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四氯化碳导致小鼠肝损伤,各组每日灌胃不同剂量螺旋藻,检测了饲养45d的小鼠血清的ALT活力、肝组织的SOD活力和MDA含量,分别建立ALT、SOD活力以及MDA含量随剂量(C)变化的函数,求出各项临界参数值,并对参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解释,以观察螺旋藻对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SOD活力和MDA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螺旋藻能提高小鼠SOD的活力并降低其MDA含量,进一步验证了螺旋藻可提高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还显示螺旋藻对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既具有一定的量效累积性,也存在量效局限性.  相似文献   
92.
环境条件对极大螺旋藻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卫不同微量元素浓度和不同EDTA加入量对极大螺旋藻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利于藻细胞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少量EDTA的加入,有助于部分金属元素的吸收,较大量的EDTA可阻碍金属元素的吸收。藻细胞的吸附实验表明,极大螺旋藻对Co、Ni、Cu、Zn、Pb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死细胞与活细胞的吸附能力相近,表明这一吸附过程不依赖于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确定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最大程度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最佳温度、照度和接种量。【方法】通过单因子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效果。【结果】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的氮、磷有显著影响(P <0.05)。温度为3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8.0%和59.0%;照度为3000lx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0.9%和60.4%;接种量为(培养基的)5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43.6%;接种量为3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达到最高,为62.7%。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最主要因素。温度30℃、照度2 500~3 000 lx、接种量20%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和磷的最优组合条件。【结论】适宜的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可有效提高酒精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4.
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吸收累积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5年1 ̄3月将钝顶螺旋藻培养在5 ̄15mg/L锗浓度的培养基内,研究两种培养温度下藻细胞,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结合锗的量,探讨温度影响螺旋菏吸收累积锗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均可吸收累积一定量的猪(22.44-52.13μg/g)并均匀地结合到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中,藻细胞结合锗的理在代温下随外加是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高温下与外加是浓度关系不明显;两种培养温度2下  相似文献   
95.
螺旋藻藻蓝蛋白对人血癌细胞株HL-60,K-562和U-937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运用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和MTT检测法测定了螺旋藻藻草稿的地人血癌细胞株HL-60,K-562和U-937生长的影响。体外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藻蓝蛋白处理这3种肿瘤细胞,结果显示螺旋藻藻蓝蛋白对这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剂量效应,高浓度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96.
螺旋藻制取叶绿素铜钠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醇提取螺旋藻中的叶绿素,再用5%NaOH溶液皂化,石油醚萃取,在酸性环境中用10%CuSO4溶液实现铜镁置换,沉淀物经丙酮溶解后,加2%NaOH的乙醇溶液成盐,过滤,水洗,真空干燥,制成叶绿素铜钠盐。制品的质量达到GB3262-82的要求。提取率为64.7%,制品得率占藻粉1.1%,着重对铜镁置换的条件,制品耐酸、耐热、耐光等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
钝顶螺旋藻 ( S. platensis ) 生长期内 ( 1 ~ 11 d ) 添加无机碲 ( Na2TeO3 ),每天的碲剂量水平χTe 分别为 0.05, 0.1, 0.2, 0.3, 0.4,观察 S. platensis 对不同剂量水平无机碲的吸收转化作用,同时考察χTe 为 0.4 的实验组螺旋藻中碲与生物大分子 ( 蛋白质、多糖、核酸和脂类 ) 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当χTe < 0.3 时,碲对 S. platensis 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χTe > 0.3 时,S. platensis 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无机碲进入藻体后一部分被转化成有机碲并进入生物分子中,而绝大部分却以气态碲 ( 甲基化碲 ) 的形式排出,且占添加碲的 86.7 % ~ 91.6 %,气态碲的产生可能是螺旋藻对碲的主要解毒方式.气态碲的含量随着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有机碲的含量随着碲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碲与 S. platensis 中的 3 种组分 ( 组分 1:固体残余物,组分 2:水溶性蛋白,组分 3:非蛋白质水溶性物质 ) 有不同程度的结合,不同组分中的碲相对含量随着碲剂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当χTe ≤ 0.1 时,组分 2和组分 3 的碲含量较大;当χTe ≥ 0.2 时,组分 1 和组分 2 中的碲含量较大.进入生物大分子的碲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98.
用化学品对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硫属元素Se(Ⅳ)和Te(Ⅳ)单组分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毒性效应,用相加指数法评价了Se(Ⅳ)和Te(Ⅳ)双组分对螺旋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e(Ⅳ)对螺旋藻的毒性大于Se(Ⅳ),其EC50,96h分别为125.2 mg/L和36.1 mg/L;Se(IV)和Te(Ⅳ)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 其EC50,96h为103.1 mg/L.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方式(CdCl2浓度、胁迫时间、接种藻密度等)下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去除Cd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CdCl2浓度的增大,藻体总吸附量呈递增趋势,其中藻体表面吸附量远远大于细胞内含量,占总吸附量的95%以上。培养96h,藻体总吸附量比培养10d小,但单位藻质量去除Cd的能力却高于培养10d的实验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接种藻密度对藻体去除Cd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冻融破壁和蛋白质分步提取等技术,对钝顶节旋藻2-DE分析蛋白制备方法作了改进,并试用于螺旋手性差异表达蛋白研究,结果表明:(1)钝顶节旋藻细胞反复冻融5次完全破碎,用Tris-HC1提取液提取3次可提得近87%的水溶性蛋白,再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提取液可从沉淀中提得水不溶性蛋白;(2)将上述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蛋白分别用TCA/丙酮法纯化后作双向电泳(2-DE)分析,可辨蛋白点分别达500和760多个,而两者间的匹配率仅7%,说明分离度好且质量高;(3)利用此法获得了13个与钝顶节旋藻螺旋手性相关的候选蛋白,其中5个为首次发现,候选蛋白功能涉及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物质外排和环境适应等;(4)本文所建的“冻融破壁分步提纯法”与现有节旋藻2-DE蛋白制备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及信息量更丰富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