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青海湖盆地35万年来的植被演化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依据青海湖南岸二郎剑阶地QH-86孔(深155m)中200余个孢粉样品的分析资料,将该孔深78m以上的孢粉图式,从下至上划分出七个区域性孢粉带,并结合铀系法测年数据,论述了350ka B.P.来的湖区植被和环境演变。其气候曲线与毗邻的柴达木盆地,甚至与深海钻孔及洛川黄土,具有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322.
青海湖地区环境变化对动物区系演变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海湖地区近百年来由于气候干暖化趋势增强,湖周植被、土地退化,人类经济活动加剧,湖区青藏高原动物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但蒙新及华北动物区系成分则有增加趋势,致使该区动物区系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青海湖地区动物区系形成来看,决定动物区系演变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生物等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人为因子影响仅在近30年来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23.
李祥忠  刘卫国 《湖泊科学》2012,24(4):623-628
介形类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已成为恢复湖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代用指标,而其氧同位素分馏及环境意义目前还缺乏研究.为评价青海湖介形类壳体氧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在青海湖进行系统的表层沉积物和水样的采集,测定表层沉积物中的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 Bird)和相应水样的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意外湖花介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控于水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除温度的影响外,还可能受到盐度的影响,随着盐度变化,该种壳体与水体之间的同位素分馏呈减小趋势,而两者的氧同位素组成均呈偏正趋势.青海湖意外湖花介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间接反映水体盐度的变化,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4.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刘兴起  王苏民  沈吉 《湖泊科学》2003,15(2):112-117
据孢粉记录所划分的气候演化阶段,研究了青海湖QH—2000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干和暖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明显增多;介于二者之间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粒径变化相对较平缓.QH—2000孔沉积物粒度的波动特征表明:晚冰期冰川的消融开始于14300aBP左右;博令(Boelling)暖期是冰川大量消融的时期,冰融水对青海湖的补给结束于博令暖期的晚期,即12000aBP左右;新仙女木冷事件和8200aBP左右的冷事件具有突变性的特点.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后,气候在转型过程中具有相对冷暖和干湿的快速波动特征;2100—0aBP间,沉积物粒度的变化特征同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25.
为了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对青海湖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在3个季度和4个区域(湖滨带、进水区、浅水区和深水区)间的差异。3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9属6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36种,占总物种数的55.38%)、绿藻(17种,26.15%)和蓝藻(7种,10.76%)为主。4个区域间的浮游植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别,其中深水区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深水区的环境较为稳定。3个季节间,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具有较大差异:夏季和秋季的丰度、生物量均为春季的近10倍;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和种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春季最具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优势种也主要隶属于硅藻门,而夏、秋两季则以蓝藻门种属占据主要优势。春季浮游植物的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夏、秋两季,秋季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夏季。PERMANOVA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此外,dbRDA分析表明:盐度、水温和总磷...  相似文献   
326.
介绍青海湖候鸟迁徙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等,以青海湖重要繁殖水鸟迁徙路线上重要停歇地的禽流感预警与风险评估为例介绍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并以代码展示了该功能的具体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327.
青海湖裸鲤是中国重要的内陆珍稀鱼种,在青海湖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繁殖环境是鱼类种群延续的关键因素,能获取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环境参数和明确最佳产卵场,对于保护和扩大其渔业资源量也非常重要。本文尝试利用耳石的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组成分析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特征,利用SHRIMPⅡ离子探针测定5尾青海湖裸鲤耳石微区原位δ18O组成,沿着最长生长轴到边缘打点,束斑直径大约25μm,束斑深度约2~3μm。分析结果表明,裸鲤耳石的δ18O值变动范围分别是-4.88‰~3.46‰、-0.28‰~3.91‰、-1.43‰~2.94‰、-1.81‰~3.35‰,并且耳石间歇带的δ18O值高于成长带。耳石间歇带是裸鲤在湖水中形成,而成长带是在河水中形成,上述结果与青海湖湖水的δ18O值显著高于河水的δ18O值一致,因此记录了裸鲤的洄游行为。核心区域差异性的δ18O值则反映了裸鲤的产卵地和水温状况,表明有的裸鲤在水温较低的河口产卵孵化,有的在水温较高的河流上游产卵孵化。与其他样品不同的是,其中1尾裸鲤耳石的δ18O变动范围是-9.36‰~-5.21‰,表明该裸鲤固定在河流里生长繁殖,不发生洄游行为。这一发现为...  相似文献   
328.
研究利用环青海湖地区8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和大气环流特征,为准确理解水资源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结果表明:近60年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项指标(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夏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夏半年1日最大极端降水量、夏半年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呈上升趋势,尤其2005年以来各项极端降水指标上升趋势特别明显。21世纪初期是环青海湖地区的降水突变期,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事件多项指标均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突变。通过对极端降水指标与环流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南极涛动指数(AAO)、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与极端降水指标显著正相关。在2006年前后南极涛动指数(AAO)和西太平洋副高指数(WPSH)发生比较明显的转折性变化,最终导致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极端降水各项指标在2006前后出现比较明显的突变。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均存在6年的短周期和16年左右的长周期。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和半年极端降水日数的均表现为西部较东部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29.
曾承 《盐湖研究》2011,19(2):20-24
青海湖Q14B沉积物柱芯560~415 cm(约14.0~10.5 ka B.P.)段,介壳1δ8O高于无机碳酸盐1δ8O可能反映了此时青海湖表层水温高于底层水温;介壳1δ8O与无机碳酸盐1δ8O之间的较小差值可能揭示了此时青海湖水位很浅,气候干冷;介壳1δ8O变幅大于无机碳酸盐1δ8O变幅,则可能源于此时青海湖水位大幅度波动导致的底层水温变幅超过表层,以及无机碳酸盐1δ8O测自全碳酸盐所致。在利用湖泊碳酸盐1δ8O进行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时,有必要分别测试不同种属介形虫及不同无机碳酸盐矿物的同位素值。  相似文献   
330.
青藏高原湖泊群水位变化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实测数据稀缺和现有卫星时空覆盖范围低的限制下,基于雷达干涉模式的新一代SWOT (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卫星可为全球内陆水体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水位信息,是对传统观测形式的有力补充。在卫星发射之前探讨其监测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最大的青海湖为例,使用CNES SWOT水文模拟器,模拟2010年—2018年类SWOT水位序列。通过分别采用实测水位、光学水位和雷达水位作为SWOT模拟器驱动,探讨了SWOT模拟器模拟精度对输入驱动的敏感性,并在多个尺度下评价了其模拟表现。结果表明:多种驱动数据情景下,类SWOT水位均可在季节和全年尺度上捕捉青海湖水位变化过程,相关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分别在0.9—1.0和0.8—0.99变化;且可较好监测到青海湖水位长期变化趋势。SWOT具有监测青藏高原湖泊群水位动态的巨大潜力,能够有效观测湖泊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