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8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909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2275篇
海洋学   563篇
天文学   166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80,(3):263-277,i002
斜长岩产出可分为两类:层状型和岩体型。前者不形威独立岩体,而为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中的斜长岩层。这种杂岩体具韵律性,层状构造发育,造岩矿物成分随层位有规律变化,它是基性岩浆重力结晶分异的产物,时代不限。岩体型斜长岩只产于前寒武纪,呈巨大岩体,多见于地台和地质的边缘,常与环斑花岗岩共生。它在大陆壳的分布虽不广,但其产出的构造位置、侵入的围岩、形成时代、岩性及与之共生岩石和含矿性等都有明显的共性。  相似文献   
942.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分布大量早白垩世岩浆岩,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与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东卡错地体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109.4±1.9 Ma)。样品显示出较高的SiO 2(67.40%~69.48%)和Al2O 3(15.66%~15.81%)含量及较低的Mg#值(19.03~21.48),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196.45×10^-6~20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且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平均值为0.64);微量元素蛛网图总体呈右倾的锯齿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均为负值且变化范围不大(-4.21^-10.59),对应的Hf模式年龄t2DM在1438~1842 Ma之间,显示古老地壳的特征。综合以上特征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东卡错地体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I型花岗岩,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东卡错地体与北拉萨地体或聂荣地体/南羌塘碰撞过程中板片断离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3.
用LA-ICP-MS技术测得卡贡地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178±2 Ma(MSWD=3.7,n=20),属于早侏罗世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富碱富钾(K2 O+Na2 O=8.02%~8.76%,K2 O/Na2 O=1.71~2.11)、低铝(Al2O 3=14.08%~14.73%,A/CNK=1.01~1.04),不含透辉石和刚玉分子较低的特征;岩石普遍富集Rb、Th、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Nb、Sr、P、Ti等元素,高场强元素Zr、Nb、Ta含量极低,(Ga/Al)×10^4值为4.48~5.06,Rb/Sr值为1.84~2.29,均显示出岩浆分异程度较高的特征;岩石的形成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其构造环境由挤压环境逐渐向相对伸展环境转变,伴随着地壳深部压力减小,幔源岩浆上涌,并与上覆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944.
西天山阿吾拉勒二叠纪陆相长英质火山岩铜银矿矿床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天山二叠纪陆相火山岩及成矿作用的研究,指出铜银矿床与长英质火山岩一石英钠长斑岩有直接关系,并从成矿构造背景、产出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总结出二叠纪陆相长英质火山岩铜银矿床矿床模式。  相似文献   
945.
王宏 《第四纪研究》2003,23(4):393-403
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国土资源大调查以其特有的方法、手段和要求,获得了一批带有地质调查特点的、关于全新世地层与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1)该地区海岸带全新世地层具有4种沉积类型:(A)远离海岸的传统的"三分"型;(B)海相层与陆(海陆过渡)相层的多次交替;(C)末次冰期后期未接受沉积,全新统半咸水的海陆过渡相直接覆于历时约10~20ka的沉积间断面上,向上,进一步发育为海相层;(D)沿海低洼地区在末次盛冰期后的晚更新世晚期即已进入海侵阶段,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的海陆过渡相沉积是连续的,向上继续发育海相层.2)从以海水影响为主的开放潮坪(及浅海区)环境转变为(陆源影响逐渐加强的)湖-盐沼环境,是研究区中晚全新世地质环境转变的重要特征,建立了表征这两种不同环境的非正式地层单位("灰色单元"与"黄色单元").3)牡蛎礁与贝壳堤的对比方案,以牡蛎礁对应潮坪的贝类繁盛期,牡蛎礁中的水平再搬运夹层和/或上覆泥质盖层(往往形成"岭地")对应贝壳堤成堤.4)大比例尺区调地质点(浅孔)揭示了中晚全新世(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编绘出约4500calB.P.以来小于1ka时段的二维、假三维环境系列图.一个实例是Ⅱ贝壳堤向陆侧的洼地甚至早于该堤的形成,推测洼地边缘的NNW向的埋藏线性凸起可能受同一方向的新构造活动控制.5)渤海湾沿海平原线性砂坝(障壁岛)-湖/盐沼成因假说.作为堆积贝壳堤正地形的补偿,堤前因"簸选"贝壳导致的潮坪负地形,同样可发育湖沉积.6)210pb/137Cs测年研究提供了该地区现代沉积速率的初步结果(<0.1cm/a或>3cm/a不等),据此将海岸带划分为不同的沉积类型区.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回归分析及周期分析法消除了广西邕宁和灵山地应力测值因观测室室温、湿度等因素所引起的年变化;又对地应力资料做了去除长趋势变化和用卡尔曼滤波平滑地应力曲线的处理后,可以看出邕宁、灵山地应力对于200km范围内的Ms4.5—4.7级地震、300km范围内的Ms4.8—5.4级地震以及400km范围内的M5≥5.5级地震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在中强震发生之前的2年内,邕宁、灵山地应力某分向会出现2次以上的超1.5倍均方差异常,且在2次异常所跨越的时段内至少另有1个分向也会显示有1次以上的异常,当第2次异常结束后的8个月内,在上述规定的距离范围内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947.
