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3篇
  免费   1534篇
  国内免费   2750篇
测绘学   352篇
大气科学   5117篇
地球物理   886篇
地质学   1285篇
海洋学   2513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350篇
自然地理   60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4年   5篇
  1952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21.
1997年8月1~2日,受副高后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辽宁出现1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分析了这场暴雨的中尺度雨团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特征,揭示了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和衰弱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环境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922.
ENSO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刘颖  倪允琪 《气象学报》1998,56(6):681-691
文中以SVD分析技术为基础,发展了一种用以提取一个矢量场和一个标量场耦合信号的统计诊断方法——联合SVD方法(简记为CSVD),并运用CSVD分析了ENSO对亚洲季风环流系统及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lNino年,印度夏季风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而在LaNina年,印度夏季风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且ENSO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影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南北气流交汇区和索马里急流区,而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则在江淮流域。  相似文献   
923.
大气密度方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文 《气象学报》1998,56(3):377-382
通过一个思想实验把大气密度的时空分布函数与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联系了起来,又利用最大熵原理导出了一个新的全球大气的方程,即大气密度方程。文章给出了它的通解并指出等温大气的压力高度公式是它的一个特解。对这个新的理论思路,新的方程和它的应用潜力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24.
对1998年5月1日发生在龙洞堡机场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且中尺度特征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25.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季节变化特征,证实赤道印度洋和东太平洋SST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由于沿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季风环流和太平洋上空Walker环流之间显著的耦合造成的。这两个异常的纬向环流圈之间的耦合形式看起来很象是存在于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一对齿轮(简写为GIP),当一个作顺时向变化时,另一个则作反时向变化。文中还证明ENSO事件与GIP的年际异常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暖事件时GIP为反向运转;冷事件时GIP为正向运转;异常的GIP的啮合点位于印尼群岛附近。对80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的分析表明,每次事件前期异常的GIP的啮合点首先出现在印度洋上空,然后逐渐传入太平洋,引起GIP东侧的大气纬向风u和SST同时发生异常变化。当这种风场和SST的异常变化发展东传到达赤道中东太平洋时,导致ENSO事件最终出现。本文由此指出印度洋上空纬向环流的异常可以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大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去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并触发ENSO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26.
通过利用IAP 2-L AGCM进行的数值模拟,进一步揭示了冬季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变化的影响及其二者联系的物理机制和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增强时,在500 hPa等压面图上强迫产生一个自赤道西太平洋开始,经我国东部、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到美国西海岸的异常波列;位于西太平洋的经向三圈环流增强,位置北移;在风暴轴的西半部和东端斜压性增强;从而导致了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北抬、东伸。  相似文献   
927.
丁一汇  沈新勇 《大气科学》1998,22(5):735-743
该文对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是该文的第一部分,将E-P通量理论引入到中尺度对称扰动的动力学模型中,重新定义E-P通量为“倾斜E-P通量”。采用“倾斜E-P通量”的新概念,详细讨论了影响平均基流的几个因子作用。特别在中尺度系统对动量、热量的垂直输送项改变影响环境风场、温度场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8.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29.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930.
试论区域大气模式系统中陆面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