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芳  涂芳  刘杰  郑文杰 《海洋科学》2012,36(6):84-88
用光谱法研究了 Te(IV)对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的胁迫作用.各实验组添加 Te(IV)的时间均在第5~7天,累积添加质量浓度为从450~650 mg/L.结果表明,各 Te(IV)胁迫实验组中活藻体悬浮液的吸收光谱特征峰强度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而在440、580 nm 激发所得的荧光发射光谱峰位置不变,峰强度下降.但干粉的荧光光谱与活藻体悬浮液有明显不同,干粉中的藻胆体的能量传递过程受阻.各试验组干藻粉的红外光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2.
张丽华 《贵州气象》2002,26(2):30-32
该文是锦州市气象科研所螺旋藻课题组利用日光温室养殖螺旋藻的试验研究初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的生长繁殖及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当光照在1.0-0万lx,水温在26-32℃范围内,是螺旋灌生长的最佳条件;光照≥5.0万lx,水温≥34℃,部分或全部螺旋藻因受灼伤漂白致死。光照≤0.5万lx,水温在10-20℃,螺旋灌基本不生长,呈休眠状态,还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研制出一套温度调控措施,为辽西地域发展螺旋藻生产探索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83.
张翠艳  张丽华 《辽宁气象》2002,(1):32-33,48
经过2a多的试验和研究,并结合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摸清了日光温室内养殖螺旋藻的气象条件,并研制出温、光调控技术。为发展螺旋藻产业提供气象条件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廖惠珍  许榕仙 《台湾海峡》1998,17(A12):175-177
本文首次对山东湾海水螺旋藻的营养成份进行较全面检测分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东山湾海水螺旋藻高蛋白,低脂肪,必需氨基酸模式接近于人体需要,氨基酸评分80分,维生素和矿物质极为丰富。除脂肪外,大部份营养指标远远大于高蛋白食品大豆的含量,尤其突出的是(每100g含量):β-胡萝卜素84.3mg,钙4100mg,镁2900mg,碘11200μg,也明显地优于淡水螺旋藻,是难得的天然营养资  相似文献   
86.
鳗饲料添加螺旋藻粉的养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发 《台湾海峡》1998,17(A12):70-74
本文报道了用Spirulina platensis粉添加于“厦清”、“大昌”牌养鳗饲料中喂养日本鳗苗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该藻粉2.0%喂养僵鳗30d,其饲料系数比对照组均下降,降幅为21.2% ̄53.7%,鳗增重倍数提高0.029 ̄0.171;添加该藻粉2.5% ̄2.0%喂养正常幼鳗118d,其饲料系数分别降低0.074 ̄0.234和0.024 ̄0.181,且鳗个体均匀,规格较大。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究别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光合系统之间的光能传递规律,及其与异源类囊体膜光合系统之间光能转移的可能性,本研究构建了含有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的别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apcB),及合成藻蓝胆素的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和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基因(pcyA)的转化载体pHyg3-apcB-ho-pcyA,利用玻璃珠转化法将其导入莱茵衣藻中。聚合酶链式反应筛选验证阳性转化藻株,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基因apcB、ho、pcyA成功转化入莱茵衣藻基因组中。而后将转化藻株与对照藻株均置于高光(50μmol·m-2·s-1)和低光(25μmol·m-2·s-1)条件、白光和绿光条件中培养,并检测别藻蓝蛋白β亚基的表达、总叶绿素含量、77 K低温荧光、光系统表观电子传递效率、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实时定量PCR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外源基因apcB,pcyA和ho均在转基因藻株Cr-ApcBHP中得到了转录表达。高光和低光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和光...  相似文献   
88.
节旋藻和螺旋藻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两种丝状蓝藻(钝顶节旋藻和盐泽螺旋藻)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选择试剂的7种抗生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的敏感性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蓝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对红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最敏感,致死浓度分别为0.1,0.5和5μg/cm3.两种蓝藻对氨苄青霉素比较敏感,1μg/cm3的氨苄青霉素即可抑制Arthrospira.341和Spirulina.351的生长,但6d后生长恢复.Arthrospira.341和Spirulina.351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均有抗性,而且存在很大差异:300μg/cm3的卡那霉素对Arthrospira.341的生长仍然没有影响,但对于Spirulina.351,50μg/cm3的卡那霉素即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200μg/cm3的卡那霉素即可将其全部致死.200μg/cm3的庆大霉素和300μg/cm3的新霉素不能抑制Arthrospira.341和Spirulina.351的生长,但在这两种抗生素环境中两种藻的生长状态有很大差异.并验证了氯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是节旋藻和螺旋藻基因转化过程中的有效的抗性选择剂,也从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表明节旋藻和螺旋藻两个属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9.
三十烷醇对极大螺旋藻生物量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Zarrouk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g/m3液体三十烷醇(LTA),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的生物量增加了24.6%~25.7%,即使在碳源NaHCO3减半(实验组2)的条件下生物量仍增加了4.43%~4.92%;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了11.9%~16.0%,在实验组2条件下也增加5.7%~8.3%;叶绿素增加率为45.8%~63.3%;蛋白质总量基本不变,但水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从对照组的36%增长至实验组的60%左右,而水不溶性蛋白的含量则明显从30%左右减至10%左右.从螺旋藻生产基地的中试培养结果看,加入1g/m3液体三十烷醇,生物量提高了39.76%,比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增产效果,但加入固体三十烷醇(STA)反而减少12%.以上结果表明,在极大螺旋藻培养基中添加液体三十烷醇可大幅度提高生物量和生化组成的含量.  相似文献   
90.
螺旋藻蛋白水解物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螺旋藻(Spirulina)蛋白及其水解物对Balb/c小鼠血清中IL-10,TGF-α,IL4,IL6,TNF-α,IFN-γ,IL-1β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盐析法从螺旋藻中提取可溶性螺旋藻蛋白,以胰蛋白酶水解得到螺旋藻蛋白水解物溶液。将所得水解物对4组Balb/c小鼠分别进行灌胃(两个灌胃组,其中一组灌胃螺旋藻干粉)、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用HLISA试剂盒测定了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α,IL-4,IL-6,TNF-α,IFN-γ,IL-1β细胞N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相应空白组相比,每组中绝大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提高,仅有个别给药方式的部分细胞因子有所降低(尾静脉注射的IL-10,腹腔注射的IL-4,灌胃组的TNF-α和IL-α);螺旋藻干粉灌胃组与螺旋藻蛋白水解物灌胃组结果显示,细胞因子浓度都很低,且两组间相差也不大;3种给药方式中,腹腔注射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尤以该注射下的IL6浓度变化极为显著;腹腔注射的IL-10,以及尾静脉注射下的IL-6、IL-1β和IFN-γ也相当显著,说明螺旋藻蛋白水解物通过对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进而对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给药途径角度,腹腔注射效果最为突出,说明螺旋藻蛋白主要是通过肠黏膜发挥作用,设法直接通过肠黏膜途径给药可能是一种最有效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