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54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1146篇
海洋学   60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赖志坤 《海洋科学》2012,36(8):75-78
应用海岸线变化定量分析原理,综合分析了近50年来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古浮澳岸段的海岸线变化速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泉州湾海岸线长度以0.94km/a的速率减小,海域面积(含岛屿)以1.01 km2/a的速率减小;古浮澳岸段呈现南北淤进,中间侵淤交互的岸线变化趋势.通过了解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获取海岸线变化速率数据,为泉州湾海域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近日,格陵兰岛冰盖迅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关注。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在2012年7月8日-12日的短短5天内,整个格陵兰岛冰盖表层融化面积已达97%,如此惊人的融化速度大大超出此前历史上的所有记录。科学家怀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本期,我们来共同关注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993.
海岸线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灰色过程,了解海岸线的变化特征、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对促进海岸带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海岸线历史数据的有限性和变化过程的灰色性,介绍了海岸线变化速率计算方法及其意义,以及灰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海岸线变化速率灰关联分析模式的基本步骤,分析了泉州古浮澳的海岸线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4.
2001年MS8.1昆仑山口西地震和2008年MS8.0汶川地震发生在同一构造单元,但其余震序列无论在个数、空间分布,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表现了显著的差别.余震通常由主震区域内背景场地震活动性受到的扰动所引起,这样的扰动则来自于主震造成的应力场状态的变化.本文从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Rate- 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出发,结合区域主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资料,定量地估算了这两个大地震后余震序列可能的持续时间,并对不同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余震持续时间约为昆仑山口西地震余震持续时间的20倍,这是由于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个数和持续时间不仅与地震成核过程的状态变化有关,还与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正应力 σN 和剪应力加载速率 τ· 的大小有关.主震前后剪应力速率 τ· 的差别导致了在相同大小应力扰动ΔCFS之后的余震的活动性变化率的明显不同,导致了所触发的余震的个数和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的巨大差别.通过对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的定量化认识,可以为地震灾害定量评估提供合理和有益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995.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多种氮源共存的虾池水环境,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剂,研究温度、光照、盐度、pH、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和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氨氮吸收速率影响极显著(P<0.01)。当温度为20℃,照度为4 500 lx,藻浓度为5.5×105/mL,波吉卵囊藻对氨氮均有最大的吸收速率,分别为1.114、1.400、1.482μg g-1 h-1。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波吉卵囊藻吸收氨氮的最优组合为:温度20℃,照度4 500lx,盐度15,pH 7.5,藻浓度5.5×105/mL。可通过对环境因子的调控,提高波吉卵囊藻对水体中氨氮的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996.
秦海波  郑新军  李彦  马杰  李嵩  唐立松 《中国沙漠》2012,32(5):1335-1341
近地表大气和陆表温度的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不仅改变了热量条件,还改变了水分条件。水热条件可以综合地反映为潜在蒸散量,进而影响植被生产力,而同化组织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部位。本研究跟踪梭梭同化枝在2010年6-9月的生长动态,测定同化枝的光响应曲线以计算同化枝潜在同化速率,并利用气象数据及Hargreaves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通过分析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与潜在同化速率,潜在蒸散量与潜在同化速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仅仅需要日最低、最高和平均温度,以及太阳总辐射数据,就可以估算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的简单方法,经统计检验基本可行(P=0.016)。应用该种方法和1960-2000年6-9月本地月平均气象数据,讨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不同的升温模式下,梭梭同化枝相对生长速率变幅的方向和大小的不确定性,由此表明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7.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2000年Landsat 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4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4 278.38 hm2,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569.60hm2/a,扩展强度指数为0.091%,用地比重为8.05%.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增加了906个,斑块平均密度为33.27个/100km2,斑块平均面积为24.20hm2.  相似文献   
99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目前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问题,即使是远离人类居住地的南北极地区也不能幸免。任何污染在极地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组成单调、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的地方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尤为迫切。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开展极地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的主要进展,并就研究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展开讨论。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与生物修复,将是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99.
干旱胁迫下三江平原湿地毛苔草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下毛苔草的光合特性,选三江平原湿地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无性系种群进行桶栽模拟实验,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毛苔草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毛苔草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土壤含相对水量保持在300g/kg的干旱处理(S1)下,仍能进行光合生产,但其光合参数除气孔限制值(Ls)外,均较对照(CK,水位在0—10cm波动的自然降水)有所降低。2种水分处理下毛苔草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干旱处理的峰值均出现在8:30,而对照处理的峰值出现在10:30;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均呈“V”字型,干旱和对照处理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0:30和12:30。毛苔草Pn日变化过程即有气孔限制的贡献也有非气孔限制的作用。毛苔草在干旱处理下Pn与Gs和T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i和Ls的日变化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对照处理下Pn与Ci极显著负相关,与Tr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Ls呈不显著的相关关系。干旱胁迫使光合速率与其它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古地磁学是进行古板块运动演化过程和古地理重建研究最有效的定量方法之一。在统计全球古地磁数据库(GPMDB) 和前人发表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别标准--Van der Voo (1990)判据,本文对波罗的板 块(Baltica)和西伯利亚板块(Siberia)古生代古地磁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和筛选,利用GMAP 软件重建了两个板块古生代 视极移曲线和古地理方位,对它们的构造演化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几点新认识,即两板块在古生代期间发 生的三次汇聚(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和晚二叠世)过程符合牛顿运动学原则(板块之下是具有很大粘度的地幔软流圈,非 理想条件下不可能完全遵守牛顿运动学原则),且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学现象:晚奥陶世(~450 Ma),波罗的和西伯利 亚板块同向北漂移并汇聚,纬向速度较快的板块波罗的将动能传给了纬向速度较慢的西伯利亚板块;早石炭世(~360 Ma), 波罗的和西伯利亚板块相向漂移并汇聚,西伯利亚板块向南的板块纬向速度转为向北,波罗的板块向北的纬向速度逐渐减 小并转为向南;晚二叠世(~255 Ma),波罗的和西伯利亚板块再次相向漂移并汇聚,动能抵消,纬向漂移速率都变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