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25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锯缘青蟹与三疣梭子蟹幼体饵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孟忠 《台湾海峡》1998,17(A12):16-22
本文报道了3种单细胞藻类、3种微小动物、4种人工饵料,分别喂养不同发育期的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幼体,从其变态速度和存活率,比较各种饵料的效果。结果表明,以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桡足类混饲效果最佳,到达变态时间为15 ̄17d,存活率分别为54%、63%。  相似文献   
112.
谢仰杰  郑金宝 《台湾海峡》1998,17(A12):34-38
采用6种饵料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的仔鱼,15d后测定其成活率、全长、体重和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投喂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或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加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最高(86% ̄98%),生长快,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低(0% ̄2.7%);投喂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86% ̄88%),但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较高(5.9% ̄9.1%  相似文献   
113.
九孔鲍人工配合饵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幼平  陈昌生 《台湾海峡》1998,17(A12):117-12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鲍人工的饵料保形率和腐败度进行了测试,测定结果该人工饵料在水温30℃内,12h的保形率达88%;在水温21℃内72h的保形率仍达到83%;水温21℃以下人工饵料在水中浸泡12h后的水体溶氧为6.08mg/dm^3以上,化学耗氧量则不论水温高低,水体里都达到11mg/dm^3;水体pH值在水温15 ̄21℃间,12h后其值变化不大,而在水温24 ̄30℃间,其值由8.2下降至7.0。通  相似文献   
114.
于1996年9-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给牙鲆幼鱼投喂含不同含量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人工饵料,研究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消化、吸收以及n-3HUFA的含量与日增重率、饵料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0.60%—2.40%的n-3HUFA可有效提高牙鲆幼鱼的日增重率和饵料效率;肝脏中n-3HUFA的含量与饵料中n-3HUFA(尤其是DHA)的含量成正比;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表观消化吸收率随其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5.
福建省水库底栖动物及渔业利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9年4月至1990年1月对福建省33座不同类型水库底林动物的调查,获各类底栖动物8科30属49种,并对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分布特点及水库水关系进行了初步揭示,根据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调查水库进行了营养分类,提出了合理的渔业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6.
牙鲆鱼白化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  侯林  姚锋  高岩  吕红丽 《海洋科学》2004,28(6):60-65
牙鲆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我国俗称比目鱼、偏口,属于鲽形目,鲽总科,鲆科,牙鲆属。该鱼肉细嫩、口感好、营养高,在我国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经济鱼类。分布于干岛群岛至香港之间,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日本沿海、朝鲜半岛西岸均有分布。牙鲆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国外,日本最早于50年代就开始进行牙鲆人  相似文献   
117.
滕长英  张立  缪静  秦松 《海洋科学》2006,30(12):77-81
虾青素(astaxanthin)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的类胡萝卜素,超强的抗氧化活性赋予了虾青素突出的生理功能,如提高动物免疫力、抑制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等。虾青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用作水产养殖的饵料添加剂、人的食品添加剂,在药品、化妆品和高级营养保健品等  相似文献   
118.
在不同饵料条件下,对双齿许水蚤(Schmackeria dubin)的清滤率(mL.只-1.h-1)、滤食率(细胞.只-1.h-1)和摄食率(mg.只-1.h-1)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为饵料,其浓度为15×104~120×104 mL-1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分别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ü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Chlorella sp.)时,饵料为角毛藻和扁藻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六种藻的混合饵料时,双齿许水蚤对湛江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和选食率均为最大,分别为0.0458 mg.只-1.h-1和17.1%。可见,饵料浓度、饵料种类、混合饵料对双齿许水蚤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了配合饵料、轮虫、蛋黄、轮虫+人工配合饵料(3~12日龄投喂轮虫,13日龄起投喂配合饵料)等4种开口饵料对奥尼罗非鱼仔鱼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不同饵料对奥尼罗非鱼仔鱼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轮虫+配合饵料组生长较快,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分别为0.011g/d和17.18%d-1;蛋黄组生长最慢,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2)轮虫+配合饵料与轮虫组的仔鱼成活率较高,分别为90.3%和89.7%,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仔鱼发育较好,大部分个体进入稚鱼阶段;蛋黄组成活率最低,只有40.7%,个体发育较为缓慢,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投喂鲜活的天然饵料(轮虫)+配合饵料是罗非鱼苗种培育的最佳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