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530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1068篇
海洋学   70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4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云南大理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遗迹.对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进行了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获得了其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并在冰川成因的典型特征的频率上取得了新的认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形态特征主要为:石英砂形状主要为次棱角状、尖棱角状和多棱角状,边缘多可见次棱脊和棱脊磨损,表面起伏度高;机械特征主要有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面、裂隙、粘附碎片、擦痕、机械V形坑;化学特征主要有蚀坑和蚀缝、蜂窝状溶蚀表面、无定形硅沉淀和硅质薄膜.在石英砂表面与冰川作用密切相关的擦痕的频率为8%~32%;粘附碎片的频率为16%~40%;裂隙的频率为12%~32%.通过对点苍山冰碛物的石英砂扫描电镜分析,得出该第四纪海洋性冰斗冰川和悬冰川的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该冰碛物石英砂原始形态特征明显,机械特征频率不高,是近源堆积的冰碛物石英砂的典型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喀斯特洞穴窝穴作为洞穴小形态的一种,记录了喀斯特地区地下河的演变过程和洞穴的发育状况。通过对双河洞系统中阴河洞、响水洞洞穴窝穴的规模、形态大小进行统计,对比了两洞穴窝穴形态的差异性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规模上,阴河洞窝穴分布面积较小,但窝穴数量相当可观,响水洞窝穴分布数量巨大,范围广泛,成千上万的窝穴沿洞穴通道两侧分布;在平面形态上,阴河洞内窝穴扁率要高于响水洞;在垂直剖面上,阴河洞内窝穴深宽比要比响水洞的偏大,且阴河洞窝穴以“V”型、倒“Ω”型窝穴为主,响水洞窝穴以倒“Ω”型窝穴为主,这与两洞穴水动力条件、地质构造、推移质、基岩、风化溶蚀作用等因素的不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敦煌鸣沙“共鸣箱”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鸣沙表面结构及发声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鸣沙发声主要与自然沙粒表面的多孔(坑)结构构成的共鸣腔有关,其共鸣机制与亥姆霍兹共鸣腔相似。通过分析敦煌鸣沙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扫描电镜下沙粒表面形态结构等,对鸣沙共鸣腔的成因类型展开了全面的探讨。结果表明:敦煌鸣沙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是鸣沙鸣响的天然共鸣箱,主要受地形的影响;鸣沙沙粒表面广泛分布有多孔状的物理结构,且其表面形态多样,这种形态多样的多孔状结构可构成鸣沙鸣响的自身共鸣腔,主要受化学作用、物理机械作用以及二者叠加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赵美婷  王敏 《热带地理》2016,36(2):198-207
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陈慈簧故居建筑形态演变进行梳理,从建筑地理学视角探析建筑演变与社会文化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故居的建筑形态演变与前美村的社会文化建构间的互动关系存在耦合关联,由于在建设之初、冲突和重构3个不同时期双方作用力量有所差异,因此两者所呈现的形态与关系亦有所不同,宗族意义场所是两者的交汇点,建筑形态表现其场所意义,时代特征推动故居场所意义经历从宣示家族荣耀与权力―试图规训宗族意志―展演宗族与地方文化的重构。侨乡建筑的时空叠合的性质以及由其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场所意义是人文地理研究值得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995.
