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745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6年期间,在使用涕灭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总共对4眼浅水监测井进行了19次采样,定期分析了这些样品中的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硝酸盐和不常见的离子、pH值、EH、溶解性氧以及碱度。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与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水位埋深、地下水补给的测量等几方面都有关。该浓度与补给的相关性说明了不饱和带的储藏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后的第4年,由于这种储藏现象:水、土壤的条件;特别低的温度,抑制了活性物质的水解。  相似文献   
122.
大气环流对中国稻飞虱危害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拴  霍治国 《气象学报》2007,65(6):994-1002
稻飞虱是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文中通过对上一年1月至当年8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构建所有不同时段的组合,全面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量与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相关关系。筛选出了影响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关键环流特征因子52项,其对中国稻飞虱发生影响的重要次序为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槽类→其他类;影响的时段主要为当年7—8月,其次为上年6月至当年6月。其中,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关键环流因子分别有35项和12项,占全部关键环流特征因子的67%和2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稻飞虱发生的面积。确定的直接影响中国稻飞虱发生的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有11项,其中6项较好地表征了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用直接影响中国气候的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建立了当年3—9月的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月预测模式,每月初可以制作预报。该模式历史拟合效果较好,对2003年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的外延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5.6%、90.5%、90.5%、90.4%、90.9%、93.2%、96.3%。同时,本研究还利用1—11月稻区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所构建的所有不同时段的组合,分析了关键环流特征因子与稻区生态气象条件、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相关密切,这种关系表现为大气环流通过影响稻区日照、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稻飞虱发生条件的灾变,进而影响稻飞虱发生面积率。  相似文献   
123.
利用最近55a山东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用Meyer小波变换方法,对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夏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气温略呈上升趋势。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在中短周期上基本一致,即它们的中短周期基本在11a,5~6a和2~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变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说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边界位置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155站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根据Thornthwaite公式计算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定义了-20和0的湿润指数等值线分别为季风边缘区的上、下边界线,然后分析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与39 a平均位置,发现中国东部季风边缘区上、下边界线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下边界的波动还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分析了季风边缘区3个分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区)的降水变化,发现各区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边界线的波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5.
冻结粉土动强度的荷载效应及长期极限动强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忠言 《冰川冻土》1998,20(1):42-45
荷载效应包括速率效应和疲劳效应两部分.速率效应使冻土的动强度和退荷回弹动弹模随应变速率加快而提高;疲劳效应使冻土的动强度随振频增加而下降,但在低应变速率下却使动强度略有提高.在高应变速率下动强度大于静强度,在低应变速度下动强度小于静强度,其间存在一个临界应变速率.通过动强度-破坏振次关系,可确定长期极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6.
就张北地震谈谈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关于东亚大陆磁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来的地面测量资料和东亚地区11个地磁台的资料,以及1965.0、1975.0国际地磁参考场等资料,对东亚大陆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东亚大陆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场源深度的估算,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位置及其磁场强度、磁场方向,近三十年来东亚大陆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等。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位置近三十年来没有西向漂移的迹象,从而推断它的长期变化主要由场源强度的变化所引起,而不是主要由非偶场的西向漂移所引起;2.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与它的长期变化的中心不相一致,同时,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还可能存在一弱中心。  相似文献   
128.
盘锦市以前一直采用营口市的暴雨强度公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降水特性的改变,盘锦市有必要重新编制暴雨适合本市暴雨强度公式。我们在编制暴雨公式过程中。发现盘锦市的降水有春旱加重、夏季降水增加的趋势。现就盘锦市降水特性的变化趋势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9.
陈小丽 《广西气象》1998,19(4):21-23
使用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动态系统预测的理论,选用层递自回归预报的方法,建立了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长期预报的多层递阶自回归预报模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30.
童文林 《四川气象》1998,18(1):10-13
利用阿坝州气象局提供的1967-1996年各月雪灾资料及500hPa环流特征指数资料,经遥相关分析,建立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的联系和阿坝州雪灾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