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施华宏  黄长江 《台湾海峡》2001,20(4):552-555,T007
本文选取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海口、北海、湛江、汕头和厦门港等作为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现场调查区,结果发现有11种海产腹足类存在性畸变。文中对分布广泛、易采集、性畸变现象普遍的疣荔枝螺的性畸变特征的解剖观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其他几种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特性作了对比。根据研究结果将疣荔枝螺性畸变雌体的阴茎和输精管的畸变程度划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52.
饵料对斑玉螺浮游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兆弘  钟幼平  贤锋 《台湾海峡》2001,20(Z1):49-51
采用金藻、金藻和云微藻、云微藻三组饵料分别投喂斑玉螺浮游幼虫,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0d后,投有金藻的两组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快,作者认为,金藻是斑玉螺浮游幼虫的适合饵料.  相似文献   
53.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性畸变现象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机锡污染生物指示种——疣荔枝螺的正常雄、雌和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果表明,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器官外,还有输精管或阴茎。当性畸变程度严重时,性畸变不育个体的卵囊腺组织出现破损,并具有不规则块状的不育卵囊和未排出的正常卵囊。虽然性畸变个体的雄性器官具有表现出雄性功能的潜能,但由于缺少精巢或完整的前列腺,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雄性功能的个体,这与性逆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已对疣荔枝螺种群生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深化此类负面生态效应的研究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4.
荔枝越冬期间冠层气温与大气温度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宗琨  何鹏  尤明双  杨鑫  欧钊荣  黄兴春 《气象》2009,35(12):102-108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按晴天、阴天、雨天、多云到晴等天气类型,分析2007/2008年、2008/2009年冬季荔枝果园大气温度、冠层气温与观测站大气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晴天荔枝冠层温度昼夜变化最为剧烈,多云到晴天气次之,阴天和雨天冠层大气温度变化相对平缓;果园和观测站大气温度昼夜变化同样与天气类型有关.按天气类型分别建立的观测站与荔枝冠层之间的夜间、白天和全天大气温度线性、曲线回归关系模型表明:阴天和雨天模型效果好于多云到晴、晴天天气,夜间模型好于全天和白天.这一结果对应用观测站大气温度开展荔枝寒害冻害监测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5.
《四川气象》2001,21(3):43-45
本文针对犍为适龄荔枝普遍存在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在统计分析犍为县近十年来相关历史资料,并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犍为县适龄荔枝开花不结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通过普查、实地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梧州市荔枝生产的气候关键期、关键要素。分析有利地形小气候对荔枝生产的作用。说明选择有利的地理、地形环境,利用良好的日照、温度条件,对荔枝的防灾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龙眼荔枝的气候生态特性及其在广西的布局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钟思强  李月兰 《广西气象》1994,15(4):223-227
  相似文献   
58.
阐述了盐源马丝螺地区破碎带中金矿(化)体特征,结合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组合异常特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地区的找矿标志,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2005年广西灵山早熟荔枝品种“三月红”遭受高温热害的调查及对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分析,并与近10年同期气象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开花授粉--果实缓慢生长阶段(Ⅰ期)的低温寡照天气会影响荔枝座果率和成熟期,与品质优劣没有直接关系;(2)秋冬春连旱年份,若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后未遭受高温天气影响,则不会影响果实品质,而降水充足的年份,即使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遭受高温天气影响,也不会导致高温热害现象发生;(3)秋冬春持续严重干旱和果实成熟阶段的高温共同胁迫既影响荔枝产量,也会严重影响荔枝的品质。  相似文献   
60.
龙眼、荔枝是广西南亚热带地区名优水果,其树体越冬、花芽分化、开花座果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通过龙眼、荔枝主要气候生态特性和玉林地区发展龙眼、荔枝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的分析。提供了玉林地区龙眼、荔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