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5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扫描电镜、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法,进行了胃蛋白酶水解法、高速离心法和酸水解法精制的鱿鱼墨黑色素颗粒形态、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水解法破坏了鱿鱼墨黑色素的颗粒结构;三种不同精制方法所得的鱿鱼墨黑色素在220nm附近均有强吸收。胃蛋白酶水解和酸水解法有效切除黑色素的氨基基团,但酸水解法下...  相似文献   
92.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程度的藓结皮进行养分分析,根据其N、P、K含量,对Knop培养液进行修正,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室内培育实验,研究最适合毛乌素沙地藓类植株茎叶碎段生长发育的温度、培养液浓度以及培养液使用量。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5 ℃,培养液为low Knop,加液体量为12 ml时,藓结皮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其株密度为329株·皿-1,平均株高为4.5 mm; 25 ℃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长情况不及15 ℃,而35 ℃高温下没有茎叶碎段生长繁殖。根据所有处理株高随时间的变化,得出了藓类植株生长拟合曲线。本实验可为野外培育藓结皮尤其是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人工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
曹俊  徐义刚  邢长明  黄小龙  李洪颜 《岩石学报》2013,29(10):3336-3352
塔里木北缘皮羌地区发育大量闪长质-花岗质岩脉以及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这些花岗质岩脉和岩体与赋存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皮羌辉长质岩体空间上共生,推测其成因与塔里木地幔柱岩浆上涌有关。闪长质-花岗质岩脉出露在皮羌辉长质岩体的东缘、北缘及南缘,而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主要出露在辉长质岩体的西部。花岗质岩脉具有高硅(SiO2=64%~74%)、富碱(Na2O+K2O =8%~10%)、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Ga/Al)×104变化于2.85~3.85之间,具有明显Eu、Ba、Sr负异常等特征,类似A型花岗岩。闪长质岩脉具有低硅(SiO2=53%~59%)、低全碱含量(Na2O+K2O=5%~8%)、以及Eu和Ba正异常。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花岗质岩脉相似。闪长质-花岗质岩脉、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的εNd(t)值范围在-2.9~-0.2之间,与皮羌辉长质岩体的εNd(t)值相近(-1.1~2.1),表明他们来源于类似的地幔源区。我们认为闪长质-花岗质岩脉、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主要由底侵的镁铁质岩浆分异出的中酸性熔体结晶分异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形成,皮羌辉长质岩体是镁铁质岩浆浅部侵位的产物。因此~280Ma大量幔源岩浆底侵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A型花岗岩形成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4.
在皮托管检定过程中,皮托管在风洞洞体内的安装误差及夹持的稳定性对数据测量的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导致检定结果的不准确。根据皮托管测量原理,设计一种用于气象低速风洞的皮托管检定夹具。通过试验表明,这种夹具很好的保证了皮托管在风洞洞体内的安装误差及其检定过程的稳定性,即便是在流速较大的情况下,皮托管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不会发生偏转,从而保证了检定时的测量精度。实践证明,这种皮托管夹具可以很好的减小试验安装误差及夹持的稳定性对皮托管检定测量精度的影响,并且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尺寸的皮托管检定工作,特别在较大尺寸的皮托管检定中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5.
沙漠化是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持续遏制沙漠化、修复沙化土地是中国生态建设的紧迫任务。通过人工植被种植、机械固沙、化学固沙和工程固沙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是中国主要的治沙方法和途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水分限制和环境污染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对固沙和沙化土地治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广泛分布在中国沙区,能够在气候干旱、辐射强、降水量极低的沙漠地区生长,不仅能够减少沙面的侵蚀,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质量,控制沙面径流入渗平衡。蓝藻是BSCs形成的先锋物种,并在BSCs发育后期的物种形成和演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然条件下BSCs形成往往需要10~20 a,因此通过人工培育加速BSCs形成,即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技术,可显著缩短固沙时间、加速生态恢复速率。基于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人工BSCs,尤其是人工蓝藻结皮的研究,从固沙蓝藻种选择、培养方式/模式、人工蓝藻结皮属性、影响因子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展望未来人工蓝藻结皮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人工BSCs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杨秋平 《地理教学》2013,(14):57-58
正柑橘皮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可用来展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晨昏线等投影到平面图上变形的直观效果,能够很好地解决球体与平面之间的各种线形、面积之间的投影转换的教学难点,不失为一种简便但科学的实验方法。一、在经纬网投影教学中的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依据不同的投影法则转换到平  相似文献   
97.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交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对了解地表的热量传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能量平衡在盐结皮土壤形成过程下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主要难点在于缺少盐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表面反照率的计算方法,严重影响了盐渍化土壤热量传输的精确定量描述。因此,利用模拟试验结合能量平衡模型,应用反照率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盐结皮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下能量平衡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Logistic增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盐结皮在土壤表面的形成发育过程(R2=0.99)。(2)在持续照射条件下(1000 W·m-2,16 d),随着盐结皮的持续发育,盐结皮土壤的反照率比对照高出0.15~0.41,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对热量的吸收,导致盐结皮土壤表面温度比对照降低了16℃。(3)盐结皮土壤的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在反照率和表面温度影响下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7.9%、52.4%、46.8%和47.4%,显著影响了土壤的剖面温度。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盐结皮影响下的土壤水热传输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皖南歙县、休宁一带晚震旦世下部兰田组上段钙硅质岩中发现碎屑流引起的滑塌砾岩层,上部皮园村组硅质岩中发现浊积岩夹层及风暴流沉积层,表明皖南地区晚震旦世应为半深海-浅海环境,而非通常所说的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