李蒙蒙  刘丹  刘玉冰 《中国沙漠》2016,36(3):708-717
以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10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的叶片为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选择叶片厚度、气孔密度、绒毛盖度、角质层厚度等10项叶片结构指标对叶肉细胞解剖结构和表皮微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探究10种锦鸡儿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并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种锦鸡儿在长期适应各自生境的过程中,叶片表面微形态结构和叶肉细胞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适应特征。10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适应特征聚为3类,第1类主要特征是气孔、叶片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大,绒毛盖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小;第2类是绒毛盖度较大,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小;第3类是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大,气孔、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小。根据隶属函数值,10种锦鸡儿属植物的抗旱性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卷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短脚锦鸡儿>狭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红花锦鸡儿>鬼箭锦鸡儿>刺叶锦鸡儿。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高120cm的4种结构HDPE阻沙网:均匀结构阻沙网(a)、大条带上疏下密式阻沙网(b,60cm宽条带)、小条带疏密相间式阻沙网(c,20或10cm宽条带)和中条带上密下疏式阻沙网(d,40cm宽条带),布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垄间平地。阻沙试验结果表明:(1)4种结构阻沙网积沙纵断面的蚀积形态均呈单峰,但积沙宽度和高度不同,3种非均匀结构的阻沙网积沙高度均高于均匀结构阻沙网,积沙高度c> b> d> a。(2)4种结构阻沙网积沙量c> a> b> d,积沙量均集中在下风侧分布,但b和c阻沙网积沙在上风侧的积沙量高于a和d阻沙网。(3)不同结构阻沙网积沙量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与阻沙网结构的特殊风场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抗爆模型试验,研究了爆炸平面波作用下大跨度毛洞和锚喷衬砌支护洞室的受力变形和稳定状态。介绍了模型试验原理及方法,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分析了洞室围岩的受力特征、洞壁的运动变形特征、洞室的破坏形态及承载能力等。研究表明:设计工况和超载工况下,锚喷衬砌支护洞室侧墙部位垂直应力、拱顶加速度正峰值、拱顶位移峰值及残余值、洞壁环向应变峰值均明显小于毛洞;超载试验后,毛洞破坏严重,丧失了承载能力,而锚喷衬砌支护洞室破坏明显轻微,承载能力可提高约60%。  相似文献   
998.
为充分利用石质弃渣,填石路堤已经成为山区高等级公路较普遍的路堤形式,为确保填石路堤的稳定性,急需开展弃渣碎石材料性质的研究。为研究颗粒粗糙度对样本性质的影响,本文以雅泸路某隧道废弃碎石的室内大三轴试验数据为基础,开展离散元法模拟级配碎石材料大三轴试验的颗粒粗糙度效应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样本颗粒形态及粗糙度的模拟原理、级配碎石数值样本的生成过程。分析数值试验过程及结果表明:团粒形态样本可以更真实地模拟碎石材料的骨架-孔隙结构,样本加载前有着合理、均匀的接触力分布形式; 团粒间的镶嵌结构可以极大的提高样本强度,变形过程中体现出不规则颗粒间的咬合、滑动特征; 样本强度与颗粒粗糙度(即D4值)有着线性正比关系; 样本初始平均接触数是决定样本内摩擦角的决定性因素; 团粒形态样本平均接触数随轴向变形发展的变化规律再现了颗粒材料弹性变形的微观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9.
基于DEM与DLG的福建省地貌形态自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1:10万的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线划图)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在ArcGIS软件支持下,依据坡度和面积组合指标,将福建省地貌形态单元分为平缓地和山丘地;提取地形图中水系与等高线的高程点交集,构建了福建省地方相对基准面,并以流域水文分析方法提取了山丘地地貌形态实体单元;把平缓地和山丘地貌形态实体单元分别与地方侵蚀基准面叠加,参照"中国1:100万地貌制图规范",将福建省地貌形态类型分为平地、台地、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福建传统地貌分类体系,能够较好快速实现平缓地与山丘地、平地(平原)与台(阶)地的自动划分,有效地提取山丘地貌形态实体单元的界线。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目的:提出解决城镇建设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新理念——珍惜与合理利用地表形态资源.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借鉴法.研究结果:定义了地表形态资源,论证了地表形态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析了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凸显出城镇建设中珍惜与合理利用地表形态资源的特殊意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坚持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以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为例,给出了城镇建设过程中地表形态资源仿真规划设计的型式与示范.研究结论:珍惜与合理利用地表形态资源是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