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886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实验,对饱和粘性土的渗透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几点新认识。利用此认识建立了饱和粘性土越流补给量的计算公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西安市东郊某场地,在Q_3湿陷性黄土中,近期形成的饱和黄土为例,从土的一般物性指标和变形特征入手,分析讨论了近期饱和黄土复杂而多重的工程性质,以试验数据说明近期饱和黄土由于饱和度的差异和结构强度对土体变形性的影响;提示了确定近期饱和黄土承载力f_o值之变形参数的选择原则,同时提出了多种处理地基方法的组合应用是处理近期饱和黄土地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赤水油气遥感信息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佑德  杨惠民 《贵州地质》1994,11(4):296-302
根据赤水天然气区遥感信息TM影像迭合图以及微渗漏理论研究了赤水地区的油气遥感异常,进行了地质背景及因素分析和分类,指出了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4.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践发  沈平 《沉积学报》1995,13(1):32-40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相似文献   
65.
本文应用定量方法研究了逆掩断裂带在逆掩发生后,断层上下盘岩石由热传导作用导致的热效应,并将这种逆掩热效应和洛-韦TTI方法结合起来,利用镜煤反射率等成熟度指标,进行该带生油岩热模拟和古地温的恢复;介绍了简单的一次逆掩和较复杂的多次逆掩热效应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逆冲盘厚度不同的克-乌逆掩大断裂、扎伊尔逆掩断裂带对比研究,探讨了逆掩热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上下盘烃类热成熟作用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天津地区典型土壤剖面饱和烃分布特征 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7 条土壤剖面中饱和烃含量、组成及部分地球化学参数 的变化规律, 比较了不同土壤剖面饱和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市区( 南开区) 及近郊 区( 武清区, 北辰区和宁河县交界处) 表层土饱和烃含量最高, 其他剖面含量较低; 随深度增大, 饱 和烃含量均有所降低, 但不同剖面变化幅度不同, 表层含量较高的剖面随深度增大, 饱和烃含量 降低幅度较大, 反之则较小。根据部分典型地球化学参数的纵向变化特征, 推测表层土壤饱和烃 主要为石油源和植物源的混合源, 且市区和郊区主要受石油源控制。不同土壤剖面表层土污染源 存在差别。同一剖面表层土壤( <30cm) 不同层次的样品的饱和烃污染源较为接近; 剖面深部( > 30cm) 不同层次样品中正构烷烃不同于表层, 且成因复杂, 既受来源于土壤中有机质降解产物的 影响, 又受表层土中饱和烃纵向迁移作用的影响。对于甾、萜类化合物, 表层土壤中饱和烃含量较 高的剖面, 深层土壤受表层土壤甾、萜类污染物迁移作用的影响; 表层土壤中饱和烃含量较低的 剖面, 深层土壤受表层土壤甾、萜类污染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7.
PHREEQC在研究地浸溶质迁移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揭示地浸过程中溶质迁移的存在形式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计算饱和指数,确定溶质水解沉淀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临界值。  相似文献   
68.
桩在饱和土中水平振动的辐射阻尼简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军  宋二祥  陈肇元 《岩土力学》2002,23(2):179-183
将适用于单相土-桩系统的Novak的平面应变假设和Gazetas的分象限假设推广到饱和土-桩系统中。通过简化后的微分方程推导了饱和土-桩系统辐射阻尼系数的解析解答。最后用算例说明了饱和土中两个压缩波的特性,比较了饱和土和单相土的单位桩长辐射阻尼系数,比较了简化算法和三维有限元方法求得的桩头幅射阻尼比,结果证明简化算法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计算层饱和土-桩系统的辐射阻尼。  相似文献   
69.
青岛气旋类暴雨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敏  韩春深  林滋新 《气象》2001,27(12):26-28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依据、700hPa西南急流为条件对1983-1999年6-8月青岛地区40次暴雨进行了分型,划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类。以气旋类暴雨为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用以预报青岛地区6-8月未来24小时的暴雨。气旋类方程准确率为78.0%。用此方法对2000年6-8月进行试报,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0.
中层大气中重力波饱和机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中层大气中重力波的饱和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的扰动振幅在接近波包的本征水平相速度之前随高度单调增长,而当波振幅接近本征水平相速度时,在对流不稳定区域出现等位温面的翻转,同时波振幅的增长达到饱和(波振幅随高度不发生变化).小尺度对流在等位温面的翻转和波饱和发生后产生,随后波包开始破碎,这些非线性过程的最终结果产生湍流.表明导致重力波饱和的关键因素是等位温面的翻转而不是诸如波破碎、湍流、波-流相互作用等其他的一些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