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资源基地之一。该成矿带广泛发育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早白垩世火成岩。大多数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富集Sr而贫HREE(如:Y和Yb);但它们具有负的εNd(t)值和相对富集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04.),因此,被称为埃达克质岩。根据岩石化学数据,研究区埃达克质侵入岩多数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属于钙碱性系列;而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由于其高钾和富铁特征而属于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中酸性埃达克质侵入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过程,至少包括在深位岩浆房(>35~40 km深度)的分离结晶和在高位岩浆房内的分离结晶或AFC过程两个阶段。同时不排除有下地壳直接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参与的可能性。富钾的火山岩则是原生岩浆在深位岩浆房(>40-50 km深度)经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过程演化而来。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邻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该成矿带在早白垩世早期处于大陆边缘岩浆弧内陆一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有关;晚期由于俯冲板片迁移(变陡),岩浆岩具有弧后环境特征。俯冲板片上部所释放的超临界流体提高了地幔  相似文献   
42.
利用长江中下游24个代表站点的月降水量、NCEP/NCAR全球海温和向外长波辐射(OLR)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江中下游1月和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了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演变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1月和夏季降水有很好的关系,且冬春季海温、大气环流和热带副热带对流活动异常的差异及其演变的不同,对夏季降水有不同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3.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Scheme (ICS, 2000), the Permian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egion of South China can e divided into three series and nine stages relevant to the traditional six stages of South China. From Assellian to Changxingian of Permian, 44 Main age range, the strata are composed of 14 third-order sequences, each of which is 3.14 Ma in average age range. There is one third-order sequence of Zisongian, equivalent to middle and upper Chuanshan Formation or equal to Asselian and two thirds of Sakmarian. There are two third-order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Liang-shan Formation or Zhenjiang Formation and upper Chuanshan Formation, which are assigned to Longlingian, coinciding with Artinskian and one third of Sakmarian. In addition,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 equal to Qixia Formation, are attributed to Chhsian, corresponding to Kubergandian and one third of Roadian. Four third-order sequences, comprising Gufeng, Maokou, Yanqiao,Yinping and Wuxue formations, are assigned to Maokouan, equivalent to two thirds of Roadian, Wordian and Capitanian. Two third-order sequences, equal to Longtan Formation or Wujiaping Formation, are included in Wuchiapingian. Other two third-order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changxing Formation or Dalong Formation, are assigned to Changhsingian. In brief, these above third-order sequence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4 sequences sets.  相似文献   
44.
青藏高原冬春季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探讨了青藏高原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揭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前期冬春青藏高原各层次的地温距平具有反位相分布和高方差分布的特征,前期冬、春季青藏高原地温的三维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具有“强信号”指示特征。从地面0cm到地下3.2m的地温距平分布为:涝年高原偏南部为正,中部和北部为负,旱年时则与此相反,高原中部和东南部是反位相最明显的地区。地温距平在近地表变化较快,地温距平的大值区在40cm层到1.6m层之间,1.6m到3.2m层地温距平变化较慢。资料分析表明前期青藏高原不同层次地温异常是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分析和数值试验都揭示了北半球环流型对青藏高原不同层次地温异常可能产生遥相关波形并形成季尺度低频波,此相关波列的激发和传播可能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降水。  相似文献   
45.
顾华 《气象》2007,33(4):118-123
2007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1mm,较常年同期(12.1mm)偏少。月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湖北、安徽遭受雪灾;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部分地区交通受到影响;云南西南部干旱缓和,华北、辽宁、广西、西藏干旱发展;26-27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第一次沙尘天气;长江以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46.
宋艳玲 《气象》2005,31(6):94-95
3月份,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中旬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雨雪和冰冻天气。月内,云南、甘肃的部分地区发生雪灾;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47.
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湖沿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根据2017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中国的平原地区面积虽然仅占国土面积的26.62%,却分布了45.56%的种植土地、84.27%的水面、50.34%的路面、57.32%的人文地理要素。其中,低海拔平原面积最大,连片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48.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00—2008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6个省的洪涝灾情资料 (由于上海市洪涝灾情较轻未列入分析范围),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该区域各省每年洪涝受灾情况进行量化,建立洪涝综合灾情指数。基于该指数,采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模型对该区的洪涝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结果表明:各省洪涝灾害风险差异明显;该地区洪涝中灾频发,几乎1~2年就会遭遇其危害,安徽、湖北以及湖南发生大灾的可能性最大;江苏、浙江次之;江西遭遇大灾的概率相对较小。这一评估结果与近9年实际洪涝灾情统计资料相吻合,说明所用评估模型在处理不完备信息方面确有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常印佛院士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1965年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其中,1955~1956年供职于地质部华东地质局;1957~1965年任321地质队技术负责、总工程师;1965~1974年由原地质部先后派往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从事援外地质技术工作;1977年至今:先后任安徽省地质局(后改称地质矿产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50.
张峰  徐涛  邹依林  王欣 《矿物学报》2011,(Z1):130-131
皖南地区地处江南隆起带的东端,北部和西部分别与长江中下游、赣东北和湘东北矿集区相邻。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区内先后发现了一大批矿床(点),但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小型矿床或矿化点,工业意义十分有限。与长江中下游、赣东北和湘东北地区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相同或相似的大地构造环境,为什么在成矿上竟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