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刚植片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57天的研究,探讨三角帆蚌珍珠形成初期钙的代谢特征。实验每周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了珍珠囊和珍珠的直径,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及水温,外套膜、鳃、围心腔三种组织的钙含量,酸、碱性磷酸酶的比活力,以及外套膜中钙调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植片后三角帆蚌的珍珠囊及珍珠在第22天和43天各出现一个快速生长期。其外套膜和鳃中的酸性磷酸酶比活力第8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外套膜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达到最高,第29天后开始快速下降;鳃和围心腔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后才开始上升,第29天达到最高。三种组织的钙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鳃的钙含量最高并在第43天达到最高值。植片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钙调素RNA表达量明显增强,第8天和43天的表达量尤其显著。三角帆蚌珍珠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鳃和外套膜对钙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酸、碱性磷酸酶以及钙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依照钙调素基因上调表达、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激活、鳃和外套膜钙含量升高、珍珠生长的顺序来进行,植片后的第8天、15天和43天是珍珠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82.
超宽带SAR大测绘带成像的运动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高波段窄带SAR相比,UWB SAR孔径长,多普勒调频率有较大不同.针对UWB SAR中多普勒调频率的不同形式,研究了一种大测绘带条件下UWB SAR的运动补偿方法,即通过直线拟合求出不同距离单元内的多普勒调频率,然后,不再进行运动参数分离,而是直接进行运动补偿.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3.
针对2020年1月5—17日乌鲁木齐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利用乌鲁木齐的探空站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数据计算了最大混合层高度、平均风速、逆温特性、边界层通风量、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对最大混合层高度、能见度、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污染形成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大气层结较为稳定,主要表现为逆温层厚(平均577 m)、逆温强度大(平均1.7℃/100 m)、最大混合层高度低(平均400 m);边界层通风量对局地空气质量影响显著;PM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得出此次污染过程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  相似文献   
984.
基于Delft3D构建了包含利津以下河段的黄河口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通过2011年调水调沙期间的大面站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研究区的流场特征和盐度分布。通过3个工况,分析调水调沙对切变锋位置、强度、历时的影响,总结出地形成因和径流成因的两类切变锋。表层低盐中心位于入海口东北外海,与径流入海后形成的顺时针环流一致。底层淡水受地形成因切变锋面抑制,主要被限制在口门右侧的河口前缘,并沿岸线向ES—S扩散,形成底层低盐中心。高径流时表层冲淡水向北侧扩散更远且偏转半径更大;低径流时盐水楔位于河道内,外海盐度波动较弱。平流作用与水体净输移有关,提供了绝大部分的淡水通量;潮泵作用在近岸更为强烈,反映了口门两侧不同位置、层位截然相反的盐度-潮流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