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基于2002-2011年的MODIS积雪产品数据, 对新疆积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内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年内积雪从10月中旬开始建立, 于1月面积达到最大, 7月面积达到最小.其中, 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 夏季最小. 2002-2011年新疆积雪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其中, 春季和冬季为减少趋势;夏季的积雪由于其基本上都是高海拔的永久性积雪, 故比较稳定, 变化趋势不明显;秋季为上升趋势.新疆积雪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北疆积雪分布明显多于南疆.山区为积雪覆盖频次的高值区, 盆地为积雪覆盖频次的低值区.永久性积雪在阿尔泰山脉分布较少, 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就永久性积雪面积而言, 分布在海拔5 000~6 000 m的面积最大, 其次是海拔4 000~5 000 m, 再次是海拔6 000~7 000 m.  相似文献   
72.
利用1960-2018年83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8年黑龙江省累计发生冰雹6228站次,其中1972年的全年累计降雹次数最多(为230站次),2008年最少(为27站次)。降雹次数的增长速度从5月初开始迅速增加,到9月底趋于平稳,其中7月中旬到8月下旬增长缓慢。全年的冰雹次数共出现三个峰值和两个波谷。黑龙江省初雹日发生在3月下旬-4月下旬,终雹日出现在9月中旬-11月下旬。冰雹主要发生在5-9月(约为91%),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冰雹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很大,山地及其迎风坡降雹机会较多,其次是江、河沿岸地带,平原区相对很少。  相似文献   
73.
基于中国区域逐日降雪、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等观测数据,构建了中国区域的Logistic降雪判定方法,并对该方法和当前广泛应用的其他降雪判定方法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温度阈值法和S曲线法对[-3,4] ℃气温区间内的降雪模拟不确定性相对较大。比较而言,Logistic拟合的系列方法成功率更高,对中国不同区域降雪识别也更为稳健,尤其是对青藏高原地区降雪事件的识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在Logistic方法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降雪判定起决定作用,而气压和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Logistic湿球温度方案(LogTw)和气温+相对湿度方案(LogTaHR)均能很好地再现降雪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且相应偏差均小于其他方法;总体上,这两种方案对降雪量识别效果差别不大。因此,可使用LogTw方案或LogTaHR方案对中国区域降雪事件进行判别,尤其是对模式中降雪事件的识别。  相似文献   
74.
《地球学报》2012,33(1):127-128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年,《地球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215,总被引频次为1432。在1998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的排名第65位,总被引频次的排名第370位,综合排名第325位。在136种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见表1),影响因子的  相似文献   
75.
致审稿专家     
《岩土力学》2012,(1):320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岩土力学》再创佳绩。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三等)资助,荣获"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岩土力学》2010年总被引频次为4 404,影响因子为  相似文献   
76.
77.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1年12月出版的《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064,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105位。兹将影响因子排序前500名之内的地学类和石油地质类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排序、总被引频次和  相似文献   
78.
引证报告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影响因子为0.801;总被引频次为1264;即  相似文献   
79.
该文利用2010—2019年4—8月遵义13个国家站逐时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从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等多个角度进行统计,从不同等级雨强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遵义短时强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①从短时强降水总频次的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发生频次较其余地区高;4月,发生频次地区差异小;5—8月,地区差异大。②从月分布来看,短时强降水高频中心有如下变化:4月集中在东北部、5月在南部和东南部、6月西移北抬到西部和中部、7月西移南压到西部和南部、8月东北移至东北部,高频中心的变化和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移有很好的对应。③从年分布来看,短时强降水事件平均每年发生49次,最多的是65次(2019年),最少的是33次(2017年)。4—6月事件频次迅速增加,6月到达峰值,6—8月事件频次开始逐渐减少,74.1%的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在夏季,尤其以6月份居多。④从日变化来看,08—13时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逐渐减少,13时达到一日中最低值,13—07时事件发生频次逐渐增加,有3个峰值,17—19时、20—22时和01—07时,期间有2个短暂的间歇期。4—7月白天平均发生频次较夜间少,8月反之。⑤6—8月是较高等级短时强降水事件的高发季节,尤其以6月份居多,但统计个例中≥70 mm/h的雨强却是在5月份出现。  相似文献   
80.
1951-2009年冬季北京极端低温事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51-2009年冬季北京观象台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近59 a冬季北京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9 a冬季北京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趋势,且在1984年冬季存在气候突变点,1984年后为极端低温事件相对低发期;随着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减少,强度也趋于减弱,20世纪80年代之后极端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