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39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我国近海重要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为对象,探讨了不同加标浓度Hg2+(2.5、5、7.5、10μg/L)胁迫下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富集效应,测定了鳃和血细胞两个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细胞色素P450(CYP414A1),硫氧还蛋白(Trx)、金属硫蛋白(MT)、热休克蛋白(HSP70)以及溶菌酶(Lysozyme)8个基因的剂量和时序表达变化,筛选了指示汞污染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结果表明:蛤仔鳃组织对汞富集随时间延长和Hg2+浓度增加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10μg/L Hg2+剂量暴露48 h时达到(0.308±0.037)μg/g的最高富集量,为对照组的21倍(P0.01)。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鳃CYP414A1和GPx基因分别在24 h和48 h的2.5μg/L暴露组表达显著上调。鳃Lysozyme在24 h的7.5μg/L处理组中表达显著上调,鳃HSP70基因在48 h的7.5μg/L处理组中呈现显著下调趋势(P0.01)。鳃和血细胞中HSP70基因表达量在10μg/L处理组中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P0.01)。鳃CYP414A1和GPx基因、鳃Lysozyme和鳃HSP70、鳃和血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可分别作为指示不同浓度汞污染的生物标记物,其它基因的表达结果不符合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原则。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型生物标记物可较有效地反映海洋环境汞污染状况,为利用生物标记物进行重金属Hg污染早期监测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2.
寻氏肌蛤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53.
本文根据经济贝类污染物残留量调查结果,对辽宁沿岸海域贻贝、菲律宾蛤仔作为重金属、石油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辽宁沿岸海域14个站点样品中的重金属、石油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沿岸海域各站点的贻贝、菲律宾蛤仔受Cu,Zn,Cd,Hg和石油污染与石油污染程度的分布和沿岸排放工业废水的分布及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相一致。据此,贻贝和菲律宾蛤仔可作为监测Cu,m,Cd,Hg和石油污染的生物指示种;可否作为Pb的生物指示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4.
大獭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英  苏以鹏 《海洋科学》2007,31(9):87-90
以担轮幼虫(trochophore)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活体预处理-低渗-固定-热滴制片-空气干燥-染色,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标本进行观察、计数、显微拍照,再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处理对大獭蛤(LutrariamaximaJonas)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獭蛤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34,其核型公式为2n=20m 12sm 2st,NF=76,未发现有异型和具随体的染色体。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大獭蛤与蛤蜊科的其它种类之间的核型异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氨氮对菲律宾蛤仔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氨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实验,发现氨氮质量浓度对数与死亡概率单位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1.827 1x 0.651 9,R2=0.971 9,据此方程计算出,氨氮对菲律宾蛤仔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239.88 mg/L,24 h内引起5%个体死亡的氨氮质量浓度为13.49 mg/L。通过氨氮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和血淋巴溶菌活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各取样时间下,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显著(F﹥F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个处理组中菲律宾蛤仔的血细胞数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受到氨氮胁迫后6 h时达到最低值,之后有所升高,但第12小时与第24小时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F﹤F0.05)。氨氮对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影响显著(F﹥F0.05),各取样时间下,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其血淋巴溶菌活力逐渐降低;第6小时,各氨氮质量浓度下的溶菌活力均达到最低值,同一氨氮浓度下第6,12,24小时时的溶菌活力无显著差异(F﹤F0.05)。  相似文献   
156.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两个优势种的发现及其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获得的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及历史资料,发现软体动物双壳纲的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是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局部、季节性优势种;环节动物多毛纲的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queenslandica)是局部优势、周年常见种。春季和夏季,光滑河蓝蛤在鼓浪屿附近海域的密度分别为1098.8个/m2和1720.0个/m2,夏季,在曾厝安附近海域的密度为3773.3个/m2,均占所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50%以上,而冬季和秋季,很少采集到光滑河蓝蛤。夏季和秋季,昆士兰稚齿虫在鼓浪屿附近海域的密度分别为871.3个/m2和232.5个/m2;从季度平均值看,昆士兰稚齿虫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第三,冬季最低;昆士兰稚齿虫的优势度没有光滑河蓝蛤高,但在整个厦门海域均有一定的密度和生物量。本研究分析了光滑河蓝蛤、昆士兰稚齿虫数量与有机质、硫化物含量、水动力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7.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浙江引种养殖的硬壳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发育、幼虫和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养殖的硬壳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19.0-28.2℃,可大批产卵二次;肥满度最高为7.11%(6月份),最低为3.68%(1月份);水温20-22℃时,D形幼虫孵出时间约为20h,浮游幼虫经9-10天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10-11天发育变态为稚贝.研究还发现,硬壳蛤的精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牛角形或较直的长三角形,与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精子形态明显不同.文中还讨论了性腺发育与积温的关系,指出性腺发育成熟的积温和有效积温大约为1800℃和600℃.  相似文献   
158.
缢蛏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瑞  张云飞 《台湾海峡》2007,26(1):115-120
笔者对福建省闽江口、长乐市梅花镇海区滩涂的一种蛏进行研究,发现该种的壳长与壳高比、精子细胞形态、遗传基因(另做报道)等方面有别于缢蛏.新种的贝壳壳长与壳高比值较缢蛏大,生活水域的比重较缢蛏低.精子细胞核外缘呈瓣状,具8~9瓣,顶体长度约为缢蛏的1/3,为福建河口区缢蛏属一新种(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灯塔蛤科),定名为近江蛏.  相似文献   
159.
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6℃水温条件下 ,对体重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耗氧量和排氨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而呼吸率和排泄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在饵料浓度小于或等于6.43±1.35mg/L,TPM范围内 ,蛤仔呼吸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超过这一浓度范围 ,其呼吸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饵料浓度小于或等于9.25±2.11mg/L,TPM范围内 ,蛤仔排泄率也是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超过这一浓度范围 ,其排泄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蛤仔的氧氮比随着饵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说明饵料浓度较高时 ,蛤仔体内蛋白质代谢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0.
本文报告了彩虹明樱蛤Moerellairidescens在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人工催产技术,比较了几种催产方法的催产效果,其中以0.5×10-3氨海水浸泡刺激效果最好。催产的成功与否与亲贝性腺发育程度关系密切。此外,本文简要讨论了几种催产方法对不同双壳贝类的使用结果,对亲贝生殖腺寄生虫影响亲贝性腺作了简单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