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1996 年5 月枯水期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介于0.81 ~3 .56μmol/L之间;在河海混合初期铝快速清除,其后则表现为与低浓度海水的简单混合。并认为河口中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作用与胶态和有机结合态铝的絮凝是造成鸭绿江口水体中铝清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associ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Yalu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coastal waters.Based up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ficial and core sediments measurements,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ere evaluated.The burial flux and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except for copper)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since the 1920s.Therefore,the gross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or the sedi-ments was high or very high,and the study area was endangered by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Heavy metals originated mainly from upstream pollutant input,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hromium,nickel,zinc,cadmium,lead,arsenic,and mercury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middle and west channels as well as the sea area of the western Yalu River Estuary concentrations were most probably derived from similar sources.In contrast,the metal of copper most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source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metals.Preliminary studies indicate that copper contamination was most likely the result of emission from mining activities situated at the upstream of the river.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zone of Yalu River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any other areas in the middle channel.With large portion of fine sediments,weaker hydrodynamics,and richer sources of heavy metals,the sediments of the west channel,were even more enriched with heavy metals than those of the middle channel.  相似文献   
13.
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 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时减小,且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最下游枢岛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为0.08 m;最上游丹东站为1.14 m(1985);从下游至上游平均海平面呈现增大趋势,主要原因是鸭绿江口为向上游迅速束窄的狭长形喇叭口,大面潮水涌入后水位被束窄抬升所致.利用调和常数计算的潮位与观测数据基本吻合,表明研究区观测期间水位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历史资料和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采用目视判读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鸭绿江河口湿地1983年、1995年和2007年的格局变化,揭示了其结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至2007年间,鸭绿江口湿地总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湿地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自然湿地面积以4.16km2/年速度显著减少,而人工湿地面积以23.43km2/年速度大幅增加;湿地主要的增加来源是水稻田和养殖场,主要下降湿地类型为滩涂和芦苇;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是鸭绿江河口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体上导致湿地生物生存空间减少,湿地自身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6月和9月,对鸭绿江口湿地三个重要生物组成部分——底栖动物群落、以涉禽为主的鸟类和人类增养殖活动下的贝类群落开展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以双壳类、腹足类和多毛类为主,其中底表动物以泥螺(Bullacta exarata)为主要优势种,长期来看,潮间带底栖动物优势种群正由迁徙水鸟的饵料生物向非饵料生物方向演替;在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停歇与觅食的水鸟数量有较显著的增加,其中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92.6%,由于鸻鹬类主要集中在潮间带的低潮带下区觅食,并且饵料生物的种群补充能力较强,而滩涂养殖主要集中在潮下带,因此目前当地养殖者的利益和鸻鹬类的觅食矛盾较小;滩涂贝类养殖品种单一,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投苗量占总投苗量的80%以上,存在着大规模引进外来养殖贝类、养殖苗种投放和养殖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当地贝类品种的自然分布、正常繁衍和生息规律。在鸭绿江口滨海滩涂中,人类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过分利用了滨海滩涂的生产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生态功能,成为影响滩涂生态系统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S和GIS技术获取1995-2014年20年间共10期鸭绿江口滨海湿地遥感影像并建立湿地分类系统,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探讨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滩涂、临海草地和芦苇面积一直减少,面积分别减少80.736 3 km~2、55.189 8 km~2、3.303,建设用地、水稻田、人工盐沼面积一直在增加,其面积分别增加42.285 6 km~2、22.512 6 km~2、10.286 1 km~2,临海林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类湿地类型在斑块数量上存在不同的变化,湿地景观的分布均匀程度、多样化和复杂性都先增后减,破碎化程度和聚集度、延展度先增后减。气候、水文等自然原因是影响各类滨海湿地景观变化的基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等人为原因是该地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游学樵 《浙江测绘》1988,(2):26-28,25
我国沿海池区,地处亚洲大陆之东部,太平洋之西岸。海岸线从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到广西省的北仑河口,全长约一万八干多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和缓温带三个气候带。  相似文献   
19.
善弈者谋势     
《国土资源》2007,(8):1-1
辽宁,东濒黄海,西拥渤海。从东部的丹东鸭绿江口到西部的山海关老龙头,陆地海岸线长2290公里。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有6个濒海屹立,占了辽宁疆域将近一半的土地面积。其中大连、营口是中国开埠较早的港口城  相似文献   
20.
鸭绿江口CODCr与CODMn数值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晓东 《海洋科学》2000,24(8):7-10
在感潮河口和一些沿岸水域中 ,通常存在两种用于描述水体受还原性有机物和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CODCr 与CODMn。一般情况下海域和河口调查多采用碱性高锰酸盐指数法 ,而污染源及沿岸排污口监测多采用酸性重铬酸钾法 ,同时CODCr也是描述水域污染程度的指标。由于两种分析方法采用的氧化剂的氧化性不同以及分析条件不同 ,同一份样品的分析结果不同 ;而对于含有不同成分或比例的还原性组分的不同水样两种分析数值的比值不同 ,因而两种数据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换算关系。在多数情况下 ,同一区段中的水质采用两套标准衡量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