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41.
用红树林的底泥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能完全矿化吲哚的细菌,并对降解过程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此研究中,吲哚化合物是培养液中的唯一碳和能量来源,而厌氧条件包括有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结果表明,不论在哪种条件下,吲哚噪降解过程分二步敖基化反应,分别发生在2和3位上,形成氧化吲哚和靛红。同时,1、2或3位上的甲基替代使1—甲基吲哚,2—甲基吲哚和3—甲基吲哚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显然,杂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有其共同点,同时不同替代会完全改变有机物的可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142.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断裂-不整合面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断裂是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油气远距离从源(盆1井西凹陷)到藏(陆梁油田)的主要通道,其中基东断裂作为油源断裂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整合面也是该区油气顺利从源到藏的必要条件,不整合面分布的非均质性是造成该区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断裂与不整合面形成的断裂-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是一个高效的输导网络,是油气顺利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二叠系顶面的不整合面与深部断裂组成的输导体系是沟通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油源向上部侏罗系运移的主要通道,而白垩系底面的区域不整合面与中浅层正断层组成的输导体系是头屯河组和呼图壁河组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3.
Mathematic modeling,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ol in oil and gas migration studies.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hydrocarbon migration tends to take relative narrow pathway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s constructed using the percolation theory. It is then calibrated using phys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s tested unde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n different migration cases. Through modeling, dynamic conditions of large-scale migration pathways within homogeneous formations can be evaluated. Basin-scal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model application to the Chang-8 Member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Longdong area of Ordos Basin. In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 spatial changes in fluid potential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secondary migration, and heterogeneity control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etry of secondary migration pathways.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刻画不同人物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微软亚洲研究院Geolife项目北京志愿者2007—2012年长时间尺度的手机信令数据,以个体为单元开展了出行类型和人物画像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簇聚类对用户轨迹类型进行划分,然后结合出行规律,综合考虑职业类型、年龄、爱好属性特征的人物画像刻画的方法。研究主要结论为:①本文划分了包括两点一线固定型、两点一线变化型、双核心型、均匀分布型、发散型5种出行类型;②北京市拥有固定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白领人群约占44%,学生群体或退休老人有接近1/4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5.
以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为例,针对海相断陷盆地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复杂、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难度大等问题。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基于浅水区钻井资料和深水区地震资料,井震资料紧密结合建立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地层格架,将目的层划分为层序Ⅰ、层序Ⅱ、层序Ⅲ和层序Ⅳ4个三级层序。岩石类型、沉积构造、自生矿物和生物化石4方面证据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为海相沉积。在等时地层格架内,通过沉积学分析、断裂体系解释和不整合面刻画等工作,对每一种地质成因输导体开展单要素分析。从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输导体系划分为储集体、断裂和不整合面3种主要类型,并对不同类型输导体系在空间上的发育特征进行精细刻画。低位体系域的斜坡扇、盆底扇,海侵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和滨岸砂,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等是储集体输导体系的主要对应沉积相类型。北东向展布的控凹大断裂可以成为油气运移输导的有利通道。根据成因和输导效果将不整合划分为平行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削蚀不整合和超覆-削蚀不整合共4大类。层序界面上广泛发育的不整合面可以成为油气运移输导的有利通道,在油气运移输导过程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分析不同输导体系在空间上的组合特征,将研究区目的层输导体系模式总结为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T”型输导、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梳状型输导、断层+储集体网格型输导、断层+不整合面阶梯型输导、裂隙型输导(裂缝+层理面+孔隙)5种类型,指出不同输导体系模式在盆地内分布的位置和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油气疏导体系模型。结合盆地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等石油地质特征及烃源岩、盖层等成藏要素分析,预测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区域上有利的勘探区带主要包括崖南凹陷北缘、松西凹陷、松南凹陷北缘、北礁凹陷周缘、陵水南斜坡、长昌凹陷北缘和南缘。4个层序中,层序Ⅰ最有利,层序Ⅲ和层序Ⅳ次之,层序Ⅱ最差。  相似文献   
146.
