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423篇
地球物理   565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高铁桥梁、路基工程中的桩基础持续承受列车运行引发的振动荷载,当前350 km/h车速下的车致振动已高达近40 Hz。随着车速的进一步提升,可能给桩基础承载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桩-土界面是桩和地基土之间力和变形传递的重要媒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桩基础的长期服役性能。但目前对于高频振动荷载下桩-土界面相互作用行为的认识和研究均不足。基于自主研制的可实现土-结构界面高频振动耦合静力剪切的试验装置,研究了散粒体-结构界面在振动下的临界状态强度特征,探讨了振动加速度、法向应力、结构面粗糙度、颗粒形状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会导致界面强度衰减,部分振动条件下的界面强度甚至低于静力条件下的0.5倍;振动下的界面强度随振动加速度、频率的增大而下降,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提高。最后,基于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建立了振动下的散粒体-结构界面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994.
为揭示散粒粗糙床面的当量糙率尺度特征,采用4种散粒粗糙床面开展了8组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水槽明渠紊流试验,探讨了理论床面位置、当量糙率尺度和阻力系数的沿程分布规律,分析了当量糙率尺度与阻力系数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散粒粗糙床面明渠水流特性沿程可分为颗粒区和粒间区,各区的理论床面位置参数ξ、相对当量糙率尺度ks0和阻力系数f具有显著差异,颗粒区0. 65≤ξ≤0. 85,ks0波动明显,f较大;粒间区ξ=1,ks0变化相对平缓,f较小。(2) ks0沿程平均值与颗粒直径d成正比,与排列间距Lx及水流雷诺数Re成反比,在d、Lx及Re相同时,梅花形排列的ks0大于矩形排列。(3) f随ks0呈递增变化,变化特性与相对光滑度h/d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散粒粗糙床面沿程阻力系数确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缺水地区需要寻找地下水,旅游开发有时需要寻找温泉,地球物理勘探也因此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天然电场选频法在某地温泉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和异常成因的理论分析,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应用可知,地下含水构造体在地表会引起选频法明显的相对低电位异常和指针摆动信息,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浏阳某地的温泉勘查中,当其它物探方法受场地环境限制的情况下,选频法在含水破碎带上方获得了明显的异常,钻孔验证结果也证明了天然电场选频法的有效性。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通过对均匀谐变电磁场中低阻水平圆柱体的感应场进行理论推导和模拟计算,说明天然电场选频法的异常成因主要是由二次感应电场所致。  相似文献   
996.
用雷达反演资料诊断江苏地区一次暴雨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曦  徐芬  王振会  蒋义芳 《气象科学》2015,35(5):629-637
对2010年7月12日发生在江苏中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原因、多普勒雷达图像产品特征及由雷达数据反演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定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雷达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变化反映了风场辐合辐散特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雨势增减情况。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提取的散度数据与NCEP散度数据整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辐合辐散中心区位置及强度存在差别,雷达反演散度强度较NCEP大4~5倍,天气过程变化期间两者散度在垂直高度场的配置调整均能反映降水动力场变化;400hPa及以下高度反演的平均散度更可信;对于雨强小于等于16mm/h的降水天气过程效果更好。由雷达基数据定量计算得到的平均散度特征和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出强降水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雷电频次与强降水出现时次有一定相关性,约有1~2h提前量,雷电发生随时间演变与雷达回波强度时空分布较为吻合,云底动能施力参量一定程度可以描述闪电增长情况,较降雨量约有40min左右的提前量,有一定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97.
跳频(时)序列分析与设计是跳频(时)扩频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无碰撞区跳频序列是近年新出现的一个研究方向,现已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理论界及其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导出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一些本质属性;讨论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周期汉明相关函数的理论界,揭示几个理论界之间的关系,给出这些理论界等价的条件.提出最优无碰撞区跳频序列的一般构造方法.利用该构造方法,可以产生任意长度的最优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并且,任意一个最优无碰撞区跳频序列集,都可以由一般构造方法产生.  相似文献   
998.
利用NCEP提供的FNL资料和ECMWF提供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从湿Q矢量散度、湿Q矢量锋生函数以及湿Q矢量在以等温线为参照线的自然坐标系中分解(PT分解)函数三个方面,对2019年5月1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初期,关注低层湿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中心,可以预报未来6 h后暴雨的可能落区,当这些落区中层辐合开始加强为辐合中心,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暴雨中心区域;低层湿Q矢量锋生函数有助于确定雨区范围,中层的湿Q矢量锋生函数对强烈的冷暖气流交汇反映更为明显,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强降水中心位置。在强降水初期大尺度的强迫作用是垂直运动发展的主导因子,而在强降水旺盛时期中尺度锋生作用占主要作用,在暴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重点关注不同尺度天气特征对暴雨形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1000.
贾春  赵琳  李亮  程建华  李慧 《测绘学报》2018,47(7):930-939
针对传统多频模糊度解算方法受到电离层延迟影响造成窄巷模糊度解算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度线性约束的消电离层MCAR方法。该方法通过模型等价性原理构建了基于几何相关-消电离层组合模型,并凭借能够可靠解算的超宽巷/宽巷模糊度值形成线性约束,进而构造窄巷模糊度解算模型,最终求解窄巷模糊度及精密定位结果。多组北斗三频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即使双差电离层延迟达到73.2 cm,所提出方法也可实现模糊度解算成功率高于96%,定位精度优于1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