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49篇
地质学   1339篇
海洋学   69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7,39(11):97-105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对海洋鱼类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1-12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捕捞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卫星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以CPUE的纬度重心表征渔场空间分布,评估了东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光合有效辐射对茎柔鱼资源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茎柔鱼渔场的产量、捕捞努力量、CPUE和PAR呈现明显的月间变化,其中CPUE和PAR月间变化规律表现为1-6月降低,7-12月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法表明,CPUE与PAR呈正相关关系,7月和8月相关性显著,而其余月份相关性不显著。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各月适宜和最适PAR范围,各月最适PAR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推测茎柔鱼资源丰度可能由各月适宜PAR面积大小决定;同时,最适PAR纬度与CPUE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受最适PAR纬度的显著影响。此外,拉尼娜年份茎柔鱼适宜PAR面积要显著高于厄尔尼诺年份。研究表明,茎柔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受光合有效辐射的显著影响,其调控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2.
鱼类生物学特征研究包括叉长、体重分布,胃含物种类及出现频率,性腺发育状程度方面。根据2012年3-9月以及2014年4-8月在东南太平洋采集的1 055尾智利竹筴鱼样本,选取性腺成熟度Ⅲ期以上的智利竹筴鱼雌性样本,对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叉长范围为182~581 mm,体重范围为62.2~1 494 g,绝对繁殖力在42 211~305 305粒,平均繁殖力为145 482粒;个体叉长相对繁殖力在142~686粒/mm平均值为371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在133~349粒/g平均值为211粒/g。绝对繁殖力与叉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性正相关,8月份的摄食强度较高,可能与性腺的发育和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两个不同边界条件的模型分别模拟帕米尔突刺东缘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的逆冲走滑构造演化过程,进而分析和讨论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帕米尔突刺东缘的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均形成于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育明显断层走滑现象,前者逆冲前缘断层兼具左行走滑特征,后者逆冲前缘断层则具右行走滑特征,但前者总体走滑量明显小于后者;(2)帕米尔突刺东缘的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走滑作用均主要位于山前边界断层带,越靠近逆冲前缘(盆地内部),走滑效应越微弱,挤压效应越明显;(3)在边界走滑断层前缘(往盆地方向),弧形断裂由挤压方向向前依次产生,并且斜向相交,验证了帕米尔东缘冲断带构造演化符合自南向北依次变新的规律;(4)在斜向压扭作用过程中,走滑断层构造带不一定发育明显的高角度甚至直立的断层,也可能表现为逆冲叠瓦构造楔样式,形成走滑逆断层,故在进行帕米尔突刺东缘(如塔西南山前)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时应充分关注这种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994.
李耿  武现伟  邢博 《江苏地质》2017,41(4):614-618
以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徐州西南部的小构造尺度的断层、褶皱及其相互联系的研究,结合区域构造的特点,对前人的观点提出新的认识,并合理补充徐宿弧形构造的成因机制。结合地层的岩性特征,认为该构造的形成前期以板块挤压伴随重力滑覆为主,后期以多向重力滑脱为主,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是由两期构造共同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三条主干走滑断裂的平面和剖面特征,不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不同,以及同一断裂也具有分段差异性。整体而言,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在平面上,由东到西、从南北两端向中间,走滑强度逐渐增大。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辽东湾坳陷三条主干走滑断裂的走滑位移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辽中地区走滑断裂走滑量大于辽东地区;而三条断裂在渐新世时期的走滑位移量和平均走滑位移速率均是最大的,说明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在渐新世时期走滑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996.
辽河东部凹陷由于潜在的油气资源和复杂的构造条件(郯庐断裂穿过此凹陷),走滑活动及其对构造圈闭的控制作用对于揭示郯庐断裂北段新生代的活动及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以大平房地区为实例,根据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揭示了大平房地区存在走滑构造活动的行迹,包括平面上的雁列构造及其对火山岩分布的影响,剖面上的负花状构造样式及断层倾向和背斜轴向沿构造走向的变化。发育的荣兴屯走滑断裂控制并改造大平房断背斜的构造格局,东营组二段沉积开始,致使地层反转,形成透镜状地层。荣兴屯走滑活动产生的构造圈闭具有纵向分段、平面分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在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12件断层泥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石英碎砾提取和扫描电镜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仙女山断裂为一条以粘滑为主的活动断裂,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运动发生在中-晚更新世;九畹溪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迹象,早期活动强于晚期,近期强烈活动在上新世至中更新世,为一条以粘滑运动为主的活动断裂。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所构成的V型断裂组合表现为以仙女山断裂带为主导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98.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鱿钓渔船的重要捕捞对象,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检索到的98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较多的关注,其中以阿根廷和英国最多;在研究内容方面,渔场形成及其环境因子关系等研究已较为成熟,各国学者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年龄、种群结构和洄游分布以及资源评估和管理已取得重要成果,但仍存在差异。为此,建议应加强各沿海国家和地区以及远洋国家对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合作调查与科学研究,掌握不同群体的生活史过程及其数量变动机制,开发符合其生活史特点的资源评估模型,为阿根廷滑柔鱼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9.
根据2003-2011年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SSH)等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作业次数作为中心渔场指标,以月份、经度、纬度、SST和SSH为输入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比较14种不同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CPUE作为中心渔场预报指标的BP模型均较佳,其拟合残差范围为0.004 0~0.005 5,平均值为0.004 7;而以作业次数作为中心渔场预报指标的BP模型,其拟合残差范围为0.009 3~0.011 6,平均值为0.010 4。输入因子为月份、经度、纬度、SST和SSH,输出因子为初值化后的CPUE,网络结构为5-4-1时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为最佳,其拟合残差为0.004 025,该模型可用于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的预报。BP神经网络方法可为准确渔场预报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黄诚  任伟中 《岩土力学》2011,32(4):1101-1107
通过动力有限元时程法分析了金沙江阿海混凝土重力坝在设计地震动(0.344g)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计算模型考虑了动水压力作用、大坝-岩基相互作用,用黏弹性吸波边界模拟了地震动能量向无限远域逸散的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通过将坝体惯性力时程极大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惯性力极值对比,从而验证了复杂动力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为后续分析打下了基础。采用沿滑面的应力积分法得到了大坝沿建基面的瞬态抗滑安全系数时程。计算结果表明:阿海重力坝在设计地震动(0.344g)作用下的安全系数时程的极小值为1.146,大坝整体稳定性良好,可不采取提高整体抗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