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44篇
海洋学   399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根据特呈岛所面临的海洋灾害及采取防灾措施的调查,总结特呈岛经验,提出对其他沿海社区预防海洋灾害的借鉴意义.包括:依靠政策扶持,解决社区防灾的瓶颈问题;在社区建立经济发展、管理完善的长效防灾机制:充分利用社区的条件参与市场合作,以求多渠道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52.
岛群环境下峡道泥沙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群环境下峡道的研究不同与一般的峡道或单一的峡道(潮汐汉道),往往包含着多个峡道,峡道之间又存在内在"效应",因此,其泥沙问题更加复杂.对国外峡道泥沙问题研究作了简要的叙述;综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的在岛群环境下泥沙问题研究,包括泥沙运动与岸滩演变、"峡道效应"综合影响、遥感技术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53.
Denitrification in Qi'ao Island coastal zone, the Zhujiang Estuar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mples of sediments and the overlying water were collected in the Qi'ao Island coastal zone,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Estuary (ZE). Denitrification rates, sediment oxygen demand (SOD) , and fluxes of in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N2 flux method, using a self-designed continuous flow through and auto-sampling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varied between 222 and 908 μmol/(m2·h) with an average of 499 μmol/(m2·h). During incubation, the sediments absorbed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overlying water with SOD ranging from 300 to 2 363 μmol/(m2·h).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D (r2 =0.77) regardless of the NO3- + NO2- concentration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organ- ic carbon contents in sediments and water temperature, suggesting that the SOD was probably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 controlling the denitrification in the Qi'ao Island coastal zone. There was a net flux of NO3- + NO2-into the sediments from the overlying water. The NH4+ flux from sediments into water as the result of mineraliza-tion was between 12. 3 and 210. 3 μmol/(m2·h) ,which seems limited by bot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sedi-ment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overlying water.  相似文献   
54.
黄河三角洲北部贝壳堤岛的近期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年代地形图、卫星影像的对比及野外实地测量等,综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北部开敞型和潮沟型两类贝壳堤岛近50年来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两类贝壳堤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其演化特征因岛屿成因的类型差异而各不相同。目前,该区贝壳堤岛群逐渐萎缩,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三角洲北部两类贝壳堤岛发育演变的主导因素,特别是潮沟型贝壳堤岛,基本上结束了自然演化的历史,呈现出新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5.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2通量法,在一套连续流动培养装置中测定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探讨各种因素对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速率受NO3-的利用率影响,而不是NO3-的绝对浓度.大型红树植物对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硝酸盐利用率,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小.由于大型红树植物的影响,样品Q0411-5的反硝化速率比同在岛内的Q0411-3高出1倍.样品Q0412-14的NO3-培养前后的浓度变化(△NO3-)是Q0412-9的4倍多,因为受硝酸盐利用率的影响,它的反硝化速率却是Q0412-9的2倍多.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56.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不同材质人工鱼礁的附着效果,本研究选用玄武岩纤维(BF)、普通硅酸盐水泥(PC)、40%贝壳粉硅酸盐水泥(PF)和80%贝壳粉硅酸盐水泥(PE)4种礁体材料进行了海上挂板试验。挂板117 d后,在礁体上共鉴定出附着生物35种,其中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为绝对优势种。在附着的生物种类方面PFPEPCBF(分别为27、26、15和11种);在附着的总生物量方面PEPFPCBF。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表现为PEPFPCBF;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PFPEPCBF;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PFPCPEBF。添加贝壳粉的硅酸盐水泥挂板生物附着效果较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适宜作为芙蓉岛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礁体材料;而表面光滑的玄武岩纤维挂板生物附着效果较差,礁体表面制作工艺有待进一步研发。本研究中盘管虫属(Hydroides)与生物数量、附着厚度以及附着生物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总生物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盘管虫属生物的率先附着增加了鱼礁表面的空间异质性,这对于其他物种附着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发挥了积极的生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莱州湾海域附着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和人工鱼礁适宜材料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8.
揭示了葵花岛构造区浅层气规模小、埋藏浅、分布散、压力低、储层松散等分布特点,根据沉积环境和地质特征,推测浅层气为生物甲烷气,但并不完全排除是热生甲烷次生气藏的可能性,探讨了浅层气潜在的工程危害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今后海洋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无居民海岛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无居民海岛灭失具有不可逆性。无居民海岛灭失使用论证区别于一般的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文章阐述了无居民海岛灭失使用论证中用岛必要性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从区位条件、土地资源条件、项目用地需求和用岛方案比选4个方面递进分析的论证方法,并结合泊位工程用岛案例进行了应用示范,可为完善无居民海岛使用论证技术和无居民海岛使用管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0.
对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夏季平均为0.449μ mol/g,冬季为1.816μ mol/g,大多数站位AVS含量冬季高于夏季;AVS平均含量总体呈南、北区较高,东、西区较低的区域分布规律。潮区沉积物可提取重金属SEM总量夏季在0.56μ mol/g~4.60μ mol/g之间,冬季处于0.65μ mol/g~2.21μ mol/g之间;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ZnCrPbCuCd,其中Cd含量占SEM总量不到1%,Zn含量则在70%以上,SEMZn是控制着SEM分布的主要模式。联合利用(∑SEM/AVS)与(∑SEM-AVS)法和生物毒性阈值法综合评估重金属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东海岛潮间带大部分区域沉积物中(∑SEM-AVS)处于0~5之间,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较强的区域为通明海区(7号站和8号站所在),具有较强潜在生物毒性的重金属为夏季通明海区的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