An import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is hosted by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3) in the Liuzan area, Nanpu Sag, Bohai Bay Basin, China. The Es3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from base to top: Sq1, Sq2, Sq3, Sq4 and Sq5). Utilising well logs, cores and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pathways in the steep-slope zone of the lacustrine rift basin. Two sty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pathway a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ing the faulted trough and fault slope-break zone. The faulted trough is divided into a single faulted trough, synthetic faulted trough and antithetic faulted trough. The fault slope-break zone is composed of synthetic fault slope-break zone and antithetic fault slope-break zone. The fan-delta plain and fan-delta front are recognis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different styles of delivery conduits control depositional facies type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fan-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from Sq3 to Sq5. Based on paleo-geo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the dispersal pattern of the steep-slope zone system divided into a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and an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Sq3, the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develops large-scale mixed sandy–muddy fan-delta deposits derived from the NW. The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feeds the medium-scale gravel-rich fan-delta sediments. In Sq4, the large-scale mixed sandy–muddy fan-delta deposits develop from the NNE direction in the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The small-scale sand-rich fan-delta sediments are transported from the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In Sq5, the large-scale mixed sand–mud fan-delta deposits are fed by both the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and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The strata stacking pattern exhibits a seesaw mode in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nel-belt thickness and the fan-scales, the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drainage area in Sq3 and Sq4 and sediment supply in Sq5 alternatively control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and sediment partitioning in the sink area.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may aid in the prediction of favourable reservoirs and good source–reservoir–seal development in lacustrine rift basin.  相似文献   
147.
As、Cd和Pb植物根系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柳检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5,34(3):269-277
环境中的毒性元素被植物吸收后,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还会通过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类健康。植物吸收毒性元素有根、茎、叶三种途径,其中根系吸收最为重要。明晰毒性元素进入根细胞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阻控其进入植物,降低食用风险。近年来,在毒性元素根系吸收途径研究领域,国际上主要开展了吸收动力学过程、转运蛋白识别和外界环境作用机制研究。本文从根系对As、Cd、Pb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植物利用转运蛋白和离子通道跨膜转运过程、根际环境与共存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评述,并认为在分子尺度下开展毒性元素细胞吸收动态过程、细胞响应机制和根际多因素作用机理研究是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推测As(Ⅲ)的外排机制与P类似,且Pb2+利用了Ca2+通道转运至木质部。  相似文献   
148.
黑潮化学物质输入东海的途径与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黑潮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黑潮对中国近海化学物质输入途径,归纳总结了黑潮对东海生源要素、痕量元素、同位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输入特征,提出了黑潮对中国近海化学物质输入研究应着重关注的问题。主要的结论包括:吕宋海峡、中国台湾东北部及日本九州西南海域是黑潮向中国近海输送化学物质的3个关键区域;黑潮表层水向东海陆架的扩展、次表层水和中层水的涌升以及黑潮季节性流轴摆动是黑潮向东海输送化学物质的基本途径。黑潮主体生源要素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黑潮对东海生源要素的影响夏季最弱、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强,其对东海生源要素的输入通量要远高于河流、大气等其他输入源,并且各水层中以中层水的生源要素输入通量为最大。痕量元素在黑潮主体的分布、对东海的输入通量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与生源要素的差异,各痕量元素的分布及输入通量随痕量元素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其中次表层水的涌升在对邻近海域痕量元素分布的影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位素可指示黑潮对东海陆架的入侵程度及变化规律,并与营养盐等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潮是东海微量温室气体N2O,CH4等其他化学物质的重要输入源,进而对东海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应着重从系统性外海观测、痕量元素及同位素等化学物质调查、黑潮对中国近海输入化学物质的控制过程等方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9.
新时期人本导向的社区生活圈规划转型关注居民的日常活动对社区空间的利用情况,从而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需求。但目前研究较少关注不同类型居民的差异化时空行为特征,不能有效应对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求。论文结合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基于居民出行活动的频率和密度测度其核心活动空间和弹性活动空间,分析不同类型人群日常活动特征。以南京市沙洲和南苑街道为例,划定不同社区中,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群体的日常活动空间,并从日常活动范围和活力的视角分析居民对社区空间利用的基本特征及群体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表现出层次性、共享性和方向性,且不同年龄群体的日常活动空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利用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群体社区活力的影响因素,提出考虑不同群体活动空间和设施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供给策略。研究有助于完善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测度社区日常活动空间的方法,丰富对社区居民差异化行为需求的认知。实证研究的结论对基于居民差异化空间和设施需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0.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加速,实现碳达峰已经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核心,各国也相继制定碳中和目标并开展行动。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部分已实现碳达峰的发达经济体也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承诺。文中从“整体-阶段”及“焦点-公平”视角分析了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碳达峰的历程和特点,以及其碳中和目标和规划。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在碳达峰过程中普遍经历了较长的爬坡期(58~136年)和平台期(4~20年),在碳达峰时,发达经济体的能源结构以油气为主,油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57%~77%,其人均排放量、历史累计排放以及人均GDP也都处于较高水平,在碳达峰前后总体处于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各发达经济体的碳中和路径均以能源转型为重点,采用了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并且注重低碳和负碳技术的革新。根据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展望,在实现碳中和时,均难以将绝对排放量降为零,都需要通过碳移除手段进行抵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具有雄心的气候承诺,相较其他发达经济体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建议运用全面综合的政策工具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落实,加快中国的气候立法,在兼顾公正转型的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注重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方面的新技术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