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研究低亚临界雷诺数Re情况下错列角度θ对不等直径双柱体绕流特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Re为3 900、间距比G/D为2.0、直径比D/d为0.5、θ=0°~180°之间9种角度的绕流过程,得到了流场涡量图、斯特鲁哈数St_1和St_2、平均阻力系数C_(d1)和C_(d2)以及平均升力系数C_(l1)和C_(l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θ的从小到大,St_1先增大后减小,且在θ=30°和180°时有两个值,St_2在θ=120°~150°时明显小于其它角度;C_(d1)和C_(d2)的整体趋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C_(l1)在θ=150°时取得极大值,C_(l2)在θ=30°时取得极小值。θ=0°时,两柱后方有单一涡脱落形态;θ=30°时,小柱后方有稳定漩涡脱落产生,大柱后方涡脱落受到干扰,且大柱有两个涡脱落频率;θ=45°~90°时,在间隙流的作用下,两柱后方均有漩涡脱落,尾流中有两列涡街;θ=120°~180°时,大柱后有稳定漩涡脱落,小柱涡脱落受到抑制。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海洋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深度域偏移速度建模研究,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建立了以剩余速度为自变量,剩余深度为目标函数的关系式,及目标函数的梯度公式.利用导出的两个公式分别对剩余深度与剩余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证明初始速度模型的误差具有方向敏感性,即正误差较负误差对速度建模迭代收敛更敏感.利用此结论进行深度域速度建模既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也可以提高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73.
鄂尔多斯盆地LD地区为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其砂体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厚度薄、储层致密.以高保真地震分偏移距叠加资料为基础,在岩石物理分析的指导下,创新探索引入了几项关键叠前技术:球面波反射AVO分析技术研究山1段大偏移距道集AVO特征;叠前角度域中分析地震资料吸收规律,精度相对较高,能分辨5m储层;引入果蝇优化算法构建虚拟井,解决叠前同时反演过程中缺少横波测井问题.这几项黄土塬叠前关键技术为LD地区深层致密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角度域照明可以更加细致地对地下复杂地质体进行照明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角度域照明分析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利用局部倾斜叠加技术分解波场,对起伏地表处采用加权函数判定局部时窗内的振幅包络位置,以区分其位于地表之上或之下;并引入相似系数函数计算反假频局部平面波场,根据局部斜率与平面波场入射角关系,得到局部角度域地震波场;根据帕斯瓦尔等式下的时间-角度域照明关系式,计算得出角度域照明强度。通过起伏地表高速侵入矿体模型试算,得到给定观测系统下角度域照明强度与地下分析点照明随炮点、波场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此方法可用于起伏地表条件的观测系统优化、叠前AVA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75.
对弥散磁共振成像的核心内容——使用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弥散信息对完整弥散过程进行三维建模进行介绍.首先根据模型可描述纤维数量将其分为低角度分辨率和高角度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2类,然后根据建模所用弥散采样选择方式将高角度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分为多弥散角度方向模型、多弥散强度模型和综合弥散角度方向和强度模型3类并进行介绍,并对每个具体模型分别从模型设计、模型计算和模型优缺点3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6.
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空间演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中国都市区化的快速发展,经济要素在都市区域的空间分布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和重组.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演化,采用均匀度指数这一数学工具,重点分析江苏沿江都市区域"城市间"(inter-city)经济要素的变动演化趋势.基于总体趋势、分地区比较、主要指标集3个角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演化正呈现出日益均匀化的趋势,其中,外资空间分布的日趋均匀化将对都市区域经济与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3坳、2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贝尔凹陷是贝尔湖坳陷南部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贝尔凹陷的控陷断层为1个上凸、2个上凹断层转折组合构成的犁式正断层,在深部发育伸展双重构造。在犁式正断层上盘由于上凸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同旋向剪切,而上凹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反旋向剪切,在断层上盘形成2个背斜中间夹1个向斜的构造组合。由活动轴面与固定轴面之间滚动面的宽度确定控陷断层F1在早白垩世南屯期晚期的水平伸展量为6 850 m。贝尔坳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断层滑移速率、构造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对凹陷内沉积地层变形特征的影响和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贝尔凹陷南屯组上段内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与变形作用中的剥蚀作用和沉积间断无关,而是由于半地堑从略欠补偿充填向过补偿充填状态转变时,沉积速率相对于构造沉降速率显著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78.
沿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西段出露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创名于革吉县盐湖区南部的沙木罗,定义为一套较稳定环境下形成的晚侏罗统—早白垩世滨浅海相沉积。之后众多学者在结合带不同地区分解出"木嘎岗日群"和"沙木罗组",但二者地层序列划分一直沿革岩性组合差异或粒序变化特征,未获得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确凿证据。作者于改则地区沙木罗组底部首次发现底砾岩及下伏木嘎岗日群顶部粘土质风化壳,并据此确定该区沙木罗组与下伏木嘎岗日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底砾岩的发现对研究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古地理环境、沙木罗组地层地质时代下限及沉积相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9.
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深度依赖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或岩石圈尺度内伸展因子随深度变化特征对于理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我们利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地壳分层模型,计算了沿剖面上地壳与全地壳的伸展因子.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壳尺度内伸展的深度相关性(上地壳尺度伸展因子变化范围为1.0~2.0,全地壳尺度的伸展因子变化范围为1.2~2.5);琼东南盆地各构造单元内的上地壳与全地壳伸展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长昌凹陷上地壳尺度伸展最大,乐东—陵水凹陷其次,松南—宝岛凹陷最小;长昌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的地壳尺度伸展因子较乐东—陵水凹陷大) 与各向异性(南东—北西剖面较之北东—南西向剖面地壳伸展因子大).这些结果预示着琼东南盆地区地壳伸展优势方向为北西向,盆地区东西部的伸展过程或伸展机制可能差异较大拟或存在太平洋岩石圈俯冲角空间差异或地幔岩浆产出时空差异.结合研究区相关研究成果,推断地壳伸展因子的深度相关性可能是共轭大陆边缘低角度拆离控制的简单剪切系统内伴随地幔挤出的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80.
介质密度反演偏导矩阵的精确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反演偏导矩阵的计算是基于导数最优化反演方法的关键,然而目前的地震反演几乎都是基于Zoeppritz方程近似实现的,使计算精度和适应范围受到限制.本文利用Zoeppritz方程建立了反射系数对地层介质密度比偏导方程,导出了Zoeppritz方程矩阵元对介质密度比的导数.通过求解偏导方程获得了反射系数对介质密度比偏导数的精确计算(考虑了速度中含介质密度的问题).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反射系数对介质密度比偏导数的变化特点.本文采用直接解法求解偏导矩阵方程组,获得了快的计算速度和高的计算精度,为实现地层介质密度反演(包括大角度反演)提供了偏导矩阵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