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里海盆地是世界上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是良好的油气储层。通过对肯基亚克油田和扎纳若尔中区块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和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指出混合白云岩化作用是研究区最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白云岩成因类型,其形成的白云岩是最有利的储层。白云岩化作用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白云岩的分布对沉积微相展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由于沉积环境和相带不同,孔隙水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成岩作用在不同的相带对孔隙的发育与演化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沉积作用是控制储层的决定因素,平面上的成岩作用差异与沉积微相相关;距石炭系顶部不整合面愈近,则后期有利的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更为彻底。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顶部碳酸盐岩储层是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有望进一步发现更多的油气储量。  相似文献   
62.
本文基于古板块再造方法和盆地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详细研究了曼格什拉克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与油气系统对应关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图兰地台周缘大陆(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陆等)汇聚作用影响,导致盆地下古生界基底被花岗岩侵入,组成盆地非均质褶皱基底。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由古特提斯洋向图兰地台南缘的长期俯冲作用决定了盆地内部后期沉积格局。盆地主要经历了二叠纪—晚三叠世裂谷期、早侏罗世—始新世断拗转换和渐新世—更新世挤压变形等演化阶段。中—上三叠统泥岩和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黑色泥岩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中三叠系碳酸盐岩(含凝灰岩)、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是主要储集岩,而中三叠统凝灰质泥岩和上侏罗统泥岩—泥灰岩是盆地主要区域性盖层。盆地由形成于渐新世—更新世挤压背下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为主。三叠系地层中源油沿着不整合面或沿着断层垂向运移,而在热德拜—乌津阶地侏罗系源油沿着断层垂向运移至上覆地层圈闭中。较弱的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和优越的生储盖条件是源油保存的前提条件。通过油藏连井剖面,观察得知:沿着NW—SE方向,花岗岩体呈连续性分布,发育方向与二叠纪花岗岩侵入带基本一致,可作为今后勘探重点方向。这对里海区域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KT-I是滨里海盆地M区块盐下重要含油层系,该层灰泥频繁互层,相带类型多样,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展布认识不清。本文应用高频层序地层学研究思路,提出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及超层序划分体系域的可行性及思路,以及淹没不整合面作为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岩-电-震相结合,通过淹没不整合面和暴露间断面等层序界面的分级识别与分析,首次将研究区KT-I含油层系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9个五级层序,并对高频层序进行体系域划分;建立了研究区快速海侵(对应淹没不整合)和慢速海侵条件下对应的高频层序体系域发育模式,理清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进而讨论淹没不整合及高频层序体系域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天津地区团泊洼水库和七里海沼泽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地区团泊洼水库和七里海沼泽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两块湿地水质都为Ⅳ类,营养水平较高,水质较差。运用硅藻指标组合变化对水体营养状态的指示作用,分析团泊洼水库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结果显示,团泊洼水库水体中的硅藻主要是Cyclotella distinguenda(占39.51%)和Synedra nana(占30.07%);其中,Cyclotella distinguenda适宜生存在盐离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Synedra nana数量较多说明团泊洼水体的透明度较好;指示富营养化的两个物种Cyclotella atomus和Cyclotella meneghiniana,在团泊洼水库水体中的硅藻分布中共占10.31%,这两个物种的出现说明团泊洼水库的水体开始向富营养化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65.
里海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面积为36.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70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海。  相似文献   
66.
昌黎黄金海岸七里海泻湖的历史演变和生态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昌黎黄金海岸七里海泻湖的概况和历史演变,指出:滦河迁徙、气候变化、海平面变迁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七里海泻湖演变的主要因素;拆除七里海防潮闸堤、恢复七里海泻湖水面、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旅游观光业和新型农业是七里海泻湖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7.
里海盆地普遍发育一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层 ,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它把盆地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大复合成藏组合。海西运动晚期 ,盆地东部地区断续、强烈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层空间展布、组合特点 ,控制了三个成藏带的形成 ,共发育三套成藏组合。盆地东部地区盐下油气藏规模、储量较大 ,大中型油气藏主要与石炭系两套海相碳酸盐岩层 (KT Ⅰ和KT Ⅱ )有关。在盆地东部发现的 10个盐下油气藏中 ,KT Ⅰ、KT Ⅱ产层的盖层均为其顶部泥岩层。下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和下二叠统页岩是有效生油岩 ,分散有机质属混合类型。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 ,溶洞型、孔洞型储层较发育 ,裂缝型储层偶尔发育 ;储层的次生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分布 ,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位置及其特点所控制。 90 %以上的失利探井是因为构造不落实 ,精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具体位置 ,成为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8.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解释,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关系。滨里海 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龟背构造和盐边凹陷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变形特征, 自东向西依次为盐焊接带、盐滚带、盐枕带、盐底辟带。盐层控制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变形,以盐层为界,上构造层 主要发育正断层,下构造层主要发育逆断层。平衡剖面分析表明,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重力变形和差异 负载变形两个阶段,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有紧密联系。乌拉尔造山运动引起滨里海盆地东缘地层发生倾向反转,进而控制 了盐层沉积及随后的重力变形和差异负载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69.
在滨里海盆地东缘Д南石炭系碳酸盐岩KT-II含油层系Д层岩心和录井资料稀缺的情况下,针对该区油气发现多年但储量一直未有效动用,导致碳酸盐岩储层钻井结果见效差、单井初始产能差异大的生产矛盾。通过井筒资料精细对比分析,确定Д南难动用储量区Д层复杂储层的有利层段为Д1底部鲕粒白云质灰岩所在的白云岩化带,该储层主要为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裂缝型。结合古构造和沉积相特征,确定储层有利分布相带为开阔台地相浅滩亚相滩微相,原始沉积环境和白云岩化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在有利相带约束下,优选地震属性并进行叠前叠后储层反演,根据储层厚度、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及含烃指示等因素综合评价,预测Д1层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为近NE-SW向带状分布,为该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钻井见效提供地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里海盆地东缘中区块在下二叠统孔谷阶沉积了巨厚的盐岩层,由于盐层速度与围岩的速度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下伏地层在时间剖面上存在上拉现象,形成了一些假构造圈闭或者使构造幅度发生变化,成为勘探陷阱.本文针对中区块盐下构造识别的难题,分析含盐盆地速度特征和盐下构造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正演模拟、基于地震叠加速度谱的变速成图和叠前深度偏移的识别方法.综合识别结果,并相互对比验证,最终消除盐丘造成的构造假象,有效识别了盐下构造,主要目的层的平均深度误差只有1%左右.上述方法对于解决含盐盆地地区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区的构造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