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61.
在温度为 ( 2 2± 1 )℃ ,盐度为 2 8的条件下 ,用不同浓度的NaHCO3( 0 ,1 0 0 ,2 0 0 ,40 0 ,80 0 ,1 2 0 0和 1 60 0mg/L)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塔胞藻 (Pyramidomonassp.)、小球藻 (Chlorellaspp .)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ium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NaHCO3浓度对 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 ,经过 6d的培养 ,塔胞藻和小球藻的细胞浓度都在NaHCO3浓度为 1 2 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新月菱形藻的细胞浓度在NaHCO3浓度为 4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2.
马琳  王伟 《海洋科学》2003,27(11):34-37
从生物学测定、孵化质量、染色体倍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对产于新疆阿其克库勒湖和青海尕海两品系孤雌生殖卤虫(Artemia spp.)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阿其克库勒湖卤虫的生物学测定值明显高于青海尕海卤虫;两地卤虫加工卵的孵化率和孵化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尕海卤虫孵化效率高于阿其克库勒湖卤虫;两地卤虫的染色体倍性均以二倍体为主,其中阿其克库勒湖卤虫有三倍体存在,尕海卤虫有四倍体。两地卤虫的胚后发育速度相近。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阿其克库勒湖卤虫进行卵胎生。  相似文献   
63.
本文提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我国山东半岛几个盐场中的卤虫的十一种同工酶变异进行分析。其中三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四唑氧化酶(TO),表现为多态酶,并且存在盐场内和盐场间的相对变异。该项技术将有助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用来筛选和辨别卤虫的不同品系。  相似文献   
64.
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测定了锯缘青蟹幼体从刚孵化至大眼幼体各发育阶段及其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氨基酸组成,并使用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价饵料蛋白质的质量.结果表明,青蟹各期幼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趋于一致,且与饵料转换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各期幼体,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90,可以认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能够满足锯缘青蟹幼体对饵料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65.
三唑磷对四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三唑磷对小球藻的48h的EC50为24μg/dm^3,72h的EC50为15μg/km^3;对卤虫的24hLC50为1.64mg/dm^3,48hLC50为0.8mg/dm^3;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48hLG0为3.2μg/dm^3,96hLC50为1.1μg/dm^3。;对泥蚶的48hLC50为21.0mg/dm^3,96hLC50为10.2mg/dm^3。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为高毒农药,泥蚶对三唑磷有很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66.
3种海藻单一或混合投喂对卤虫的饵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极大螺旋藻为基本饵料,以纯投单胞藻或单胞藻中添加螺旋藻的方式来培养卤虫。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搭配养殖卤虫的效果差异明显。纯扁藻和绿色巴夫藻搭配扁藻的养殖效果比较理想,卤虫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生殖力大。极大螺旋藻养殖效果差。  相似文献   
67.
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集了中国沿海 1 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 ,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spp .)和链状裸甲藻 (Gymnodiniumcatenatum)孢囊的分布。结果表明 ,这两类孢囊几乎在所有采样点都检测到。链状裸甲藻孢囊虽分布广泛 ,但含量较低 ,在样品中的浓度和百分比含量分别为 0— 71 .1cysts/gDW和 0 %— 1 4.3%。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大部分海域含量较低 ,而在PSP毒素中毒事件高发区和贝类PSP毒素高含量区的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却高密度、高频率地出现 ,最高密度为 366cysts/gDW。研究结果显示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高密度的亚历山大藻孢囊也许是该海域贝类体内冬季PSP毒素积累及高含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物种鉴定中的作用,为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以及致病性弧菌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弧菌分类学研究成果,阐述16S rRNA基因、管家基因和毒力基因等相关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鉴定与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结果】16S rRNA基因和功能基因可用于海洋弧菌的分类学及其快速检测鉴定的研究,对致病性弧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功能基因和16S rRNA基因在海洋弧菌菌种鉴定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海洋弧菌种间分类的准确性,对海洋弧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探索新型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分类学研究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以卤虫(Artemia)龄期和体长为指标,探讨了卤虫幼体在海洋油田生产水中生物毒性监测的应用,评价了油田生产水的生物毒性,建立了以卤虫为材料的油田生产水急性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5个油田生产水样品的生物毒性不一样,IC50分别为1.5%,12%,21%,>100%,>100%.样品I、样品Ⅱ、样品Ⅲ可致卤虫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在生长值较对照组小,发育龄期小于对照组以及分节时体节不能正常分叶.样品Ⅳ和样品V则对卤虫发育没有明显影响.2)卤虫是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监测的适宜物种,卤虫发育龄期适宜作为油田生产水生物毒性的监测指标.有必要对油田生产水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监测,以合理评估生产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Studies of the interactions of demersal fishing gear with the benthic environment are needed in order to manage conservation of benthic habitats. There has been limited direct assessment of these interactions through deployment of cameras on commercial fishing gear especially on demersal longlines. A compact, autonomous deep-sea video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by the 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 (AAD) for deployment on commercial fishing gear to observe interactions with benthos in the Southern Ocean finfish fisheries (targeting toothfish, Dissostichus spp). The Benthic Impacts Camera System (BICS) is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depths to 2500 m, has been successfully fitted to both longline and demersal trawl fishing gear, and is suitable for routine deployment by non-experts such as fisheries observers or crew. The system is entirely autonomous, robust, compact,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minimal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shing gear it is attached to. To date, the system has successfully captured footage that demonstrat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emersal fishing gear and the benthos during routine commercial operations. It provides the first footage demonstrating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mersal longlines and benthic habitats in the Southern Ocean, as well as showing potential as a tool for rapidly assessing habitat types and presence of mobile biota such as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