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设计了共线不连通断层物理模型,在概念上可模拟与地震孕育相关的障碍体或强固区。开展了中等尺度辉长岩标本的双轴破裂实验,对4600余次微破裂事件进行了精确定位,据此对共线不连通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群体微破裂事件时空演化的统计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由于强闭锁作用,变形过程中在98%的峰值强度,以前围绕不连通区域显示一系列在时间上依次递进、空间上逐步收缩、长轴方向随之改变的“空区”演化图像。在峰值强度后的弱化阶段,较大的声发射事件在被动盘明显丛集,而主动盘则小AE事件呈弥散性分布,与弹性变形阶段相比。弱化阶段AE主体活动区域从主动盘迁移至被动盘,并且AE较大事件次数明显增多、应变能释放急剧增加,声发射率在不连通区域破裂前的瞬间达到最高值。b值在不连通区域破裂失稳前显示“趋势性降低—快速回升”这一典型变化过程。对比研究还表明,破裂型失稳较粘滑型失稳具有更为明显、丰富的微破裂前兆。  相似文献   
482.
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株潭地区现有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及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城镇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镇密集区。核心城市三足鼎立,“井”字形城镇轴带组合初具规模,南部地区缺乏次级中心城市、空间演化处于集聚-扩散阶段是该区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认为,为实现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构建由四级中心构成的城镇等级系统、由三级轴构成的城镇轴带系统以及由3个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应合理布局市(镇)际绿色开敞空间并加速通道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483.
滇西北跨断层短基线群体异常与成组强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84—2002年滇西北丽江、永胜、下关、剑川4点计8条跨断层短基线测边群体异常基本特征、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计算结果的预报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跨断层短基线群体异常是物理力学意义清楚,对应概率比较高的本区成组强震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84.
陕西气象短信服务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滕跃 《陕西气象》2005,(1):46-46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 2 0 0 3年 1 0月开通手机气象短信业务平台 ,提供全省 96地市县局天气预报。 2 0 0 4年上半年已与陕西省三大信息集团公司的陕西移动、陕西联通、陕西电信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到 2 0 0 4年 1 1月 2 6日为止 ,收费用户 2 0余万个 ,但用户群体并不稳定 ,应该说  相似文献   
485.
大约在过去9Ma,由于火山气体喷发物增加而导致生物种类降至最低点的二叠纪末的群体灭绝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两次独立的但在地质上是陆地群体灭绝的突发事件:一次发生于260.4Ma的中二叠世(瓜达卢普期),另一次发生于251Ma的二叠纪。证据包括对南极洲Portal山的新的古植物学、古土壤学及碳同位素研究,以及与南非Karoo盆地的对比研究。对灭绝事件的研究长期以来锁定在海洋无脊椎动物,时间限定在瓜达卢普末期和二叠纪末期。这些时期也是温湿温室气候瞬变时期,其特点是土壤明显遭受侵蚀、河流从高弯度过渡为低弯度和辫状河流、土壤堆积于湿地内、…  相似文献   
486.
极端气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对人群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深入理解人群对气温变化的感知特征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气温事件的预警、适应和管理水平。针对传统调查数据在样本量和覆盖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使用基于微博的社交媒体数据来研究人群对气温感知的定量特征。研究通过建立气温关注度、敏感性和耐受性等指标,调查了中国2017年31个城市的人群对气温感知的空间格局变化与局部变异性,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群体对气温感知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结 果表明:人群对气温的感知表现出显著的纬度梯度规律性,纬度每下降1°,人群平均的热耐受性增强0.42 oC,冷耐受性降低0.31 oC,冷敏感性增强0.51;人群对气温的感知在不同季节、不同群体之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反季的异常气温更易引起人群对于气温变化的关注,青少年与女性群体对冷更为敏感;气温感知特征的区域差异性与气候分区紧密相关,温带地区的人群比热带显示出更强的热耐受性,而热带地区的人群具有更显著的气温敏感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理解大尺度上人群对气温变化感知的基本特征和分异规律提供新的规律发现与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487.
粒子群优化是经典的优化算法,其适用于多种情况目标最优解的获取。本文引入时延权重系数及粒子群群体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基础粒子群改进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取得了理想的数据处理结果。本文以复杂的数据模型对改进算法进行了分析,相对基础粒子群算法优势明显,可以在较少粒子群个数及迭代次数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精度的目标解。改进算法大幅减少了计算的时间复杂度,能够有效降低遥感大数据处理的时间成本,在遥感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88.
刺参高温定向选育群体子一代耐温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测定了定向选育获得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群体子一代高温胁迫下的存活率及热休克蛋白(Hsp90和Hsp26)基因表达特征,从生理及分子水平分析了刺参耐高温群体子一代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确定高温耐受性的可遗传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刺参群体子一代相比,定向选育刺参群体子一代在高温胁迫下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32℃高温刺激下定向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稚参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56.67%。高温胁迫下两个群体子一代的热休克蛋白90及26基因表达特征也存在差异,定向选育刺参群体子一代在高温刺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野生群体,且表达出现滞后现象。结果表明定向选育刺参群体子一代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高温耐受性的可遗传性,该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为后续刺参良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9.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是两个近缘种,属亚种关系,二者都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为了查明这两种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组成因素,分别对179只太平洋牡蛎和140只葡萄牙牡蛎1龄贝的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4个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形态性状都能够显著地影响活体重,其中壳高的作用是最大的,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分别为19.5%和23.89%。形态性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间接决定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太平洋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较大,均达到10%以上,而葡萄牙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却非常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估计这两种牡蛎活体重(Y1,太平洋牡蛎)和(Y2,葡萄牙牡蛎)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9.456 5+1.389 7x1+2.089 0x2+0.777 8x3(R2=0.767 9),Y2=-42.373 9+0.532 8x1+1.289 5x2+0.5 177x3(R2=0.490 9)。本研究结果可为这两种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但对太平洋牡蛎还应该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490.
基于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了浙江和福建沿海的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564bp的COI基因片段上,厚壳贻贝的5个群体均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度(0.867±0.129~1.000士0.177)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度(0.007±0.005~0.011±0.008);邻接关系树显示,5个群体的单倍型相互混杂,仅有1个小的分支存在;厚壳贻贝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呈星状结构,存在1个与系统树相对应的分支;不同群体间的F_(ST)值较小,且统计检验的结果均不显著,表明浙江、福建沿岸的厚壳贻贝群体问在COI基因上存在同质性;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验的结果(Tajima's D=-1.828,P=0.017;Fs=-22.954,P=0.000)都显著偏离中性,提示厚壳贻贝经历了群体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