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为了解岩溶地区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机制,选择贵阳市花溪区花溪水库石灰岩所发育的土壤为材料,采用干、湿筛法,分析团聚体颗粒的分级情况,并比较拆分有机质与钙镁铁铝离子间连接后四种离子含量的变化以及团聚体各粒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团聚体是由细小颗粒在胶结物质有机质与钙镁铁铝离子结合下形成微团聚体,进一步形成更大粒级的团聚体,最后在分子力的作用下粘结土粒或者其他团聚体形成完整的团聚体结构;有机质与钙离子的结合是团聚体形成的主要胶结物质,其次为有机质与镁铁离子的结合,有机制与铝离子的结合作用不大,这与石灰岩矿物主要是碳酸钙有关;研究区发育土壤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抗蚀性好,抵抗侵蚀能力强。   相似文献   
62.
Laowanchang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Qinglo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is the first-discovered laterite type gold deposit in Guizhou Province. Although most scholars are inclined to agree that ore-forming substance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Dachangceng layer”, it still remained controversial. Former researchers did not find existences of visible Au grains in limonite, clay minerals or pyrite under SEM observation; therefore, they considered Au occurrence mainly as micro-disseminated form.  相似文献   
63.
为掌握南海乐东海域黄色物质浓度的时间及空间动态,对该海域黄色物质浓度反演方法及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利用在乐东海域遥感地质调查获取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数据对Carder和Tassan两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黄色物质浓度反演模型。其中,利用Carder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2;利用Tassan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8。应用精度较高的Tassan回归模型反演黄色物质浓度并进行年度、季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由近岸到深海,黄色物质浓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分布一定程度上受洋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黄色物质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不同季节里,冬季黄色物质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6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the chemical elements beyond standard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Guanzhong Basin through the data monitored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The final purpose i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division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Guanzhong Basin. Results show that ,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s in good shape, and suitable for drinking. Drinking accounts for 16.02% of the total, most of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lubotan of Weibei. Some come from loess plateau of Qian-Liquan County and some are generated by the industrial pollution of Xingping City. Materials exceeding standards include chloride, sulfate, three nitrogen, fluoride, manganese, iron, hexavalent chromium and so on.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clud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natural background value of special components and precipitation, among which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poses the greatest impact. The depth of water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nitrate and total hardness.  相似文献   
65.
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数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是20世纪,特别是在其中叶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以物理学、数学和信息科学为依托,并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密切结合;以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介质的属性、结构变异和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这在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量资源的需求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在人类生活和生存空间以及可持续发展中乃核心所在.在研究和探索这一系列的地球科学问题的进程中,首先必须通过地表进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观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进而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反演计算地球内部介质的精细结构和其物理—力学过程与动力学响应.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1)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2)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对计算数学的需求;3)地球动力学和数值模拟与计算地球物理学.最后对这些问题和基本导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当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发展导向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在20世纪的百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究和探索的科学问题.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基于国家在金属矿产资源、油气能源、地震与火山灾害和军事与国防的需求和防范,则必须深化研究和认识地球本体.为此,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已成为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地球物理学必须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7.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1—10日为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2003年6月15—25日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对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X射线衍射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徐六泾到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形态特征不同,徐六泾至南支主槽,悬浮体颗粒以单颗粒为主;拦门沙最大浑浊带,悬浮体颗粒以大絮团、团状絮团和絮网为主;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以有机质絮团和单颗粒并存为主。长江口区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以粒状或片状形式存在。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组成。从河道到长江口外的邻近海域,石英和长石含量逐渐降低,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高岭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徐六泾附近小絮团数量有所增加,蓄水前后拦门沙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形态特征和长江口地区悬浮体物质组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8.
利用胶州湾现场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测量数据,建立了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反演的三种统计模式。与Bricaud和Pegau所建立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胶州湾黄色物质均值模式中的S值比Pegau和Bricaud模式中的S值要小近一倍。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模式的真实性、可靠性,利用2003年3月12日—4月6日在黄、东海海域(120°30′05″E,35°59′46″N—123°27′04″E,36°00′04″N;122°12′50″E,30°45′40″N—125°00′26″E,30°00′10″N)81个站点的现场数据分别对已建的胶州湾模式和国外相应模式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用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获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计算值与现场同步实测值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37%、-35.20%,0.19%和19.95%。对比值进行计算,给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85012、0.63932、0.98180和1.17541。同时,也给出胶州湾海域S值的变化区间为0.00166≤S≤0.02403。分析认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和Bricaud模式优于胶州湾440均值模式和Pegau模式,在黄、东海海域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9.
张世强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4):49-50,75
以葡萄糖 谷氨酸为海水COD的标准物质。用人工海水和标准物质配制成系列标准溶液。根据对系列标准溶液的测量结果,获得了碱性高锰酸钾法海水COD测量不确定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0.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的临界雨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资料的临界雨量阈值判别法,该方法没有包含泥石流形成地区的地质背景条件与形成机理的信息,因此在推广上存在难度。本文从松散物质失稳引发泥石流的机理出发,推导了松散物质失稳时的雨量计算公式,该公式可用于计算不同流域内泥石流沟道的松散物质起动的临界雨量。将该公式与常规的临界雨量阈值判别公式相结合,能够提高北京地区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