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刘耘 《矿物学报》1996,16(1):48-52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PM3方法,对硅酸盐矿物结构中重要的六元环体系的各种同分异构体进行了能量差值的计算研究。同实验结果相比,计算的能量差值△E具有较好的精度,本文用这些△E值具体讨论了六元环的各种形式中Al避免原则的正确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怀彦  师育新 《沉积学报》1996,14(2):151-154
现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热演化过程中发生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将是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现象之一。有机质成熟热演化发生脱羧作用,进而增强了孔隙水溶液中的有机酸阴离子浓度[1],有机酸促进铝硅酸盐矿物溶解,溶解的实质是铝活性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有机酸对不同矿物的溶解性,查明了铝活性动力学因素,并对铝硅酸盐矿物次生孔隙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顶砧高压实验装置研究了Mg2SiO4-MgAl2O4体系在压力为22 GPa,温度为1550~1750℃条件下的相变,并考查了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MgAl2O4组分含量的增加,相组合发生了变化,依次为γ相+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刚玉固溶体;镁铝硅酸盐固溶体具有石榴子石结构,其化学成分随着体系中共存相的改变而有所变化;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低(其重量百分比<0.8%),因此,在Mg2SiO4-MgAl2O4体系中Al2O3可能对γ相超尖晶石分解转变的压力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钾长石尾矿制备矿物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以福建沙县田口钾长石尾矿粉体为主要原料,以煅烧高岭石作配料,硅酸钠作结构模板剂,氢氧化钠作激活剂,进行了制备矿物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实验样品静置固化7-28d,其抗压强度高达19.4-24.9MPa。耐酸性,耐碱性指标均优于相似建材的国家标准。在配料组成中,控制高岭石用量为20%,适当提高硅酸钠的用量和固/液化,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材料抗中度随固化时间的延长而叶抛物线式发展,矿物聚合材料的形成过程为:铝硅酸盐固体组分的溶解络合,分散迁移,浓缩聚合,脱水硬化。由铝硅酸盐凝胶相固化而在的基体相,其化学组成与沸石相近,微观结构极可能与蛋白质类似,物理形态上呈三维网状结构,将未溶解的晶质颗粒胶结为坚硬块体,是矿物聚合材料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矿物聚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粉煤灰、高岭石等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酸性的矿物聚合材料制品,可代替部分硅酸盐水泥制品。根据矿物聚合材料制品在3 d、7 d、14 d、28 d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NMR)等测试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材料固化过程中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聚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反应如下:(1)粉煤灰中的玻璃相在强碱的作用下首先发生溶解,其中部分Si-O、Al-O键发生断裂;(2)断裂之后的Si、Al组分在碱金属离子Na+、OH- 等作用下形成Si、Al低聚体(-Si-O-Na、-Si-O-Ca-OH、Al(OH)-4、Al(OH)2-5、Al(OH)3-6),而后随着溶液组成和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这些低聚体形成凝胶状的类沸石前驱体;(3)前驱体脱水形成非晶相物质。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28 d制品中,Si的存在方式以Q4为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矿物聚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改善制品的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天然沸石的成因 天然沸石是由原始铝硅酸盐物质在晚期岩浆、热液蚀变、沉积成岩、变化及风化表生作用各阶段,在水的参与下形成的矿物。其中最重要的成因是中酸性火山玻璃物质在碱性水介质的作用子下经过水化、分解、反应和结晶成岩生成沸石。成矿模式:火山玻璃+水介质一蒙脱石+沸石+二氧化硅+金属离子(溶液)。火山玻璃物质蚀变为沸石,化学成分虽然从组分上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其含量上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粘土矿物是细粒的含水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在海洋浅水区约占沉积物总量的25%~30%,深水区达60%~98%(Schulz,2006),具有颗粒微细、结构无序、成分多变、类质替换等特性(Schulz,2006;Chamley,1989),对地质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大量证据表明,热液自生粘土矿物(同生沉积的原生粘土矿物和同生期后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尤其是含铁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8.
山西本溪组铝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石炭系本溪组铝土矿,即华北G层铝土矿形成的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及铝土矿床的分布分析,指出了山西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在各古陆、古岛边缘的成矿盆地中,且成矿盆地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成矿.古陆上广泛出露的铝硅酸盐岩经过风化分解,其中的K、Na、Ca、Mg等元素大多数被淋失,Fe、Al、Ti、Si等元素相对富集,残留在红土风化壳中,经海侵短距离机械搬运至沉积盆地沉积.通过对铝土矿成分及其围岩物质组分的分析,进一步确认沉积在古陆边缘的原始铝土矿层埋藏于潜水面以下的还原环境中,经地下水、地表水等酸性溶液的淋滤脱硅后沉积成矿,后经地壳抬升,通过对原始铝土矿的渗流作用、氧化改造而达到铝土矿的富集,且铝土矿多分布在靠近古陆边缘的缓坡一侧,在沟谷两侧的高山低洼处矿体较富,而埋藏越深越则不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9.
袁鹏  杜培鑫  周军明  王顺 《岩石学报》2019,35(1):164-176
本文简析了三种典型铝硅酸盐纳米矿物(埃洛石、伊毛缟石和水铝英石)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探讨了它们在其典型赋存环境中对元素迁移和富集所起的作用和机理,包括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中埃洛石对稀土元素赋存所起的作用,火山灰风化壤等体系中伊毛缟石和水铝英石对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阴离子和有机碳迁移所起的作用等;还浅析了这三种特殊非金属矿物的工业应用的可能性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天武 《西藏地质》1996,(1):156-164
南迦巴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根据区内的岩石共生组合、时空分布关系及大地构造环境的差异,可将区内变质岩类分为三个变质岩带,即喜马拉雅变质岩带、雅鲁藏布江变质岩带和冈底期变质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