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39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本文研究的泡沫钝管海锦标本来自广西合山上二叠统合山组中下部的深灰色生物屑灰岩。主要研究酸处理后的立体海锦标本及其各部构造。在海绵中央腔的内面,发现有规律的与隔壁对应的收缩部位形成环节脊,在环节脊下面有一排大腔孔,环节脊之上有一排小腔孔。在中央腔壁外的孔比腔壁内的孔少而拉长,分布在中央腔内壁上的孔有三种。外壁上的孔,孔径相当于中央腔中腔孔的最小孔径,隔壁上的孔,孔径相当于中央腔中腔孔。外壁孔与隔壁孔的孔径都是大小近相等的,而且分布也较均匀。 在海绵体的表面有时有不太规则的瘤或结,在瘤或结的表面也都有外壁上的孔洞,还有一些不规则的赘生物。  相似文献   
262.
等边浅蛤Gomp hina venerif ormis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等边浅蛤进行了生态习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生存温度为-3℃~35℃,盐度在11.4~36.9之间,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同时对等边浅蛤的食性作了分折,发现其胃内容物组成与自然海区浮游生物的组成相一致。  相似文献   
263.
隔鳃类(Septibranchia)又称孔螂超科(Poromyacea),由孔螂科(Poromyidae)、旋心蛤科(Verticordiidae)和杓蛤科(Cuspidariidae)组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呼吸器官——鳃已经退化,在外套腔中产生了隔膜,隔膜具有一定数量的小孔,呼吸的水流通过这些小孔进入隔膜腔内。鳃的消失也导致食性的改变,多数双壳类以鳃滤取食物,而隔鳃类却都是肉食性者,它们是双壳类在演化上比较特殊的一群。隔鰓类全为海产,在潮间带没有其踪迹,在深水区其种类多、数量大,是双壳类中的主要类群,标本的采集要由调查船进行。本文所鉴定的材料是1957年我国第一艘海洋科学考察船——金星号下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全国海域进行的历次底栖生物调査中所获得。 对中国近海的杓蛤从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曾报道Cuspidaria chinensis (张玺、齐钟彦,1960), Cardiomy sinica (徐凤山,1980)产于中国近海,然而我们至今未采到前者的标本。本文记述了14种杓蛤,其中13种在中国近海是首次记录。在这些种中,发现于南海的有7种,东海有9种,其中4种是东海、南海所共有;黄海只发现2种。 杓蛤科,两壳不等,左壳大于右壳,壳的后部通常延伸成喙状。外韧带很弱,内韧带通常附着于铰合部的匙状着带板上,有时有一钙化韧带片附于内韧带上。铰合齿变化较大,但除个别情况外,右壳的后侧齿通常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264.
山东蓬莱菲律宾蛤仔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蓬莱沿海的菲律宾蛤仔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菲律宾蛤仔的分布、资源现状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蓬莱沿海菲律宾蛤仔主要分布于栾家口、湾子口、刘家旺、朱家庄滩;资源总面积146.9hm2,资源现存量58.9t,可捕量26.8t,宜捕量16.1t,商品率18.1%;平均壳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W=0.19458 L3.2782(r=0.88);每年2次繁殖高峰,分别为6月和10月。  相似文献   
265.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利用涌流装置和浓缩扁藻进行了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xima)稚贝的中间培育实验。实验所采用的涌流流量为500 mL/min,扁藻密度分别为8 870个/mL±512个/mL和3 368个/mL±557个/mL,稚贝的培育密度分别为20 000,35 000,50 000粒/m2。结果表明,过高的扁藻密度不利于大獭蛤稚贝的摄食,并会造成稚贝的死亡。只有在适当的扁藻密度和涌流流量条件下,大獭蛤稚贝才能正常生长。不同的稚贝培育密度对稚贝的生长存在影响,密度越高,生长越慢;水温低于15℃时,稚贝摄食停止,生长缓慢;稚贝在游离状态下与铺沙条件下的生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6.
267.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彩虹明樱蛤的人工育苗试验。幼虫适宜生活环境是:pH:6.00—9.11;海水比重1.020—1.030;面盘幼虫期最适培养密度每毫升30—50个;壳顶期幼虫培养每毫升2—5个。附着后稚贝的生存适宜范围更大。本文还就亲贝的育肥、催产技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68.
采用现场测定方法 ,研究了硬壳蛤稚贝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初始规格以及直接底播、袋中加砂底播、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 4种野外培育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进行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规格为壳长大于 2— 4mm。在 4种培育模式中 ,直接底播和袋中加砂底播模式效果比较理想。直接底播的稚贝 ( 30 0 0粒 /m2 )经过 2 8天便可由壳长2 .62mm长到 9.47mm ,达到播种规格 ;经过 62天的培育可以长到 1 7.5 1mm ,成活率可达83.3%。利用袋中加砂底播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略低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但成活率略高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可达到 89.8%— 94.5 %。与上述两种培育模式相比 ,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较慢 ,其中以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最慢 ,成活率最低。在这两种培育模式中 ,下层稚贝生长最慢 ,其次为中层稚贝 ,再次为上层稚贝  相似文献   
269.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大西洋浪蛤(Spisula solidissim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浪蛤软体部干质量为0.049g±0.003 g,实验饥饿的时间分别为1,3,5,7,10,13,20,27 d.结果表明:(1)饥饿对浪蛤的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浪蛤在饥饿1~7 d时其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饥饿7 d以后,其耗氧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饥饿对浪蛤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浪蛤在饥饿1~5 d时其耗氧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饥饿5 d以后,其排氨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在实验期内浪蛤的O/N(O为呼吸氧原子数,N为排出氨态氮原子教)值为17.05~34.18,平均值为21.1.  相似文献   
270.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唇瓣的表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唇瓣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唇瓣分为光滑面和褶皱面。光滑面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纤毛较少 ,呈簇状分布 ;褶皱面具沟和嵴 ,嵴上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膨大呈勺状 ,两面都有大量黏液细胞分布。纤毛和黏液在食物选择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