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12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1992年6月湄洲湾海域溶解态Cu、Cd、Ni的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37 ̄3.27(0.90)、0.009 ̄0.133(0.026)和0.43 ̄15.20(2.08)μg/dm^3,10月分别为0.46 ̄1.97(1.08)、0.015 ̄0.81(0.029)和046 ̄13.04(3.15)μg/dm^3。6月和10Cu、Cd、Ni含量分布,除了与夏秋季不同水系消长和潮汐的影响有关外,还与  相似文献   
62.
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它通过沉淀作用、磷酸肥料的使用等排放到农田中。由于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人为排放的大部分来自工业的挥发。排放到大气中的通过沉积作用转移到植物、土壤及水体中。在污染的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并且在植物体内富集,通过这种机制进入了食物链。是一种诱导有机体突变的物质,能对动物和人类产生有害影响,并能够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环境中的存在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63.
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开发富硒农产品是提升人体硒摄入的安全有效途径,富硒土地资源是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全国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富硒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通常较高,不利于富硒土地开发利用,因此,研究富硒土壤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风险状况对于富硒土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为承德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七步提取法”研究了表层土壤的形态特征。同时,配套分析了苹果、玉米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了解其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在全区均较富集,在新积土和中性粗骨土、水田中显著富集。研究区圈定了4处轻度污染土壤,均在表层土壤的高值区。表层土壤形态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水溶态 < 离子交换态 < 强有机结合态 < 腐殖酸结合态 <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残渣态,生态风险相对较低。表层土壤未对苹果和玉米样品产生影响,苹果和玉米中均不超标。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的生态风险较低,暂不影响承德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4.
太湖生态脆弱性特征与消除对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Hg^2+,Cd^2+对痧生经济植物莼菜冬芽茎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O^-2含量以及活笥氧清除系统活性(SOD,CAT,P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Hg^2+,Cd^2+处理浓度的加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5.
利用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铁蛋白原核表达工程菌获得的重组铁蛋白,通过圆二色光谱分析蛋白二级结构,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研究重组铁蛋白富集Fe~(2+)、Mn~(2+)、Cd~(2+)、Cr~(3+)、Hg~(2+)、Pb~(2+)和As~(3+)等7种重金属离子的特性,同时探索利用重组铁蛋白修饰丝网印刷电极,设计和制备重组铁蛋白检测Pb~(2+)和Cd~(2+)浓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复性成功的铁蛋白多为完整的?-螺旋结构,而复性不成功的蛋白聚集体则多为无规卷曲。重组铁蛋白的直径和形态与富集的离子种类有关。泥蚶铁蛋白对单一金属离子Fe~(2+)和Mn~(2+)的富集凸显优势。对两种混合金属离子的富集大多表现为竞争关系。但重组铁蛋白对Hg~(2+)和As~(3+)混合组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单一金属离子组的富集量,对Hg~(2+)和As~(3+)混合组的富集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重组铁蛋白传感器对Pb~(2+)和Cd~(2+)溶液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  相似文献   
66.
牛角塘伴生型矿床的富集程度高,比克拉克值高4~5个数量级,比工业品位高十几倍至上百倍。早寒武世清虚洞期牛角塘地区处于台缘滩丘环境,在清虚洞组中上部形成了藻丘建造,发育了含藻类、藻球粒、藻鲕粒、核形石和生物碎屑的白云岩,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容矿岩性单元。矿体普遍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容矿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的分布受清虚洞组藻丘建造以及有利岩性组合的联合控制,具明显的层控、相控、岩控的特点。藻丘建造还可能提供了部分矿源。的超常富集、成矿与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演化具有一定的关系:一是牛角塘矿床成矿年龄为433~510 Ma,即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而加里东运动中晚期是麻江古油藏的油气活动时期,麻江古油藏的早期演化阶段与牛角塘矿的成矿期大体是重合的,成藏应略早于成矿,成矿是在古油藏液态烃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且成矿期有可能一直延伸至油藏被破坏以后;二是油藏流体为成矿提供具还原性质的成矿流体和部分硫源。特殊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油藏为牛角塘矿床的富集和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7.
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示踪与追源的战略与战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全流域的Cd异常。长江流域Cd异常示踪与追源研究的长期目标是查明长江流域沿江各主要支流(汇水面积大于5000km2)Cd等重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迁移形式和输入/输出通量、分辨自然源与人为源各自所占份额,建立沿江各支流Cd时空演化模型,监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潜在生态效应进行预警预测;短期目标是针对Cd异常的重点地区,如长江源头、三峡库区、湘江流域、江淮流域、长江三角洲及流域内的4大淡水湖泊,查明Cd异常的来源,重建Cd异常形成的地球化学记录,评估可预见的将来(如10~50年)Cd异常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8.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镉含量特征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56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95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菜地、稻田、果园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土壤的含量最高,其次为稻田和果园,绿化地以及麦地土壤的含量最低。与土壤基线值相比,果园样品有9.5%的样品超出,绿化地与菜地分别有7.7%和4.6%超出。在全部土壤样品中,共有19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3.2%。石景山、门头沟、丰台、海淀等地区的样品超标较多,应该合理规划这些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9.
土壤中(Cd)被作物吸收的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取决于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基于Cd有效形态的污染土壤风险评价及在此基础上制订污染土壤修复安全阈值是Cd污染农田土壤风险评价和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化学浸提方法较多,但缺乏针对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的普适性浸提方法已成为Cd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技术瓶颈。本研究采集了全国9个不同性质农田土壤,以水稻、小白菜和玉米为测试作物,通过外源添加方法制备Cd污染土壤,结合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测定了5种常用化学浸提方法,包括中性无机盐浸提方法(CaCl2浸提法)、弱酸浸提法(HCl浸提法)、络合螯合剂浸提方法(DTPA和ETPA浸提法)和组合浸提方法(Mehlich-3(M3)浸提法)对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浸提效果及其与作物Cd吸收的量化关系,筛选适用于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的通用浸提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浸提法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浸提方法对土壤中Cd的浸提率(%)为DTPA≈EDTA≈HCl> M3≈CaCl2。不同化学浸提态Cd与作物Cd吸收的相关...  相似文献   
70.
大厂矿田铟、资源储量规模均达到特大型,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章在归纳总结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稀散金属铟、的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伴生铟、矿床的成矿模式,并概括出成矿元素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