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9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1410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1402篇
地球物理   948篇
地质学   2742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55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总辐射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给出了由总辐射计算净全辐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2.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科研与进展刘燕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下称地理所)是典型的“社会公益”型研究所,建所历史长,人员规模较大,主要从事地球科学(一级学科)的地理科学(二级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2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用比较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与其相邻景观之间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然后从高寒草甸上下限垂直分布的特征出发,半定量地阐明了上下限分布特征的原因以及决定上下限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出发,探讨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4.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环境及生态效应地球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定位站胡东生(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10008)关键词水资源环境生态效应,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定位研究站,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1.立现依据和研究意义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四周群山环...  相似文献   
125.
青藏高原东部冻土退化的差异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朱林楠  臧恩穆 《冰川冻土》1996,18(2):104-110
退化是本区冻土变化的基本趋势,它与全球气候转暖关系密切。冻土退化的残留形诸多,埋藏冰土岛和冻土地貌假尤为典型。从它出露的高程和如今冻土上、下界分布的高程度差可以判断退化的幅度。  相似文献   
126.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相似文献   
127.
鲁西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模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燕守勋 《地质学报》1996,70(1):1-11
伸展链锁断层系,形成了鲁西的主导造格局,即“块断”构造。它是由中、生代两次伸展运动形成的。伸展运动幔源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伸展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以泰山-鲁山-沂山为核心的鲁中块隆,它至今耸立于周围以平原地貌为标志的地堑系之间,隆起的高点,就是当今的泰山。  相似文献   
128.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现代降水中δD与δ^18O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6,18(4):360-365
根据对取自青藏高原东北地区部分降水样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得到沱沱河站的大气水线(MWL)为:δD=8.25δ^18O+9.22‰,与全球平均MWL的差别较小;德令哈、西宁站的MWL分别为:δD=5.86δ^18O-27.28‰和δD=6.96δ^18O-30.19‰,均与全球平均MWL差别较大。这主要归因于水汽源地的非平衡蒸发和凝结物在非饱和大气中降落时的非平衡蒸发。上述地区的过量氘Exd  相似文献   
129.
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分析及油气资源预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成善 《地球科学》1996,21(2):120-129
  相似文献   
130.
辽东早元古造山带隆—滑构造初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