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7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81.
本文对黄渤海双壳类的寄生桡足类进行了调查。共检查双壳类32种8628个体,从9种双壳类中发现了1126个寄生剑水蚤类标本。基于形态学研究鉴定出剑水蚤类8种,隶属于4科8属。分别为负羽壳蚤(Conchyliurus quintus Tanaka)、竹蛏赫尔曼蚤(Herrmannella soleni Kim&Ho)、拟舐皮蚤(Lichomolgus similis Ho&Kim)、二分偏顶蛤蚤(Modiolicola bifida Tanaka)、高氏牡蛎蚤(Ostrincola koe Tanaka)、多刺伪海螂蚤(Pseudomyicola spinosus(Raffaele&Monticelli))、东方贻贝蚤(Mytilicola orientalis Mori)和日本蹄螺蚤(Trochicola japonica Shimura&Kuwabara)。其中,高氏牡蛎蚤在中国黄海曾有报道,其余7种为中国新记录种。依据黄渤海的标本对上述物种的形态进行了简要描述和讨论,并对其宿主、感染率、感染强度、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82.
以鱼粉、豆粕和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5%、35.0%、38.5%、42.0%、45.5%、49.0%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3.99±0.08)g的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54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结果表明:拟目乌贼的生长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佳,除与蛋白质水平为49.72%时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低,显著低于除49.72%组外的其他各组;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肥满度与肝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道脂肪酶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除与蛋白质水平为42.22%时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肠道淀粉酶活性则相反。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9.72%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45.9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乌贼肌肉粗蛋白质在饲料蛋白质水平45.91%时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49.7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粗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拟目乌贼生长前期(4~10 g)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45.91%。  相似文献   
283.
龚琳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6,40(11):52-56
作者记述了两种深海海绵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和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其中薄管海绵属为新记录属。由于采集时海绵已经死亡,骨针脱离海绵,只具有骨骼形态,缺乏骨针形态,所以两种海绵只能鉴定到属或科。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隶属于真网海绵科(Euretidae),薄管海绵属(Chonelasma),由"蛟龙号"于2013年7月7日采集于南海3 551 m处。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隶属于绢网海绵科(Farreidae),由"科学号"于2014年4月18日采集于冲绳海槽1 190 m处。文中描述了两个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丰富了中国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84.
正神州戈壁巨龙学名:Gobititan shenzhouensis尤海鲁,唐烽,罗哲西2003语源:"gobi"即戈壁,指蒙古与内蒙古之间的地理区域,该处已发现了大量的中生代恐龙化石,"Titan"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象征化石庞大的身躯;种名"shenzhou",即神州,中国的古称。产地与层位: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分类位置:蜥臀目蜥脚亚目巨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13米特征:戈壁巨龙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巨龙型类恐龙,它与其它巨龙型类成员的  相似文献   
285.
目的:探讨椒目泄水贴穴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湿热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湿热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椒目泄水贴穴位(神阙、中脘、关元、气海、水分、足三里)贴敷治疗,治疗周期为28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腹水积分、腹围、体质量、24h尿量、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腹水积分、腹围、体质量、24h尿量、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椒目泄水贴穴位外敷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利水之效,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湿热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小腹围和减轻体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补内治之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6.
从一块腐烂的鲸鱼骨头分离鉴定了一株真菌Penicillium sp. S2014503。利用大米固体发酵培养技术从该菌产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数据比对分析结合质谱数据分析,手性化合物测定旋光值或者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后将这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modin(1)、citreorosein(2)、tetrahydroaltersolanolB(3)、conioxanthoneA(4)、chrysogine(5)、pyramidamycin B (6)、germicidin O (7)、2-(6-hydroxy-5,7-dimethylbenzefuranone-4-yl) acetaldehyde (8)、astrophenone (9)和chenopodolans A (10)。经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1和2对藤黄微球菌具有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2和4对卤虫幼虫具有显著的致死毒性。此外,化合物1是中药大黄和虎杖的主要致泻成分。文章首次报道了来源于海洋动物样品鲸鱼骨的真菌Penicillium sp.能够生产大黄素类等活性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87.
本研究系统回顾了中国晚新生代食肉目的演化以及食肉目动物群的演替关系。以属、族或亚科为单位,探讨了我国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食肉目13个科成员的地史分布和相关类群的生态习性。根据食肉目亚科一级别的演替规律,探讨了中国晚新生代的气候环境变化,支持以下观点:在早中新世气候相对温和,食肉目组成上包含较多的古老、不擅长奔跑的类型;中中新世开始气候趋于干旱化,出现一些四肢修长、擅长在开阔地区追击猎物的类型;晚中新世时期华北气候强烈干旱化,出现了大量以鬣狗科为代表的适应开阔环境的属种,但一些林地组分依然存在,指示这个时期的环境并非典型的草原,依然有较多树木存在;上新世时期华北气候再次变得温暖湿润,鬣狗科大量灭绝,灵猫科等东洋界分子北上;第四纪时期随着冰期的到来,华北再次变成以开阔环境主导,而华南地区一直较为稳定,为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主导。  相似文献   
288.
针对水中微气泡识别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高速摄影测量的水中微气泡参数测量方法,首先利用4台工业高速摄影相机搭建了多目摄影测量气泡观测系统,对水中的微气泡进行了采集,然后通过4台相机的正交双目测量技术计算出气泡的三维位置,并基于轮廓视觉包络方法对其三维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生成的三维模型获取了气体夹带气泡的轨迹和气体夹带气泡的体积。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测量单个气泡体积的误差仅为0.31 mm3,气泡个数的识别率高达99%,准确率为98.3%。说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模拟出三维气泡的运动过程和轨迹,并精确获取气泡的体积。  相似文献   
289.
本研究采集了分布于中国东海的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is)、短尾蛇鳗(Ophichthus brevicaudatus)、艾氏蛇鳗(Ophichthus evermanni)、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黑尾吻鳗(Rhynchoconger ectenurus)、微鳍新鳗(Neenchelys parvipectoralis)、大头蚓鳗(Moringua macrocephalus)、梅氏美体鳗(Ariosoma meeki)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9种鳗鲡目(Anguilliformes)鱼类,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 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5种鳗鲡目鱼类同源序列, 分析比较了序列组成和差异, 并以光海鳝(Muraena argus)和细点海鳝(Muraena augusti)为外群, 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鳗鲡目中6科11属14种鱼类的系统发育树, 探讨了该类群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72条序列共检测到43种单倍型, 4种碱基含量分别为27.4%(T)、28.2%(C)、25.8%(A)、18.6%(G), 平均A+T含量(53.2%)高于G+C含量(46.8%), 表现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好性。基于K2P(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得出不同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8 8, 不同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25 0, 不同科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32 7, 分类阶元越高, 遗传距离越大。系统进化树显示蛇鳗科物种都能够形成独立的分支, 并得到有效的区分, 而其他类群存在混杂现象。以上结果表明, 由于鳗鲡目鱼类种类多且分布广,线粒体COI基因只适用于较低分类阶元(如科内属间、属内种间)间的物种鉴定, 该类群鱼类系统发育关系还有待于结合多种DNA条形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