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25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合玉郎通络方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郎通络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4 周。统计2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45/54),高于对照组的66.67%(3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QL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玉郎通络方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予以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氯唑沙宗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47/49),对照组为71.43%(35/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弯腰转侧活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次,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36/39),对照组为76.92%(3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VAS评分、WOMAC评分、血清IL-1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KOA疗效稳定,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4 例。治疗组采用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以及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复发率。结果:2组各有1例未完成3次治疗,予以剔除。治疗3次后,痊愈率治疗组为92.68%(114/123),高于对照组的76.42%(94/123);治疗10次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16%(74/123),高于对照组的35.77%(4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颈性眩晕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24.32%(18/74),对照组为50.00%(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胆经穴为主的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性眩晕量表评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