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841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3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1.
经对上海地区51根试桩资料分析表明,同实测值比较,计算值误差一般不超过30%,误差与未次加载的ΔSn/ΔPn比值似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比值大于2,误差一般不超过20%,同时对没有达到终至加载条件的试桩也可采用此法估算。  相似文献   
112.
浑河断裂带在前震旦纪就开始活动,中生代时期活动剧烈,至第三纪和第四纪初、浑河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更为频繁强烈。本文主要讨论浑河断裂带自沈阳至清原县草市地段从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的一些形迹  相似文献   
113.
谢建  李明樾 《测绘工程》2021,30(5):7-11,17
截断奇异值分解方法是通过删除较小的奇异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病态模型的稳定解.文中首先将线性病态模型表示成近似的秩亏模型,证明秩亏模型的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与截断奇异值解的等价性;然后,根据模型参数间的先验信息,以参数的线性函数的二次范数最小为目标,在残差范数最小条件下给出改进的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其实质是截断奇异值解的修正.截断参数的选取采用L曲线法.计算实例表明,修正的截断奇异值算法稳定有效,比正则化解和截断奇异值解具有更小的均方误差.  相似文献   
114.
以山西平朔安太堡矿露井联合开采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位移监测资料对比分析,探讨了露天矿高边坡在顺坡、逆坡及侧向切坡开采3种情况下的复合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表明,边坡内井工开采不利于边坡稳定性,但由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不同,边坡受采动影响部位的顺序不同,因而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逆坡开采时,随着工作面向坡内推进,边坡前、后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变形位移,前期以倾倒型崩塌破坏为主,后期稳定性有所增强;顺坡开采时,边坡保安煤柱宽度不断减小,在侧向偏压作用下,边坡将产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推动式剪切滑动;边坡下切坡开采时,边坡除发生沿软弱结构面的推动式剪切滑动外,还可能发生后缘沿采空裂隙、下部沿软弱层面的张拉滑动变形。  相似文献   
115.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双向逆冲的"正花状"结构;而南东段为反向逆冲为主的"半花状"结构。同构造低温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城口断裂在燕山期(约143.3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北大巴构造带进一步逆冲扩展和强烈隆升。在逆冲-推覆向前扩展过程中,受锋缘外侧阻抗的影响,沿前缘部位形成一系列反向逆冲断层,从而形成巨型冲起构造。  相似文献   
116.
笔者运用1∶5万双柳树幅、白雀园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阐述商城石门冲一带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大别山商城石门冲一带中生代逆冲推覆作用,使本区发育的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下古生界石门冲岩组、上古生界石炭系及中生界朱集组等,不同程度卷入NE向逆冲推覆系统中,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叠瓦状逆冲断层带。逆冲推覆距离最小约为6 km,形成时代约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最晚不超过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揭示叠瓦状逆断层在地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再现了叠瓦状逆断层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模型内部位移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得出了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1)除下伏断层的下盘局部斜向下外,整个构造区的变形以沿断层带斜向上为主;断层带同侧,变形量深部大于浅表层;水平向变形随与挤压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伴有瞬间的跳跃性增大。2)研究区除在断层上盘的浅层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外,其余都处在压应力状态,深部应力及其释放量都大于浅层;应力不是线性的增大或减小,而是随挤压端位移的增大沿某个趋势上下震荡。地应力在下伏断层带附近更容易发生聚积和释放,在变化时间上深部先于浅层。浅层地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规律;深部地应力的释放在上覆断层两侧出现了跳跃性的减小,而下伏断层的两侧先出现瞬时的增大,然后才逐渐减小。3)浅层变形量和应力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同步性,但均滞后于深部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8.
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可根据解释结果进行正演模拟,以验证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模型正演方式了解地下波场的细微变化,提高解释精度。依据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沙章图矿区DF2逆断层的赋存形态,建立的地质模型,并围绕其逆断层的断点位置、埋深、地层速度等,对各种接收排列进行射线追踪实验。通过改变开动的道数、道距及偏移距,观察各种参数下射线追踪的分布情况及模拟时间剖面的面貌。正演结果表明利用射线模型追踪的模拟地震反射剖面与实际时间剖面完全吻合,其确定的逆断层断点位置及断面倾角合理。  相似文献   
119.
毛易矿区位于湖南长邵断坳北段,属于涟源坳陷中部隔挡式褶皱带,区内逆冲推覆构造较为发育。通过野外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几何形态,得出矿区及其外围构造具有明显分带分段特征的结论:以向斜为主体,向斜两翼发育逆冲推覆构造,自北向南可分为北段、中段、南段;根据褶皱展布特征,自西向东可分为西带,中带和东带。研究认为,西带构造变形强于东带,研究区构造演化为共轭逆冲断层模式,受后期构造影响,煤系不均匀分布于西带和东带,其中北段东带与南段东带逆冲构造下伏地层是有利的找煤区域。  相似文献   
120.
完达山区旋卷构造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发育于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内,构成饶河复背斜。该复背斜总体呈近南北向,略向西突出的弧形逆掩推覆于宝清过渡带。用旋卷构造"三大特征"对比,一系列弧形褶皱和断裂向北东方向收敛,向南东方向撒开,围绕以蛤蟆河岩体为中心旋扭,内旋面向撒开方向、外旋面向收敛方向旋扭,具压性—压扭性特征。这一旋卷构造是由富锦——小佳河断裂的剪切牵引为主、敦密深大断裂的左旋走滑剪切为辅的联合作用形成的。根据旋扭构造的发育情况大体划分了三个旋扭层。目前已知的铜金矿(点)床主要分布于各旋扭层的撒开段,但收敛段找矿潜力较大,其次为各旋扭层界面和向西弧形突出部位也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