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84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长江洪水灾害是我国频率高、为患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可靠资料,选择1840年至2000年间32次大洪水记录,探讨其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认知1910s前的19世纪冷期出现大洪水13次(包括1870年的极值大洪水事件)频率为1.9次/10a.1921-2000年间出现了大洪水19次,频率为2.4次/10a.20世纪暖期又分出两个变暖时段,前一变暖时段的峰值期1920s-1940s出现大洪水9次,包含1931年全流域大洪水.后一变暖时段,即1980s与1990s出现大洪水8次.实测记录到的最大洪水1954年位于前一变暖时段结束阶段.1990s是全球,也是我国近百年中最暖年代,受东南季风影响大的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是近百年最多的,大暴雨频率也是有较多记录的40年来最高的.以此出现了10年5次大洪水高频率现象,包含1998年全流域型大洪水,表明了全球变暖的显著影响.也指示30-40年问周期性振荡中多雨年代.如此可预期21世纪初期降水会有小幅度下降与大洪水频率在短期内降低的可能性.长江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19世纪下半期与20世纪上半期为多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高.20世纪下半期为少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低.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有待深入,前景不易预估.  相似文献   
102.
江苏省梅雨的长期预报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徐群  杨秋明 《气象科学》1999,19(1):9-19
本文提出了江苏省中南部两区梅雨量的一种季度预报方法,发现应用20年左右前期气候要素场找因子组建的预报方程对随后两年两区梅雨量有明显预报能力。分析表明每隔2-3年,预报因子即有相当的变化,显示出前期气候系统与地区梅雨量的隔季联系有不断调整的现象,但仍然存在一些稳定出现的前期因子群,例如前期当地区域的降水量可能通过调节深层土壤水份仍会隔季影响当地的梅雨量。  相似文献   
103.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了将相对于IGS14的位置时间序列转换到NChina20的方法,并列举了NChina20在城市地面升降长期观测领域的应用。NChina20的稳定性(精度)在水平方向约为0.5mm/a,在垂直方向约为0.6mm/a。参考框架的稳定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建议NChina20的使用范围在时间上限于2006~2025年的时间窗口内,在空间上限于华北活动地块区域内。选用华北地区5个基岩站20年(2000~2019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地区季节性地面升降预测模型。华北稳定参考框架将每隔几年更新一次,以缓解框架稳定性随时间的退化,并与IGS参考框架同步更新。  相似文献   
104.
The influence of the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phenomenon on monthly mean river flows of 12 rivers in the extreme south of South America in the 20th century is analysed. The original dataset of each river is divided into two subsets, i.e. warm ENSO events or El Niño, and cold ENSO events or La Niña. The elements of the subsets are composites of 24 consecutive months, from January of the year when the ENSO event begins to December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ENSO signal is analysed by comparing the monthly mean value of each subset to the long-term monthly mea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in general, monthly mean El Niño (La Niña) river flows are predominantly larger (smaller) than the long-term monthly mean in the rivers studied. The anomalies are more evident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in which the event starts and the first months of the following year.  相似文献   
105.
杨文峰  刘瑞芳  吴林荣  胡浩 《气象》2009,35(12):139-143
介绍了一种制作延伸期降水预报的方法,其步骤是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模式500hPa高度场格点预报场,与历年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500hPa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按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列,取前三个相关系数大的年份.利用历年逐日实况降水资料,得到晴天、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以上5个级别的出现频率,把它当作背景概率,通过背景概率控制获取3个年份中降水场最可能年份,作为最终相似年份,从而获得10~20天的降水预报值.使用该方法进行业务化试验,经检验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6.
A search for the neutrinoless double-beta decay of 124Sn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in-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for an active source-detector technique. Tin (32.6%) in weight was successfully loaded into the liquid scintillator, and light output was as high as 57% of the un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A tin-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with 1.1  volume was installed at the 700 m underground laboratory in YangYang, and data were taken for 5285 h. No evidence for the 0νββ decay was found and a lower limit on the 124Sn half-life was obtained to be 2.0×1019 year with 90% C.L. The new limit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ose previously available for 124Sn.  相似文献   
107.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observation of the Geminga pulsar carried out in the TeV energy band during the 6 year period spanning 2000–2006 using the Pachmarhi Array of Cherenkov Telescopes (PACT). A long stretch of data, new computer codes and the “Tempo” package have been used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We have searched for evidence of pulsed emission of γ-rays from the Geminga pulsar using the post-glitch pulsar elements obtained by Jackson and Halpern from X-ray/γ-ray satellite data. We do not see any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pulsed emission from the Geminga pulsar at a threshold energy of 825 GeV.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our results on the light curve in the TeV energy band, set an upper limit on the time averaged flux of γ-rays, and compare our results with other ground based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08.
2002年夏季东亚地区环流20—30 d主振荡型延伸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秋明  李熠  宋娟  黄世成 《气象学报》2012,70(5):1045-1054
2002年3-9月逐日东亚地区850 hPa经向风场资料建立主振荡预测模型(POP),对影响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的主要低频经向风场(20-30 d时间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10-30 d延伸期独立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半年135次预测中提前20 d预报的相关预报技巧在0.50以上,很好地预报了夏季3次强降水过程对应的经向风的低频变化过程.对20-30 d振荡显著的多年资料预报试验表明,这些预测模型是预报低频环流时空演变的有效工具,对于提高未来3-4周长江下游强降水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初提出活断层这一地质术语至今,一直被人们所研究。对活断层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分析对于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国内外活断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为活断层的进一步研究实现其定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阐述千年气候变化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围绕着如何利用气候系统模式来对过去千年的气候变化进行归因模拟、以理解其中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问题,总结和评述了国际上相关研究进展,进一步归纳了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重点包括千年气候演变中自然变率特征时段(即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与人类活动影响时段(即20世纪气候变暖)的气候差别,在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世纪气候变暖这3个特征时段上,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作用与机制比较、中国过去千年气候演变的模拟等,随后,扼要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及千年气候变化研究"之课题"中国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