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80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长江口南港水道潮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6年长江口南港水道枯、丰水期(1月、7月)大、中、小潮两次各26h以上的全潮水文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实测流的特征和潮流类型、运动形式、潮流垂直变化、余流、M2分潮流及分潮流对涨、落潮流不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潮位变化规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汉兴 《海洋与湖沼》1990,21(4):311-319
长江口北槽航道水深较浅,为提高航道与疏浚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航道维护疏浚、测量工程中关键的潮位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上应用的关系。按浅水潮波理论与长江口区11个测站1年的典型潮及地形资料,详细分析了全区潮波运动的一般周期性变化规律,随时、空的非线性演变规律,物理机制及其对各地点潮位变化的制约。结果解释了重要的水文物理现象,提出了确定控制水位的新方法等,为工程需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根据东海倾废区环境基线调查的资料,分析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包括倾废区)的pH、溶解氧、溶解无机氮和磷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讨了该区的营养状况和各要素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Ⅱ、Ⅲ号倾废区具有较强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3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介绍了长江口拦门沙发育及其特点和北槽航道拦门沙形成机理,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地形资料分析治理工程对北槽航道拦门沙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建成后,增加了主槽流速,减少了航道回淤,打通北槽航道拦门沙,增加了航道水深,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5.
长江口三维潮流数值计算及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三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潮流场进行了计算,对长江口潮流流态在一个潮周期内逐时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口南支盐水倒灌从动力学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长江口潮流场,可以用于大型复杂河口工程实际中的潮流场的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无脊椎动物资源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大量径流给其河口及邻近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了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巨大生产力,并使之成为多种重要经济鱼虾类的索饵和产卵场。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浙江舟山渔场和江苏吕四渔场的渔业资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很大改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河口和近海的海洋环境、经济动物的组成及资源状况。为研究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预测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进行了无脊椎动物资源底拖网试捕调查。本文系统整理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7.
长江口及邻近陆架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铁及其与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8.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水体遥感测深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姣  张鹰 《海洋工程》2005,23(4):33-38
利用Landsat7ETM+遥感图像反射率和实测水深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动量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并对长江口南港河段水深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具有较强非线性映射能力的动量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出长江口南港河段的水深分布情况;由于受长江口水体高含沙量的影响,模型对小于5 m的水深值反演精度较高,而对大于10 m的水深值反演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39.
长江口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絮凝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区生源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与悬浮物质絮凝沉降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及水-颗粒物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不同,导致C、N、P等生源元素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和物相转移,从而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组分、性质及介质成分,影响胶粒分散系的稳定性.夏季出现NO3-、PO43-与logSPM呈正相关,PON、POC、PP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与logSPM呈负相关.颗粒物从河流向海方向运移过程中在盐度0.1~2.0出现絮凝速度的峰值区和在底层盐度2~11形成巨形网状絮凝团和高浊度区,并且在这两段盐度区间分别均出现C/N的峰值(亦即CEC的低谷区).说明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控制长江口区颗粒物絮凝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利用1998-2006年的水深测图和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测量资料,研究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流比的变化过程、原因及其与分汊口河床冲淤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北槽落潮分流比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南槽落潮分流比呈增加的趋势。伴随着南、北槽落潮分流比的南增、北减,南槽进口段(长约18 km)的主槽发生了冲刷,北槽进口段(长约12 km)的主槽发生了淤积,南、北槽进口段河槽总过水断面面积呈下降趋势。北槽落潮分流比与北槽河槽总容积、南北槽落潮分流比与各自进口段的河槽断面平均水深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预测了未来南、北槽的落潮分流比和进口段河槽冲淤的平衡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