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铝基柱撑蒙脱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基柱撑蒙脱石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大小可调的孔径及强的化学活性而成为性能优异的吸附剂和催化剂。显示了其在石油化工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全面综述了当前铝基柱撑蒙脱石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海泡石铬离子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民 《地质实验室》1991,7(4):241-243
  相似文献   
73.
阳离子染料是纺织印染工业中重要的染色原料之一,它对晴纶织品着色具有特殊的效果。着色后的染色废水呈酸性(pH=4~4.5),具色度大(平均为500倍左右,黑、大红等深色废水色度更高)、悬浮物小等特点。资料表明,对阳离子废水采用生化、物化或化学凝聚法处理都难以达到较理想的脱色效果。膨膨土有对阳离子交换量高的特点,在阳离子黑色(604~#)染料自配废水中,加入膨润土吸附染化料的显色剂中的色基盐,生成难溶或溶解度小的物质沉淀,达到对废水的脱色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采集贵州、浙江两地产膨润土为试验材料,粉碎至100目以下,各以250、500、1000mg称重分包待用。(2)配制浓度为2%的PAC溶液和1‰的PAM溶  相似文献   
74.
纳米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用于文物保护的可行性,主要涉及纳米-有机高分子涂层和无机高分子和纳米薄膜的性能,同时论述了纳米技术用于石窟的崖体缝隙的灌浆技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制革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铝铁(SCPAFS)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絮凝剂用量0.35~0.40g/L,混凝时间15—20分钟,pH值为6.0—9.0)该产品对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5.5%,SS去除率为95%,COD去除率为90%,对Cr(3+)的去除率为85%左右.各项性能都优于同样条伴下PAC2倍以上.同时该絮凝剂还可用于生活饮水,生产用水及其它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6.
刘宝生  李伟  刘瑾 《世界地质》2023,(3):588-594
废弃露天矿山存在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笔者以无锡市滨湖区某崩塌地质灾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以预应力锚索、钢绳锚杆+主动防护网以及被动防护网等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应用效果,同时深入研究了基于客土喷播、生态袋铺设、高分子固化剂补喷等方法的高陡岩坡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锚索等工程措施稳定提升坡体安全系数,高分子固化剂等生态修复措施使坡面植被覆盖率由10%提升至85%以上,项目成效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78.
传统上认为大分子烃类很难通过微渗漏方式逸散到地表,但已有研究表明高分子量烃类也可以逸散到现代沉积物中。本文基于黄海现代沉积物与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将二者进行正交配比,系统研究不同配比产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配比实验中原油比例的增大,正构烷烃和部分芳烃的色谱指纹呈现规律性变化,其正构烷烃奇偶优势逐渐消失,烷基芳烃丰度随之增加;三环萜烷、藿烷、规则甾烷等化合物的绝对浓度,以及二苯并噻吩/菲等的比值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三环帖烷、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和三环萜烷/藿烷三者的变化明显且平稳,其数值范围均在0~3.0,适合用于渗逸图版。将研究区采集的未知样品与配比产物的组成特征进行对比,在排除外源污染的情况下可定性判识该研究区是否存在地下油气藏;将样品的相关参数投到图版上,有望进一步定量判识样品中渗入原油的比例。该方法可以作为常规油气化探的补充,在油气藏评价方面提供诸多信息,甚至在环境污染监控等领域有望获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海藻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生物吸附技术是环境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处理工业污染废水的新技术。它以各种生物(菌类或藻类)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消耗少,并能有效地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等优点。本文对国内外当前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包括生物吸附技术的优越性,生物吸附剂的分类与来源,生物吸附的机理,影响生物吸附的因子,生物吸附剂的洗脱及固定化等问题。通过对这些工作的了解,使我们对方兴未艾的海藻生物吸附技术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研究有更确切的认识。这些理论基础研究工作为该项技术进一步研究发展打下了实际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