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99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2次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桡足类网采样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综合整理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种名录,分析了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并采用分类多样性指数(Δ)、分类差异指数(Δ*)、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有222种,隶属于4目,33科,70属;其中2003年夏季共记录到浮游桡足类72种,2006年夏季102种。根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总名录,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的理论平均值为84.9,高于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研究水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的平均值。该研究可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多样性动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同类型水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2.
We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picophytoplankton groups and the phytoplankton pigment ratio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nutrients and suspended solids 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The average numbers of Synechococcus spp.(Syn) and picoeukaryotes (Euk) were (2.7 ±5.1)×l03 and (1.1±1.4)×l03 cells mL-1,respectively.Prochlorococcus spp.(Pro) was only found in the high-salinity brackish water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3.0× 10^3 cells mL-1.Syn and Euk numbers both tended to increase offshore and Syn showed a larger variation in cell abundance than Euk.The con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to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and decrea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estuary to the open ocean.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picophytoplankton groups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s different.Water temperature was more important in its control over Euk than over Syn,while nutrients were more important in their influence over Syn than over Euk.Phytoplankton pigment ratios were different in the three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along the salinity gradient (i.e.,freshwater zone with 0-5 range,fresh and saline water mixing zone with 5-20 range,and high-salinity brackish water zone with 20-32 range),where three different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discovered,suggesting that phytoplankton pigment ratio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mplementary indicator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103.
李鹏  杨世伦 《海洋与湖沼》2014,45(1):126-133
为研究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水、沙、盐交换,于2006年6月25~28日(夏季大潮)和2006年12月29日~2007年1月4日(冬季中-大潮和小潮)在长江口九段沙一典型潮沟的固定点利用OBS-3A和ADP-XR进行了水深、浊度、盐度、流速流向剖面和回声强度观测。结果和结论为:(1)夏季大潮、冬季中-大潮、冬季小潮的潮周期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26.5、15.9和8.4 cm/s,夏、冬季观测到的最大流速分别为84 cm/s和35 cm/s。(2)夏季盐度变化范围为0.65~4.91,平均盐度2.14;冬季盐度变化范围为3.5~10.3,中-大潮和小潮平均盐度分别为6.26和7.98。(3)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和部分落潮末期的低水位阶段;涨潮阶段的平均悬沙浓度是落潮阶段的1.11~7.0倍。(4)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和盐输运量大体上趋于平衡;(5)无论是冬夏季或大小潮,潮沟在潮周期内的净输沙方向均指向陆,即落潮输沙量小于涨潮输沙量(平均小40%);平均每个潮周期的净输沙量为6102 kg,结合潮盆面积推算的潮周期沉积速率为0.0112 mm/tide,或8.2 mm/a。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2010年和2011年不同时空角度对东海原甲藻藻华进行调查,研究水体层化对藻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起初东海原甲藻在50m等深线附近的外海繁殖与聚集,然后随着台湾暖流与长江冲淡水的相互作用,东海区域水体层化现象加剧,其细胞丰度越来越大,直至藻华发生并持续推进到近岸。大部分东海原甲藻细胞位于层化水体上方,而且当水体层化现象明显时,藻华的发展最为迅速且呈大规模爆发状态。结果还显示当出现叶绿素高值层时,总是伴随出现温盐突变现象。