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27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沿海小黄鱼、黄姑鱼、蓝点鲅、牙鲆、半滑舌鳎、鲈鱼、鯒鱼和孔鳐的饵料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结果有:(1)在饵料组成中,主要的饵料生物是日本鼓虾、脊尾褐虾、虾蛄、中国毛虾、黄鲫、日本鳀鱼、钝尖尾鰕虎鱼和尖尾鰕虎鱼等,这些主要饵料生物基本上都是群众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2)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饵料竞争关系;(3)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分别存在于鲈鱼与小黄鱼、鲈鱼与半滑舌鳎、鯒鱼与小黄鱼的种间。本文从饵料保障的角度,探讨了上述8个经济鱼种资源的恢复与其饵料生物资源的渔业捕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2.
由于鱼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人工配合饵料的重要性及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保持饵料效价,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及饲养成本,防止和减少残饵对水质环境及养殖对象所造成的危害,生产饲料粘合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3.
桡足类的培养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卓 《海洋科学》1989,13(6):65-66
桡足类是培育鱼类苗种中期阶段(真鲷:孵化后20—35d,牙鲆:20—48d)的合适饵料。在初期饵料生物——轮虫转换为碎肉饵(鲜或冷冻鱼、贝碎肉掺合饵)等人工饲料中间,投喂几天桡足类可以提高鱼类幼体的成活率和活力,起到顺利转换的作用。卤虫无节幼体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饵料,但就桡足类来说,还可以弥补某些产地的卤虫在营养上的重要缺陷  相似文献   
234.
紫彩血蛤幼虫适宜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35.
选择两性生殖品系(我国山西运城两性生殖品系)的雌体卤虫与孤雌生殖品系(天津塘沽品系)的雄体卤虫,于实验室内获得杂交品系,并对此杂交品系和其亲本品系进行生化特性的比较分析。①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杂交F1代雌、雄个体和双亲品系雌、雄个体间的过氧化物酶表现基本相同;F1代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表现出双亲间的过渡状态;F1代的肌浆蛋白酶带的数量、活性都高于亲本。②进一步对杂交F1代、山西运城两性生殖品系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品系的氨基酸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亲本,且含有单一亲本所不具有的氨基酸(如胱氨酸)组成。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杂交手段可显著提高卤虫遗传变异水平,并且是选择高卤虫营养品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36.
鱼虾饵料中维生素C的需求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37.
238.
金藻8701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e8701是作者从天然海水中分离出来的单细胞饵料新品种。其形态构造与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e)相同。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3~18℃,能耐受-8℃低温;最适光强为100001ux,能耐受强光;盐度最适为25,在15~40范围内对生长率的影响不大;最适pH为7~8,pH9对其影响很小。该藻对环境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并具有较强的抗敌害生物污染能力,易于培养。可以在水温较低的季节,用露天大池敞口培养。  相似文献   
239.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 ,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 :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 期 (Z1)至 期 (Z2 )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Z1可以不投饵 ,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 ,能明显提高 Z2 活力和 Z2 至 Z3 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 ,在幼体培育前期 (Z1)投喂单胞藻、轮虫 ,后期 (Z3 以后 )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 ,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密度后 ,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240.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特别是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方面,国外已取得显著进展。迄今,我国鱼类营养研究基本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仔稚鱼阶段所见报道甚少。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其生产性育苗因在仔稚鱼阶段易出现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因而尽快提高海鱼生产性育苗的成活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毋庸置疑,仔鱼在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轮虫、卤虫等外源营养后,某些营养要素的缺乏、不足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乳化油强化活饵料的方法,在完成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存活影响的基础上(刘镜恪等,1997),本项研究进一步探讨卵磷脂对真鲷(Pagrus major)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