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479篇
海洋学   60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92.
床板珊瑚地史分布与纬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造礁珊瑚多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30度范围内,而古生代床板珊瑚的分布与当时的纬度关系也十分密切,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自中奥陶世到二叠纪床板珊瑚分布范围自北向南迁移。推测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不断发生变化。据初步统计,自中奥陶世到现在,地球古赤道位置变化幅度为50度,其中古生代移动20度,平均每百万年移动0.085度;中生代到现在移动30度,平均每百万年移动0.12度。这种变化规律同样得到古植物、古脊椎动物分布变化的证实,并且与古地磁测试结果基本吻合。除此之外,床板珊瑚的分布还受到地壳拉张或挤压及升降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94.
95.
广义的宝石包括狭义的宝石和玉石,是指自然界产出的、能达到工艺品要求的矿物、矿物集合体、岩石以及某些动植物(如象牙、珍珠、琥珀、珊瑚)等。根据它们的档次、用途不同,实际应用中常将之分为宝石、玉石和彩石。  相似文献   
96.
张雄华 《地球科学》1995,20(1):43-46,T001
笔者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epingophyllidae壁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成因上将其划分为两类:泡沫板集聚型和隔壁始端集聚型,并对壁构造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塞浦路斯特罗多斯蛇绿岩套上部枕状熔岩中见有超镁铁质枕状熔岩的小型孤立体。一般可分为细粒、无斑隐晶质到含少量橄榄石斑晶的和细粒,含大量橄榄石斑晶的两种。橄榄石斑晶为自形—半自形,或空心骸晶,粒径0.1—3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左右,成分为Fo_(37-91)。分布于玻璃基质中的普通辉石呈针状、束状(扇形集合体)和骸状,晶体长0.3—1.5毫米,宽仅0.04—0.06毫米,具典型的鬣刺结构。超镁铁质熔岩的MgO含量为10—30%,Mg/Mg+Fe~(2+)均在0.8左右,CaO/A1_2O_3为0.8—1.5,多在0.8左右,TiO_2平均含量为0.32%。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平坦型。以上特征表明把它们称为科马提质玄武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8.
广东大亚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对位于南海北部亚热带的大亚湾和大鹏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种类和覆盖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共有石珊瑚24种,以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 abdit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20%,大鹏湾有石珊瑚21种,以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 daedale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7.9%。大亚湾石珊瑚群落健康状况良好,但生长稀疏,群落密度低,空间结构简单,生长带窄;与1964年、1983年、1984年和199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覆盖率从76.6%下降到20%,优势种从枝状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转变成块状或皮壳状的秘密角蜂巢珊瑚,群落生态退化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破坏活动对珊瑚本身以及生长环境造成的压力所致,包括过度捕捞、盗采珊瑚、沿岸施工和水体污染等,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
藏北申扎地区上二叠统木纠错组的建立及皱纹珊瑚组合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申扎县城东南木纠错南东岸附近发现一套巨厚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组成的岩系,厚达2348m。该岩系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并于其底部发现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珊瑚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indicumcrassiseptatumWu和LiangshanophyllumstreptoseptatumWang两种,与其共生的还有Lobatophyllumzakan-genseWu和WaagenophyllummegacolumetumWu,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晚二叠世早期特有的皱纹珊瑚动物组合,命名为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yllum组合。将含有这一珊瑚化石组合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岩系另建立新组———木纠错组,该组在层位上相当于中国南方上二叠统的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100.
断层旋性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吴瑾冰 《地学前缘》2001,8(2):247-252
文中以“平行同旋走滑断层减震”的观点论证了兰州、北京、昆明这些位于强震活动区的大城市今后百年内不会发生 6 .5级以上地震。以“平行异旋走滑断层加震”的观点解释了西南棱形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在发生大震方面相互促进的现象。对于由构造分段求震级来说 ,在遇到不同的横交断层作为分段点时 ,还需考虑将来发震时始破裂点的位置以及发震断层的旋性 ,不然就会造成对震级估计不足 ,继而成为抗震建设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在主震后为了预报余震的强度 ,可应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理论 ,应用时必须知道断层类型和旋性。对于走滑断层来说 ,左旋余震弱 ,右旋余震强。例如 1997年藏北玛尼 7.5级地震 ,余震仅为 5 .3级 ,震级偏小 ,因主震为左旋的缘故 ;1976年唐山 7.8级地震 ,余震可达 7.1级 ,因主震是右旋。对于逆断层来说 ,上盘错动方向在当地子午面左侧者余震强度大 ,在右侧者余震强度弱。据此讨论了 1999年台湾南投 7.6级大震余震强度达 7.1级是因为主震为逆断层 ,上盘向西错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