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835篇
地质学   933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951.
基于向家坝、溪洛渡水库地震监测台网35个台站记录到的99次ML2.1~4.1地震观测资料,利用Aki单次散射模型研究库区地震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库区Qc值与频率有较强的依赖关系:Q(f)=(120.8±3.6)f((0.771 2±0.010 3)),为后续震源参数计算和定标关系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相较于Koyna、Aswan和新丰江水库,向家坝、溪洛渡水库具有高Q0值和低n值特征,与水库库区地震活动性相符。  相似文献   
952.
徐长江  徐高洪  陈剑池 《水文》2018,38(6):89-95
长江流域水文成果复核选取了48个水文站点作为研究对象,考虑站点上游已建具有较强调节能力的大型水库调蓄影响,对径流、洪水进行还原分析计算以保证系列的一致性,并对径流、洪水设计成果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径流成果分析表明,延长系列后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点的径流成果较为稳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各站点20%、50%和75%频率年径流设计值的相对变化均在5%以内;洪水成果分析表明,延长洪水系列后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成果与前期不同阶段采用成果相比变化不大,基本均在4%以内。  相似文献   
953.
大坝运行对水库消落带土壤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紫璇  陆颖  钟荣华  毕晓静  袁旭  敦越 《水文》2019,39(1):15-19
水库消落带土壤环境对水库水位变化的响应非常明显。通过分析大坝运行下水库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微生物特性和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总结水位波动对消落带土壤性质的影响过程与趋势。研究表明水库消落带土壤历经长时期干湿交替过程后,其物理性质发生较大改变,但具体变化过程和趋势仍存争议。土壤化学性质中,碳、氮和磷元素迁移转化趋势明显,但各不相同。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异特征改变。土壤微生物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并且在海拔梯度上差异显著。土壤侵蚀是消落带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未来应采用物理模型方法,定量分析水位与土壤性质相关关系,并加强对西南高山峡谷区高坝大库消落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4.
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产生全方位深刻影响下,干旱灾害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灾害,而成为自然-人为复合灾害。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主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或区域性水循环过程的变化,导致气象干旱时空特性变化,从而间接影响到水文干旱的形成发展;通过改变河流蓄存状态与水力联系(主要通过蓄、引、提、调水工程)以及用水特性变化,改变河流与地下水系统调蓄功能与产汇流过程,从而直接影响到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递过程以及水文干旱的发展过程。考虑自然和社会水循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人类活动对干旱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干旱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5.
使用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贵州西部多流域水库区地震目录和震相报告,采用波速比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位置和三维vp、vs、vp/vs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地壳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不同大地构造变形分区展现出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在10km以上深度,横穿黔西中部NW向的威宁构造变形区显示出显著的低速异常条带,揭示了威宁—水城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深度和范围。受库区岩性和流体渗透的影响,0km深度的速度结构显示普遍的低波速和高波速比特征,包括夹岩、平寨、光照和马马崖水库区域。重定位后,地震的空间分布勾勒出大量隐伏断层的几何展布特征,结合三维速度结构,推测该区域的地震活动与水库周围的断层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56.
北京水问     
当北京水价上涨时,很多人有了疑虑:历史上有水乡之称的北京,也会缺水吗?当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继09年后再次降临我国时,在超过千万人因旱饮水困难的严酷现实面前,一系列关于水的疑问应该有答案了。本刊特邀编委、学会常务理事、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通过《北京水问》向读者揭示了生命之源——水的现实状况,警示并呼吁人们:我们做不到不用水,但我们可以做到心疼水、敬畏水、尊重水!有中央领导同志称赞此文是近些年来人民日报刊发的反映民生问题质量较高的一篇文章。本刊特此转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57.
Lower Silurian mud mounds of the Shinuilan Formation,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China, have developed in open shelf settings in deeper water than shallow-water reef-bearing limestones that occur in the region. An integration of the outcrop, drill data and seismic profiles show that contemporaneous faults have controlled the boundar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Lower Silurian rocks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Mounds appear to have developed in the topographic lows formed by synsedimentary faulting, on the sheff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verage mound thickness is 20 m, maximum 35 m. Mound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micrite, possibly microbially bound, and are overlain by shales. Mound tops are preferentially dolomitized, with the Mg^2+ source probably from the clay content of the mound-top carbonate. Microfacies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agenetic history reveal that the mound tops have higher porosity, and are gas targets; in contrast, mound cores and limbs show pores filled by three generations of calcite cement, and therefore have a low gas potential.  相似文献   
958.
应用多台和达法测定温州珊溪水库地区地震的平均波速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振轩  李金龙  俞铁宏 《地震》2006,26(4):133-137
应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06年 2月 4日至4月3日发生在温州珊溪水库地区ML≥2.0地震的平均波速比。 计算使用高质量的数字地震记录, 在较强地震前观察到持续的低值异常现象, 在时间分布上出现较明显的异常过程: 下降—持续异常—回升—发震, 分析表明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59.
珊溪水库地震与构造地震波谱时-频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2002~2006年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波形资料,利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珊溪水库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波谱的时-频特征,发现两者的P波波谱存在差异:1)水库诱发地震P波主频低于构造地震;2)水库诱发地震P波频率成分比构造地震丰富,能量密度频谱随频率轴展布较宽,且出现多个能量较强的频率段;3)水库诱发地震P波能量强度的峰值在整个波列中出现时间较构造地震早且能量衰减快。  相似文献   
96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DIMENT RELEASE FROM RESERVOI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Reservoirs sediment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I. R. of Iran.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 deposits decreases worldwide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 by one percent per year (Mahmood, 1987). The loss of reservoir 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