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4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11.
我国渔业资源正遭受IUU捕捞的破坏.在借鉴外国立法与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从完善国内法和积极磋商渔业合作协定两个层面进行防范和管制.  相似文献   
112.
台湾海峡南部二长棘鲷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3~2004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周年12个月的生物学测定资料,研究其群体结构现状和生长与死亡参数,并与此前的研究结果比较,探讨二长棘鲷的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年渔获群体平均叉长和平均年龄都较1976、1994和2000年小,L∞和W∞较1982、1994年小,体重生长速率k较1982、1994年大,拐点较1982、2000年提前.雌、雄性初次性成熟的叉长较1976和1994年小.显示渔获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早熟化,体重生长速率加大,生长拐点提前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二长棘鲷对强大的捕捞压力和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生态对策,反映了当前二长棘鲷的生态仍较脆弱,资源形势仍较严峻.1994年以来二长棘鲷捕捞死亡系数居高不下,开发比率超过0.5.底拖网渔业的渔获量应控制在估算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26.94×104t(其中二长棘鲷2.30×104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2180艘福建标准单拖渔船.最小开捕规格为94.6mm和25.76g.只有强化管理,资源才能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控制过度捕捞现象,防止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中国农业部在2016年12月底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一系列以控制海洋捕捞总量为核心的制度。在此背景下文章从生产因素、政策因素、科技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等多层面,对影响国内外海洋捕捞总量增长因素的研究成果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综述;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发现影响海洋捕捞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渔船数量、功率以及作业方式、渔民数量、资源存量、渔业政策、科技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法是该领域最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4.
为更加清晰和客观地认知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促进海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渔业经济发展,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要内容,从供给规模、产业结构、地区分布、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5个方面,梳理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和结构;分析我国海洋渔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过度以及海水养殖效率、方式和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渔业;转变养殖发展方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15.
捕捞压力在改变南海鱼类种类演替和生物量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大于气候和环境因素是一个普遍的、有争议的假设。根据1959~2010年南海北部北部湾口底拖网的调查数据,报告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的丰度比例、生物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建立了鱼类生物量与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外部因素之间的广义加性模型。结果表明,捕捞压力驱动底层渔业资源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值鱼类被低值鱼类所取代。1993年和1998年期间鱼类生物量的突然减少与同期厄尔尼诺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可能是渔业拖网捕捞中中上层鱼类比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群落动态,需要区分捕捞压力和环境驱动因素对不同生活史策略鱼类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文章针对海洋渔业由于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遥感(O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等高新技术的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监管系统设计方案,可以远程自动对海洋渔业区域的水质多参数信息和养殖环境视频信息进行综合采集、传输及监控,也可以自动采集传输渔船RFID身份识别信息、渔船AIS自动识别信息、渔船GPS定位信息和捕捞生产视频信息等,并通过海洋精细渔业专家系统ES进行渔业养殖监控、渔业环境资源监测评估、渔船船数和功率数控制和海洋捕捞生产渔情监测等。该系统可以实现海洋渔业精细化捕捞和海洋渔业精细化养殖,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工程限额设计中,限额难以合理确定和科学有效分配等问题,提出了工程限额设计模型,并给出了基于历史相似实例集的限额确定和限额分配方法。将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聚类理论相结合,通过设计实例灰色模糊聚类算法,求解与待设计实例最相似的实例集合,以实例集合各实例的项目分解结构设计信息和对应造价信息作为待设计项目限额的确定及分配参照,还可以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设计进行优化。模型实现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主动性。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正2014年6月17日,"我们的海洋"大会宣布了新的合作关系和倡议,最终形成"我们的海洋"行动计划(Our Ocean Action Plan)。主要涉及可持续的渔业、海洋污染、海洋酸化和海洋保护等内容。(1)可持续的渔业。①到2020年彻底结束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基于有效的科学理论,设定渔业规则;发展公平合理和透明的规程,以分配渔业权利;利用各种可获取的技术来强化渔业执法,对违规者进行惩罚;到2020年,消除渔业补贴,这些补贴促使渔业船只的生产能力过剩;要求渔业船只采用相关技术减少其  相似文献   
119.
战神 《海洋世界》2013,(9):18-21
自古以来,渔业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最早的渔业只是在沿海或滨湖用简单的生产工具采捕野生的鱼虾贝藻,成为人类维持生命的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后随着造船工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捕捞水域,由近  相似文献   
120.
大概是在1994年,我在"剑阁海"轮工作。一天,电报员接到公司的航次命令,由上海空放去加拿大的温哥华港装载小麦。我把这个消息写在船员餐厅的黑板上。当时大家正在吃晚饭,看到这个通知立即欢声雷动。一个小伙子手中拿着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喊道:"又能吃到加拿大的螃蟹喽。"好像嘴中的馒头就是一只肥美的螃蟹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