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56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次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carlsbergi为栖息于次南极及南大洋水域并具重要生态作用的中上层鱼类,但目前鲜有关于该鱼种年龄的报道。为了鉴定次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carlsbergi的年龄,并确定该鱼种最优鉴龄方法,本研究利用2010年1月27日于南设得兰群岛北部水域采集的59尾次南极电灯鱼,共计73个矢耳石样本,对矢耳石年轮进行了计数,鉴定其年龄,并分别对耳石矢平面、横切面及纵切面进行年轮读取。结果表明,矢平面及纵切面年轮在直射光下不易辨识,副轮及假轮较多,影响年轮鉴定,而横切面年轮较为清晰,因此将直射光下横切面年轮的暗带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年龄鉴定结果显示,3、4龄为优势年龄,占总体的67.80%,其余所占比例较小。利用总吻合率(total concordance,T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及平均百分比误差(average percentage error,APE)三个数据量化两名读者三次年龄判读结果的精确性,TC平均值为50.23%,CV平均值为3.67%,APE平均值为8.60%。对各年龄组利用TC、CV及APE量化其精确性,其结果显示CV与TC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APE则呈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拟合生长方程,其结果为Lt=7.7154(1–e~(–0.5373(t+2.7807)))。  相似文献   
832.
飞柔鱼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在水深400-599m海域栖息密度较高,用深海拖虾网捕捞,5-6月份密度指数较高,白昼的密度指数高于液晚,估算调查区内的资源量超过550t,产卵期为6-10月,营养成分测定表明,它是值得开发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833.
《海洋信息》2000,(3):32-32
国外开发应用的一些鱼用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鱼类抗病力、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等功效。现介绍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34.
根据2010年6~9月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 bartramii)渔业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组成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胴长、群体成熟度指数等等基础性的渔业生物学参数,阐述了该海域柔鱼的种群结构动态及繁殖生物学的特征。结果表明:各月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大于雄性,且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及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生殖群体中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关系的差异极为显著;相同胴长组下雄性个体的性成熟率要高于雌性;北太平洋柔鱼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为261.83 mm;ML50%♂为255.60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显著小于雌性;东部海区(170°W~178°W)生殖群体比例及个体大小明显高于西部海区传统作业渔场(150°E~160°E)。判断东西部海区柔鱼是否是同一群体,还需要连续性的调查,进一步分析其成熟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利用耳石信息分析技术来确定,还可以用微卫星技术测定分析以及标志放流法来判定,结论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35.
836.
摸清多种人工鱼礁模型组合对紫红笛鲷幼鱼的诱集效果,可为人工鱼礁礁体组合设计和礁区布局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的实际建礁情况,制作并模拟4组三种模型礁体组合、4组四种模型礁体组合,在方形试验水槽中以鱼类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这8组模型礁体组合对紫红笛鲷的诱集效果.4组三礁组合礁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FHJ三礁组合对紫红笛鲷的集鱼效果非常明显,BFH、BCG、CHJ三礁组合对紫红笛鲷的集鱼效果较为明显.其诱集效果排序为:FHJ组合礁(53.84%)>BFH组合礁(44.85%)>BCG组合礁(38.11%)>CHJ组合礁(36.01%).4组四礁组合礁体的试验结果表明,4组四礁组合礁体模型对紫红笛鲷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诱集效果排序为:BGHJ组合礁(52.27%)>CFHJ组合礁(51.26%)>BCGJ组合礁(50.01%)>BCGH组合礁(45.05%).总体上,四礁组合的诱集效果优于三礁组合,人工鱼礁建设的礁群配置以多礁组合为佳.  相似文献   
837.
2005年3月~2007年12月,通过系列实验比较了术前处理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培育附壳造型珍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术前处理能显著提高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珠率(P<0.05)。2)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鱼蚌混养组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蚌处理的合适密度为3000只/667m2,透明度5060cm,处理时间2030d;蚌鱼混养的草鱼和鲮鱼放养密度为50~70尾/667m2,鲢鱼20~30尾/667m2,鳙鱼50~60尾/667m2,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放养密度1200只/667m2。  相似文献   
838.
赵文金  朱敏 《地学前缘》2014,21(2):185-202
中国志留纪的鱼类化石具有特征独特、门类齐全、产出地点及层位多、出现时代早等特点,这些化石材料不仅为探讨颌的起源、有颌类冠群的起源与早期分化、硬骨鱼类的起源、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等演化生物学课题提供了关键资料,而且为中国志留纪含鱼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些重要地质界线的确定等地层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文中总结了11个各具特色的中国志留纪鱼类化石组合,包括温塘组合与塔塔埃尔塔格组合(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坟头组合与依木干他乌组合(特列奇中期)、茅山组合(特列奇晚期)、庙沟组合(温洛克世侯墨期)、扬子组合与克兹尔塔格组合(罗德洛世卢德福特早-中期)、红庙组合(卢德福特晚期)、廖角山组合与羊路沟组合(普里道利世),据此证实了志留纪的浅水海相红层在华南扬子地区主要有3个层位--特列奇阶下部(下红层)、特列奇阶上部(上红层)和卢德福特阶中下部(罗德洛统红层),讨论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发育的一套古生代含鱼化石红色岩系的划分、对比与时代归属,并对基于鱼类化石组合辅以化学地层学手段在华南不同相区开展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39.
军曹鱼全人工繁殖群体遗传特征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8个微卫星DNA位点分析南海海域5个军曹鱼全人工繁育群体(HN1、HN2、ZJ、FJ和LS)子代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和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显示,军曹鱼养殖群体与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基本一致: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10±0.440,观测杂合度为0.595±0.049,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个体内分化占主导(46%),军曹鱼养殖群体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2)群体间基因流明显(N_m=2.5959,F_(st)=0.0878),整体分化程度较低。各养殖群体表现出不同于天然大群体的特征:1)绝大部分位点均明显偏离哈温平衡,杂合子缺失或过剩现象普遍存在;2)聚类和群体分配分析等表明HN2与另四个养殖群体(HN1、ZJ、FJ和LS)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840.
赵清竹 《海洋世界》2005,(10):30-31
如果SPC—Ⅱ仿生机器鱼的技术完全成熟,那么未来的潜水艇就有可能摆脱螺旋桨推进的方式,以更接近于鱼类的方式在水下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