本项研究不仅第一次从时间角度记录了东海原甲藻藻华的发展动态,而且还发现了东海水体层化现象为东海原甲藻藻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多种环境因子条件,这为该藻华的监控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邵锡斌  吴莹  胡俊  鲍红艳 《海洋与湖沼》2014,45(6):1288-1294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颗粒态木质素(p-lignin)进行测定和分析,结合粒度、有机碳(OC%)、叶绿素a(Chl a)、碳稳定同位素(δ13C)等参数研究颗粒态有机物的夏季分布,并对其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粒度组成以粘土和粉砂为主,平均粒径为7.9μm;OC%的值为0.57—7.41%,Chl a的值为0.35—3.71μg/L,δ13C的值为-25.7‰—–16.6‰,在口门外水华站位出现OC%、Chl a和δ13C的最大值,表明浮游生物的现场生产是主要贡献;紫丁香基酚类(S)、香草基酚类(V)和肉桂基酚类(C)8种木质素酚单体的含量Λ8(相对于总有机碳的含量)为0.0406—1.47mg/100mg OC;紫丁香基系列与香草基系列的质量比值(S/V)的分布范围较宽,为0.5—1.6之间,均值为0.8;肉桂基含量与香草基含量比值(C/V)的分布范围为0.02—0.2之间,均值为0.09;香草基酚类的酸醛比值[(Ad/Al)v]在0.24—2.30之间。盐度、总悬浮颗粒物(TSM)浓度是控制长江口内区与邻近海域颗粒态有机物来源与分布差异的重要控制因素,颗粒态木质素在向海输送过程中还会受到矿物组分、生物降解、浮游生物现场生产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其组成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木质素等参数表明最大浑浊带尽管对颗粒态有机物向海输送有改造作用,但是影响区域有限。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近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两新纪录种及常见种名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整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蟹守螺科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蟹守螺属(Cerithium)的中国两新记录种,分别是:阶梯蟹守螺Cerithium novaehollandiae Adams in Swoerby,1855和锉形蟹守螺Cerithium scobiniforme Houbrick,1992。两新记录种分布于中国海南省沿海,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岩礁、砂或石砾质海底。文中对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软体部、厣特征和习性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且对中国近海蟹守螺科一些常见种名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07.
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夏季网采浮游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6、8月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的网采样品中检出浮游植物9门395种(含223种硅藻与125种甲藻)。浮游植物丰度8月(3 077.15×104 cells/m3)显著高于6月(107.80×104 cells/m3)。随长江冲淡水势力增强,位于长江口的丰度高值区8月较6月更偏外侧。种类丰富度8月高于6月,但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略低于6月。6月尖刺伪菱形藻和三角角藻占绝对优势,8月优势种主要有尖刺伪菱形藻、笔尖形根管藻和铁氏束毛藻。骨条藻虽非优势种,但在长江冲淡水区丰度较高。相似性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分别影响6、8月群落分布的首要因子。根据水动力和化学参数,该区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环流变化和水团消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长江口北支异常强盐水入侵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北支由于径流分流比很小,盐水入侵较强,特别是枯季大潮期盐水甚至倒灌进入南支,影响上海市和江苏省的水源地水质。为了进一步研究北支盐水入侵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014年1月1-9日在北支进行了大小潮同步水文观测。本次观测到了北支异常强盐水入侵:小潮期发生强盐水入侵,且强度大于大潮期。小潮期强盐水入侵导致中下游河段被高浓度盐水控制,盐度从下游B01到中游B02几乎没有变化,且盐度的涨落潮变化几乎消失。分析认为,小潮观测期间长江入河口流量较小、河口潮差不是太小,加上强偏北风,三者的叠加是导致强盐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长江口水域地形地貌研究对河道治理建设、水上交通运输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高精度的无缝深度基准面及其与其他垂直基准间转换模型将直接影响到水陆交界区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的获取及统一综合管理与分析。为此着重研究了基于三维潮波运动数值模拟、海面地形和大地水准面3种手段联合的河口水域无缝深度基准面构建及其与其他垂直基准间转换模型,并在长江口南支这一典型河口水域进行了建模实验和模型精度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垂直基准转换模型中误差为12.4 cm,与现场长期潮位站实际观测结果比对分析得垂直基准转换模型误差绝对值均值为24.2 cm,尽管大于模型中误差估值,但仍满足国际水道测量规范对测深中垂向最大不确定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改变了长江口自然环境,导致周边水下地貌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选取长江口九段沙周边浅滩区域作为研究区,搜集不同年份的海图资料,利用GIS技术进行地貌演变空间分析。分析发现:自2001年一期工程完工以来,九段沙周边浅滩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冲淤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沿着南导堤堤坝泥沙淤积明显,导致南导堤北侧丁坝内形成淤积带,九段沙尾部沿着堤坝形成淤积带;江亚南沙下沙阻挡作用,使得上游来水在沙头处分流,在两股水流的作用下,九段沙西南侧分别形成两条平行的淤积带和冲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