压力分散型锚索以其合理的受力机理及其在软弱土体中能更有效地发挥土体承载能力的优势取得了在本工程中的优选。主要介绍了该类型锚索的特点、作用机理和张拉程序,同时对工程的施工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948.
采用单矿物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乔霍特铜矿区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进行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为274.78±0.44 Ma,等时线年龄为272.7±3.0 Ma.鉴于该钾长花岗岩体形成之后未见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现象,因此40Ar-39Ar同位素年龄代表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结晶年龄,即钾长花岗岩体的结晶晚期年龄.根据钾长花岗岩体和乔霍特铜矿体的空间关系、铜矿石的品位变化、钾长花岗岩和铜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铜矿石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认为乔霍特铜矿床的成矿作用直接与钾长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有关,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结晶年龄基本上代表乔霍特铜矿床成矿时代的下限.  相似文献   
949.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是产于新太古代迭布斯格岩群中的一种低Si、高Al、高K的特殊岩石,主要包括刚玉钾长金红石片麻岩、黑云夕线钾长金红石片麻岩2种岩石组合,呈互层状产出。刚玉、夕线石和钾长石是通过白云母的变质分解和白云母 SiO2的变质反应而生成的。形成温度约为720—760℃,压力约为0.6-0.8GPa。由于温度和压力稍高,岩石中已开始出现重熔钾长石细脉。环带状次生白云母的出现属退变质反应。变质程度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达高角闪岩相,与围岩的变质程度一致。其原岩是在较短的稳定条件下由富K、富Al的花岗质岩石经强烈风化搬运进入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再经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原岩组合。  相似文献   
950.
内蒙古东部出露的锡林格勒杂岩主要由中元古代原岩为火成岩的黑云母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组成。片麻岩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 ,具明显的Eu负异常 ,其不相容元素特征与平均地壳类似但相对亏损Ba和Sr。斜长角闪岩构成一条Sm -Nd等时线 ,其年龄值为12 0 2± 6 5Ma ,εNd(1.2 0Ga)值为 6 .8。角闪岩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tDM,1.2 6~ 1.32Ga)与其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接近。角闪岩的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393± 14Ma ,其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379± 0 .0 0 0 0 7,此Rb -Sr等时线年龄与本区出露的篮片岩Ar-Ar年龄 (~ 383Ma)一致 ,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壳俯冲结束后由大陆碰撞造山引起的变质作用事件。黑云母片麻岩的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2 79.5± 6 .4Ma ,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85 1± 0 .0 0 0 10 ,此Rb -Sr等时线年龄与本区广泛分布的早二叠世火山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 (~ 2 77± 15Ma)一致 ,因此可能是由大规模岩浆活动诱发的变质作用的记录。锡林格勒杂岩因此不仅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地质事件 ,并且通过对比研究本地区蛇绿岩和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演化历史 ,可以恢复从Ro dinia超大陆聚合 (~ 1.2 0Ga)到古亚洲洋关闭 (~ 4 30Ma)、大陆碰撞造山 (~ 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