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地下水资源消耗主要源于表土蒸发.而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又与表土蒸发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气象局院内,采用自制的笼屉式测渗仪进行土壤凝结水的观测试验研究,测量方法为称重法.并同步观测地表以上50cm处的空气温湿度以及地表和地表以下5cm、10cm、15cm、20cm、30cm、40cm、50cm处的土壤温度.通过试验,初步探明了该区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土壤凝结水的转化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流沙、戈壁地表风沙流中风速特征研究发现:对于特定的下垫面, 风沙流中各高度层脉动风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随不同高度间距离增加, 瞬时风速在时间序列上波动的均一性呈递减趋势; 瞬时风速的波动性主要与其所在高度层的沙粒数量和运动状态有关, 二者存在一种动态的互馈关系; 脉动强度随进口风速的增加而增大, 而脉动风速的相对值与进口风速无关, 只是对应高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33.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气候环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沿线风沙活动是由塔木盆地内热能释放与冷空气入侵相互作用的结果。冷期,盆地内冷高压逆温作用较强,地面热能不足,使得风力和风沙活动强度弱;暖期,盆地内热源剧增,每当热能源饱和遇到冷空气入侵诱导,导致了强风及强风沙活动天气。可见,区内风沙活动及风成景观的塑造过程,主要是在暖干期进行的。  相似文献   
34.
新疆地形和气候复杂,沙源丰富,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风沙灾害是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威胁。风沙环境致灾潜力评价可指导沙区工程建设和防沙方案制定,是灾害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选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水含量、土壤沙含量、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指数、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和合成输沙势8个指标,分析2001—2020年新疆风沙环境致灾潜力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新疆风沙环境致灾潜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致灾潜力值大于3的面积逐渐增加。2月和11月的致灾潜力值较低。(2)风沙环境致灾潜力呈东高西低、山区低平原高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等沙物质丰富且风动力较强的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绿洲及河流沿岸等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3)2001—2020年,新疆风沙环境致灾潜力年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整体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稳定不变、轻微改善和轻微加剧的像元数占比分别为84.4%、14.72%和0.87%。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敦煌黑山嘴风沙工程治理区和未治理区近地表风动力环境与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研究了风沙治理工程下黑山嘴的防风固沙与土壤改良的综合效益,为今后该区域近地表风沙动力过程的深入研究和风沙灾害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治理区,敦煌黑山嘴工程治理区的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均明显降低,输沙强度减小,年输沙势降低85%,大风天气减少;工程治理区土壤各养分及水盐含量也在一定深度明显增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5 cm土层深度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22.5%、49.3%、15.1%,全氮、易溶盐对其他组分影响增大,土壤肥力显著提升;两区域土壤电导率与易溶盐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但工程治理区两者含量在土壤表层明显增加,应警惕发生地表盐渍化。  相似文献   
36.
尘暴过程中沙砾质戈壁地表的风沙两相流运动,一直是风沙物理学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技术限制,野外观测及风洞实验难以捕捉大规模颗粒运动。为此,本文通过构建流体-颗粒碰撞互馈模型进行三维场域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砾石盖度下尘暴来流中的风沙两相流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场流体-颗粒碰撞互馈模型修正后的求解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戈壁地表风沙两相流运动过程。(1)不同来流尘暴过程,风相速度均会随砾石盖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砾石盖度大于40%的戈壁近地表形成拜格诺焦点。相较于风相,沙相降速不明显。此外,距砾石床面4 cm以上,风沙两相速度基本保持一致。(2)当尘暴速度大于10 m·s-1时,在距地1.5~2.1 m高度形成风沙两相流速度交点,交点上下表现为“风快沙慢”及“风慢沙快”现象。(3)尘暴过程中近地表沙尘浓度沿均值线呈“脉动”规律,表现为地表粉尘沉降与再释放循环过程,同时砾石盖度大小会直接影响沙尘沉积分布,当盖度大于40%时能够有效抑制沙尘释放。  相似文献   
37.
青藏铁路格拉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地处高寒低压环境,地表风沙危害形成过程与干旱、半干旱沙漠和戈壁地区有较大差异。青藏铁路沿线多大风、风力强劲、风向相对单一,主导风向以西风为主;各站点年输沙势DP均高于400 VU,属于高风能环境,合成输沙方向间于85.8°~89.8°;"风旱同季",风水复合侵蚀和冻融作用时空交错,地表抗蚀能力差,从而加剧了铁路沿线风沙活动强度。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风动力环境、工程防沙措施及其防护机理等分析,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风沙危害防治原则和防护体系:应逐步建立以阻沙栅栏、砾石方格、化学固沙、植被恢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研究位于东亚季风过渡带的布日敦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和碳、氧同位素特征,结合210Pb/137Cs年代数据,建立布日敦湖近50年的粒度变化序列。通过与中国北方100个气象站数据的年平均沙尘暴日数进行对比,建立研究区可靠的风沙活动指标。研究发现,布日敦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对研究区风沙活动具有指示意义。其中,细颗粒(4~16μm)含量变化与翁牛特旗沙尘暴日数变化趋势较吻合,可以指示区域风沙活动;而粗颗粒组分(64μm)含量变化趋势与沙尘暴日数变化差异较大,推测可能受到大规模人类活动导致的湖区附近土地沙化影响,所以不能指示风沙活动。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人类活动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沙化,为现代北方沙尘活动提供沙源,并为未来的沙尘活动恶化埋下隐患,因而研究区不适宜进行大规模人类活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保护研究区生态环境和区域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风沙危害与整治规划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金炯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1,11(3):20-28
狮泉河盆地风成沙丘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风沙活动十分强烈,对师泉河镇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其成因是严酷的自然条件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共同的作用。通过对该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可能变化趋势分析,风沙活动在今后至少是下世纪初以前,仍将加速、加剧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沙整治目标、技术措施与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40.
聚焦北京--首都周边沙侵及防治写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子 在国人欢庆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成功入世的喜庆日子里,在国人的喝彩声中,说讲北京的沙侵危机似乎不合时宜,但是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拿起笔来,述说一下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以期更多的读者了解北京、关心北京。 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城市,决非成熟的城市。 一个没有宏观预测的城市,断不能立于时代潮头。 21世纪世人看好北京,作为北京人也要看到自身的危机。 看到危机,指出危机并非坏事。 21世纪拒绝危机,北京也有了拒绝危机的宣言和行动。 风沙受到了阻击,绿色长城在不断增高加厚,然而,治理沙侵的攻坚战才刚刚打响。 珍惜绿色,保护生态,提高生存质量,需要的是从脚下做起。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政府,而且要求居住在北京的每位公民都要不懈地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