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1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726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488篇
地球物理   831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圆弧滑动有限元土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殷宗泽  吕擎峰 《岩土力学》2005,26(10):1525-1529
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仍假定滑动面形状为圆弧形,有限元网格由一组同心圆作为纬线,一组竖向线为经线构成。对两相邻圆弧线所夹的弧形带分析滑动力和抗滑力,建立平衡方程,确定安全系数,其中小值安全系数对应的弧形带为可能的滑动带。变化圆心位置用优选方法寻找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圆心,从而得出真正的滑动面。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与Bishop法接近,是合理的,其突出优点是由有限元计算直接得出滑面上的应力,而不须作近似的插值处理,因而应力更准确。该方法可以考虑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也更符合土的实际情况。此外,用有限元计算得出位移,亦可将稳定分析和变形联系起来,为现场通过位移监测来估计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膨胀土边坡的稳定分析中考虑膨胀性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2.
非线性破坏准则与岩土材料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小礼  郭乃正  李亮 《岩土力学》2005,26(8):1177-1183
根据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前人运用极限平衡法、滑移线理论或极限分析等方法求解地基承载力问题,但实际上岩土在剪切破坏过程中破坏准则具有非线性。因此,为了研究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上限定理,通过“切线法”引进变量,根据能量耗散情况,将承载力问题转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运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出地基承载力的最优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非线性破坏准则转变为线性破坏准则时,非线性参数对地基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赵明华  汪优  黄靓 《岩土力学》2005,26(Z2):184-188
将桩身视为空间受力的梁单元,利用更新的拉格朗日坐标体系考虑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并采用弧长控制法求解有限元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基桩屈曲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将某现场木桩压屈试验实测屈曲临界荷载与理论分析比较,吻合良好。大量计算分析表明,桩周土地基系数、基桩埋入比、桩身材料和基桩长细比是影响基桩屈曲荷载大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应重视和考虑。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地震属性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介绍了遗传算法各步的改进策略。首先,产生多样化的初始群体,引入五进制的编码策略提高搜索速度,然后采用无退还随机选择机制防止收敛早熟,采取两点交叉及多点变异方案以扩大模型空间的搜索范围和保持个体的多样性。另外,为了保证算法的收敛,使用了代间隙技术。最后,按照并行算法设计原则给出改进后的并行遗传算法的算法描述,并通过运用改进的并行遗传算法解决了非线性、多参数、多极值的地震属性优化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水平受荷桩,以往研究大多基于线弹性或弹塑性水平荷载传递模型。为提升轴横受荷桩的计算设计水平,采用轴向荷载传递法计算桩身轴力,考虑桩身轴力引起的P-Δ效应,基于双曲线型水平荷载传递模型考虑桩-土体系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对成层土中轴横受荷桩的水平响应进行分析求解,得到了轴横荷载作用下桩身变形和内力的非线性有限差分解,并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使用模型试验算例与基于现场试验的有限元算例对非线性解的准确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算例数据吻合良好,可靠性较高;采用不同荷载传递模型的计算结果在不同荷载水平下有所差异,在较大荷载水平下桩-土变形的非线性特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反射信号干涉测量(GPS-IR)反演海面参数技术模型简单且应用单一的问题,该文提出引入表征信号振幅变化的阻尼系数来修正粗糙面对反射信号的影响,以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对修正模型的参数进行识别.实验表明:在海冰识别上,阻尼系数的变化可清晰反映测站附近海冰状态的变化,证明了岸基GPS-IR识别海冰的可行性;在海面测高上,反演值与验潮站的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8以上,相比经典频谱分析理论,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约50%.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目前常用的反演海底地形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和卫星测高重力数据线性趋势项而忽略非线性项影响现状,提出了顾及海底地形非线性项的最小二乘配置反演方法.选择日本海某海域作为目标海区,利用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和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数据作为输入源进行了方法试算并构建了相应的海深模型,然后以实际船测海深作为外部检核参考,评估了反演模型效能,同时分析了反演模型频谱特征.目标海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本文仅仅考虑海底地形和重力数据线性趋势项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的海深模型,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利用相同重力异常和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数据获得的目标海区反演海深模型检核精度最低分别提高了大约2.5倍和3.5倍,相对精度最高分别提升了9.76% 和13.07%,极大地提升了海底地形建模质量;采用本文方法建立的海底地形模型在研究海域表现良好,反演模型与S&S V18.1、ETOPO1、GEBCO和BAT_VGG模型在研究海域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5以上;在研究海区本文模型检核精度与S&S V18.1相当,远远优于ETOPO1等海深模型;本文模型可有效改善船测海深相关波段信息(本文反演波段范围为15~160 km),其中重力异常垂直梯度构建的海深模型相比重力异常为输入源建立的海深模型改善船测海深相关波段信息更为明显,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典型块结构非线性系统包括基本的输入非线性系统、输出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非线性系统、反馈非线性系统等.输入非线性系统包括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类系统和输入非线性输出误差类系统.以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自回归系统,即输入非线性受控自回归自回归(IN-CARAR)系统为例,分别基于过参数化模型,基于关键项分离原理,基于数据滤波技术以及基于辨识模型分解技术,研究和提出了IN-CARAR系统的随机梯度辨识方法、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系统、输入非线性输出误差类系统、输出非线性方程误差类系统、输出非线性输出类系统、反馈非线性系统等.同时,给出了几个典型辨识算法的计算步骤、流程图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不同训练函数对于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NAR)高铁沉降预测模型影响,研究选择以我国某段高铁沉降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训练函数对于NAR高铁沉降预测模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数据预测模型研究中,弹性反向传播算法表现出更优的预测水平,其预测结果的RMSE=0.52 mm,MRE=0.04 mm,ME=0.40 mm,MSE=0.31 mm.动量梯度下降法算法表现出更快的训练速度,其完成参数训练平均时间为42.42 s,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对于NAR高铁沉降预测模型的训练模型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目前对坐标时间序列周期项探测的方式受噪声和旁瓣的影响较大,且不利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水平的周期项自动探测识别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其性能.然后利用该方法对全球分布的1082个测站的坐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项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噪声和旁瓣的影响下实现对潜在周期项的自动探测和提取,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仿真实验中,当信噪比为-10 dB时仍具有70%的准确率.而通过对N、E、U这3个方向的实测数据的周期项进行提取,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共性的周期项除了周年项和半周年项,还有时间跨度为120、88、71、59、50和14 d左右的周期项.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