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黑色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porter-4,MC4R)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在能量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以及染色体步移对缩骨鲫(Carassius auratus sogu var.)MC4R基因进行克隆,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eal-time PCR对其m RNA组织分布进行研究,并对缩骨鲫MC4R编码区潜在的与生长相关的SNPs进行筛选。本实验克隆MC4R基因组基因长度为2854bp,只包含一个外显子,长度为981bp,共编码326个氨基酸,MC4R共有七个跨膜结构,是较为稳定的疏水蛋白。缩骨鲫MC4R与鲫鱼的MC4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度最高达到99.3%,与MC3R和MC5R同源度相对其他MCRs成员较高。缩骨鲫MC4R m RNA在脑中表达量最为显著,眼中次之,肌肉,卵巢和肾脏中表达较少,在鳃、肠、心脏和肝胰腺中微量表达。在MC4R的CDs区内检测到6个与生长潜在相关的SNPs:两个错义突变(A199G和A881C),4个同义突变(A123G,C231T,A444G和C480T)。本实验可为缩骨鲫生长和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2.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生长较快,Z-61在29℃下较易成熟,95%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Z-17只有30%形成孢子囊枝;(2)Z-26和Z-61品系的叶状体在30℃下培养10 d,虽然藻体变白,但没有死亡,此时将其移至21℃下恢复培养3~4 d,藻体逐渐恢复为原有的色泽;(3)Z-81和Z-17的叶状体在29℃下培养7~10 d,虽然藻体发白但尚未死亡,移至21℃下培养基本可恢复正常,但在30℃下培养10 d,藻体腐烂不可恢复;(4)野生型对照组不耐高温,藻体在27℃下培养5 d就腐烂死亡,人工选育的4个品系耐受高温的幅度比野生型对照组高1~3℃;(5)4个品系叶状体在26~28℃温度下培养10 d后,其主要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21℃培养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高温培养并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33.
用石蜡切片技术,电镜方法研究了鲫(♀)鲤(♂)杂交F1代精巢的细胞组织。结果显示雄性个体的生殖腺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1)完全有型,个体能形成正常的精子,1期精巢只有分散排列的精原细胞;Ⅱ期精巢精原细胞排列成束,有管无腔;Ⅲ期 巢由精原细胞和由它分化而成的初级精母细胞组成精细小管;Ⅳ期精巢内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细细胞、精子细胞、Ⅴ期出现了由精子细胞变态而成的成熟精子。正常的精子由头、颈  相似文献   
34.
莫桑比克非鲫卵壳膜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1994,25(4):385-389
于1986年9-12月对取自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鱼网箱中的莫桑比克非鲫,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子发生中印壳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先后出现3层结构,即Z1,Z2和Z3;初步确定:Z1可能由颗粒细胞分泌形成,z2和z3由印母细胞分泌形成,最终z1,z2和Z3融为一体成为卵壳膜。对印亮膜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特殊的生殖习性——衔卵孵化的关系的分析认为,衔卵孵化导致卵壳膜的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道从淡水原种中分离筛选出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优良品系SCS的生理特性。该种经过海水驯化后,不仅能在自然海水培养基中生长,而且产量、质量和纯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在淡水中培养的同一株系。此外,还具有适应高温和强光等优越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36.
蓝非鲫肠道上皮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瑞青  姜明  汝少国 《海洋科学》2001,25(11):53-55
消消化化道道黏黏膜膜上上皮皮组组织织是是吸吸收收和和同同化化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 主主要要器器官官 , ,在在鱼鱼类类生生长长和和发发育育的的过过程程中中发发挥挥着着极极其其重重 要要的的作作用用 , ,研研究究鱼鱼类类消消化化系系统统有有利利于于深深入入探探讨讨其其食食性性 及及消消化化生生理理学学特特征征 , ,对对于于提提高高经经济济鱼鱼类类的的养养殖殖产产量量和和 营营养养附附加加值值 , ,促促进进养养殖殖环环境境开开发发具具有有重重要要意意义义。。近近年年 来来 , ,有有关关鱼鱼类类消消化化…  相似文献   
37.
渤海南部性成熟黄鲫季节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南部黄鲫的性成熟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盛期为6月上、中旬,其中渤海湾黄鲫的性成熟期比莱州湾晚10天左右。群体主要分布于莱州湾西北部和渤海湾南部,其次是渤海湾西部海域,渤海湾北部和莱州湾南部不是黄鲫产卵场。黄鲫性成熟个体分布的温、盐度范围分别为15-27.1℃和28.98-32.14,属广温狭盐性,数量分布与温、盐度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两种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壳内色品系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及个体间随机交配的方法,进行了两种壳内色四角蛤蜊的形态性状差异及品系选育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壳内色四角蛤蜊除颜色不同外,其它形态性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的4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相关指数均大于0.85,表明所选的壳形态性状是影响活体重的重点性状。两个品系D型及3日龄幼虫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6、12和15日龄紫色品系的壳长和生长速度均高于白色品系,差异极显著(P<0.01);幼虫期间,两者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紫色品系的孵化率和变态率明显高于白色品系(P<0.01)。稚贝室内培育期间,白色品系的壳长明显大于紫色品系(P<0.01);但室外养成期间,两者差异逐渐缩小,90日龄两者壳长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稚贝期间两者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9.
于2010年6月,以性状优良的白黄壳内面F2代菲律宾蛤仔二元杂交系(WO)与紫壳内面F2代选育系(P)为材料,进行了三元杂交研究,获得了三元正反交组合PWO、WOP,并且比较了各实验组子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存活和变态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从生长上看。三元杂交子WOP生长始终最快,2个三元正反交组幼虫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生长主要受卵源与配对策略的交互作用影响。(2)从存活力上看。三元杂交子PWO幼虫及WOP稚贝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卵源是浮游期幼虫存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3)从变态上看,三元杂交子PWO呈现出一定的变态优势为HmPWO=9.80,卵源、配对策略及交互作用均是影响变态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以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两道红白斑马(TrWz)和红白斑马(OWz)为材料,进行了2种壳色蛤仔品系间的聚合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杂交组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的生长优势及一定程度的存活劣势;中间育成期间稚贝表现出微弱的生长劣势及明显的存活优势。三元杂交自交组两道红白斑马子代均出现了壳色分离现象,而红白斑马子代均为白斑马,且壳面花纹颜色为红色;正反交组子代均表现为两道红白斑马,其壳色表达具有显著的母本效应;但其壳色表现呈现出非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