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思茅盆地晚白垩世勐野井组地层是我国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发育地层,由于盆地内部断层纵横,地层横向对比困难,急需有效的标志性地层以完善区域对比及后续研究的深入。本次在确认早白垩世扒沙河组地层良好的区域可对比性基础上,通过对比思茅盆地江城地区两个典型地质露头剖面及勐野井钾盐矿床钻孔岩心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江城地区含盐系地层及其下伏扒沙河组地层的化学风化、构造背景及物源属性特征。结果表明,1)思茅盆地江城地区勐野井组与扒沙河组地层在形成过程中,其物源区均经历了中至强的化学风化作用过程;2)尽管这两套地层间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在物源属性上二者却均具有混和物源的特性(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背景的长英质物源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的古老沉积物物源的混合),而扒沙河组地层在沉积过程中可能还受到了少量基性岩物源的影响;3)云南江城勐野井组及其下伏扒沙河组地层的主要物源区可能为哀牢山隆起带和扬子古陆块。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偃龙地区铝土矿成矿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含矿岩系的岩相学特征、岩石矿物特征、成矿元素富集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晚石炭世本溪组铝土矿风化成矿作用的三个阶段脱硅富铝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探讨了本区晚石炭世风化作用条件下的铝土矿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认为,在风化作用为主的铝土矿成矿过程中,含矿母岩首先生成黏土矿物,然后当岩石中Al2O3含量接近35%时,开始生成以三水铝石为主的最初铝土矿,最后铝土矿在盖层覆盖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三水铝石转化为一水硬铝石,并最终形成“煤-黏土-铝土-铁质黏土”这种本溪组铝土矿系的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3.
地表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土壤中元素分布的变化记录了其形成时的环境特征.以拜泉地区典型黑土剖面为对象,对其常量、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蕴含的环境信息进行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土壤剖面风化程度及剖面形成过程中气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拜泉土壤剖面常量元素含量除SiO2和Na2O外,总体上高于东北平原平均值;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值为58,硅铝铁率(Saf)值较高,属于弱风化强度.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N、P、S、Mn、B、I、Ge、Se和Mo等在温暖气候条件下,在表层和淀积层积累,含量较高,在淋溶层和母质层含量较低;寒冷干燥条件下,在表层积累.金属微量元素与Fe元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其垂向组分不仅受气候条件控制,同时受常量元素控制.常量元素迁移规律表明,剖面腐殖层土壤成熟度高,成土过程中以温暖湿润气候为主;淀积层可能处于脱Na、Ca阶段,成土过程中气候相对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114.
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讨论了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烃源岩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方法。风化作用可使有机质丰度降低,风化因子为2.07~4.46。现今中侏罗统野外露头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经风化校正之后,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风化作用对有机质类型参数影响强度从弱到强的顺序为H/C原子比、αααC27甾烷质量分数、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红外光谱1460cm-1与1600cm-1处的峰高比、干酪根显微组分质量分数、IH、O/C原子比。在研究野外露头的有机质类型时,应选取那些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小的参数,作为主要指标。同时,也要参考当时的沉积环境,因为古代的沉积环境决定了现在的有机质类型。通过人工改变埋藏轨迹和地热史的研究,我们预测西宁盆地内中侏罗统烃源岩的Ro为0.84%,已进入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而中侏罗统野外露头的实测Ro为0.59%,属于低成熟阶段,这一研究对西宁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多形态自然硒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湖北省恩施市渔塘坝的富硒碳质硅质岩、碳质页岩及其废弃岩中堆中,作者首次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然硒。本文根据自然硒的产出环境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产于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一种与构造作用有关;另一种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的自然硒是与岩层(或自燃)有关,见有晶形完好、颗粒粗大的晶体;与构造作用有关的自然硒多为毛发状、针状;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自然硒颗粒细小,针状晶体少见。  相似文献   
116.
黄土高原黄土.和红粘土10Be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分认识元素和同位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运用元素和同位素示 踪环境变化的前提。对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各种化学淋溶实验表明:10Be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粉尘沉积物粘粒矿物的表面,部分已结合进自生的粘土矿物中;在粉尘沉积物风化过程中10Be与9Be和~的活动性相似,基本没有发生迁移,其原因是连续沉积的粉尘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阻止了…Be的解吸附和淋滤;沉积和风化作用导致了10Be浓度与化学指标在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剖面中的协同变化。  相似文献   
117.
银和锰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Ag与Pb、Zn、Cu共生,少数与Au、Sn、Sb、W、As等共生,很少有学注意到Ag和Nn共生。关于Ag和Nn之间的研究多集中在银锰矿石选矿方面。也有部分学通过研究渐新世含银矿床中还原锰的离析和生物化学作用。推测前寒武纪的一些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从已有的资料看。大多数锰矿床都缺乏银分析数据,过去只认为在表生风化作用下形成的铁-锰帽可能会造成银的富集。并把它划归成铁锰帽型银矿。  相似文献   
118.
扬子陆块西南缘滇、黔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P3x)底部存在的稀土富集层已经有很多报导.采集四川沐川地区ZK15-3钻孔宣威组底部的16件黏土岩及玄武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通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富集层的成因.测试结果表明,样品ΣREE为263.87~12 820.56×10-6,ΣLREE/ΣHRE...  相似文献   
119.
地球表面风化作用的形式主要有3种: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这3种形式的风化作用决定着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对于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来说,查明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发现表生介质与内生矿物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Two types of pisha-sandstones of purple sandstones and gray sandstones, widely distributing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f China, were selected and us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rying-wetting-freezing weathering process resulting from the apportionment of water or salt solution to rock samples. Weather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 control (including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salt solution). All rock samples we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140 drying-wetting-freezing cycles. The influences of weathering process were evalu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moisture and salt solution applications could affect the nature of the weathering products resulting from drying-wetting-freezing.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salt solution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weathering of pisha-sandstones. Although not all the observations could be explained, it was apparent that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d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the weathering of r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