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713篇
海洋学   22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 热水沉积硅质岩--以彭措林硅质岩为例 在西藏南部地区,彭措林硅质岩属古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它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出露于蛇绿岩序列的顶部,表现出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玄武岩的岩性组合.在构造背景上,地处特提斯慢速扩张的不成熟洋脊或洋盆环境,和海底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综合地质背景有利于海底热水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2.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南海南部经历了重要的构造变革,北康盆地物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分散体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油气资源分布,因此物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震反射资料,开展地震属性分析,通过RMS(均方根振幅)地层切片,分析分散体系,并探讨物源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北康盆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侧,分散体系自南向北;不整合面之后海水突然加深,形成以早中新世不整合面(EMU)为界的2个沉积旋回;在每个旋回内,沉积物补给逐渐增多;在中中新世,沉积物源逐渐向北西方向迁移.通过区域分析,认为北康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曾母前陆盆地,物源的变化是曾母前陆盆地逐渐淤浅成陆和向北推进所致.   相似文献   
123.
辽东半岛南部早古生代地层发育,其中馒头组—冶里组的沉积过程,具有完整的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堆积特点。从层序划分、沉积环境演化、古气候变迁等方面分析,馒头组—冶里组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碳酸盐岩台地的发展过程,可划分出准备阶段(形成碎屑岩垫板)、生长—发育阶段(形成碳酸盐岩缓坡)及衰亡阶段(发育白云岩盖层)。  相似文献   
124.
研究表明,吉林南部太古宙TTG岩类中的部分岩石发生了深熔作用。深熔作用发生于TTG岩类遭受高角闪相变质作用条件下,其温度为660~670℃,压力为0.6GPa左右。同时南北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促进了TTG岩类的深熔作用,并为深熔熔体就位提供了主要空间。深熔岩浆分凝聚集结晶形成了淡色块状花岗岩类。发生深熔作用的TTG岩石和淡色块状花岗岩类中均有两个世代的矿物组合,第一世代矿物代表TTG岩石原有的矿物,第二世代矿物组合则代表TTG岩石深熔熔体结晶的矿物相  相似文献   
125.
鄱阳湖滨沙山地区景观结构及土地荒漠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鄱阳湖周围分布着一系列砂山,由于历史时期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加之该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荒漠化发展迅速,其标志是流沙面积的扩大,对当地群众产生生活构成新的威胁。本文以江西星子县和都昌县砂山为例,运用卫星像片初步分析出星子县流沙面积占其砂册面积的12.08%,都昌县流沙面积比重为20.3%,处于中度荒漠化发展阶段,最后进一步分析分析了荒漠化发生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  相似文献   
127.
周尚意  理池 《地图》2021,(1):142-142
要认识在非洲刚果河(扎伊尔河)中游地区生活的博班吉人(Bobangi),—定离不开三幅基本地图。第一幅是河流分布图。博班吉人生活在刚果河的两岸,分布北界大约在姆班达卡,在那里刚果河分为多个分支,因此姆班达卡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部边界在刚果河上的斯坦利湖,现在的地图上标为马列博湖,在该湖之下的河段(即金萨沙之下的河段)是急流险滩,以及一个接一个的瀑布,因此无法航行。刚果河北岸有一条主要支流为乌班吉河,其流域也是博班吉人的主要分布地.  相似文献   
128.
根据2011年4月、5月与6月对浙江南部沿岸产卵场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鱼卵、仔稚鱼72个种类,分别隶属11目38科48属。其中鱼卵29种,分别隶属6目18科24属;仔稚鱼55种,分别隶属10目29科40属。4—6月仔稚鱼数量呈逐月递减的趋势,而鱼卵数量6月最多,5月最少。鱼卵优势种4月以斑鰶、棱鱚、小黄鱼与蓝点马鲛为主,5月以斑鰶、鳀、龙头鱼、银鲳、蓝点马鲛与石首鱼科为主,6月以鳀、龙头鱼、多鳞鱚与鲱科鱼类为主;仔稚鱼优势种4月以虾虎鱼类、褐菖鲉与平鲉科为主,5月以鳀、虾虎鱼类、棱鱚、斑鰶与长鳍篮子鱼为主,6月以鳀与虾虎鱼类为主。斑鰶、鲳鱼、小黄鱼、棱鱚、蓝点马鲛与褐菖鲉的产卵盛期为4月,而鳀与龙头鱼的产卵盛期为6月。  相似文献   
129.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supergyre at intermediate depths connects all three ocean basins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sponding and conveying the climate-change-related variations in the glob- al ocean. On the basis of 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 ocean reanalysis, the thermohaline variability and southward shift of the mid-depth supergyre are demonstrated. The steric height of the sub- surface relative to 1 500 m (400-1 500 m) from the SODA depicts exactly the flow pattern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oceanic supergyre. During 1958-2007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gyre interiors become cooler/fresher, with the significant exceptions of the Agulhas Current system and Agulhas leakage. The results also exhibit a pronounced strengthening of the inter-basin connection of the supergyre, and the strongest southward shift, by about 2.5° over the whole period, occurs in the central-south Pacific,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basin-scale wind forcing.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宿松变质杂岩的野外地质观测、岩相学和热力学评价及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并对比南大别高压单元研究结果,探讨宿松变质杂岩的岩石构成和变质特征。研究表明宿松变质杂岩自北向南可分为I、II和III三个带,主体仅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至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压范围为t=398~613℃和p=0.61~1.53GPa,平均温压值为t=517℃±50℃和p=1.03±0.21GPa。该变质杂岩未显示任何蓝片岩相的变质特征,其内部也没有温度分带或连续变化的趋势。对比南大别高压单元的峰期变质条件,它们压力差至少可达p=0.92GPa,温度差可能在t=45℃,两者应在构造作用下叠置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