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40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80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钱塘江涌潮简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黔生 《水文》1994,(6):12-16
根据1991年观测资料,仑前潮位站出现涌潮184次,涌潮次数多少与江道地形变迁及上游下泄流量大小有关。涌潮高度在1.2-2.2m之间,与涨潮潮差成正比。涌潮潮时预报方法有传播时间法和隔日滞后时间法。涌潮高度的预报,可根据当天涌潮高度预测后一天涌潮高度,也可根据下游站的涌潮高度预报上游站的涌潮高度。  相似文献   
82.
Study on the coagulation of four species of red tide organisms(Nitzschia pungens,Skeletonema costatum,Prorocentrum minimum and Noctiluca scintillans)with montmorillonite,and the effect ofmontmorillonite pretreatment on the coagulation shows that the capability for montmorillonite to coagu-late with them is in the order:N.pungens>S.costatum>P.minimum>N.scintillans.Thecoagul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shape,size,movement,habit,etc.of differ-ent species and the results are explained theoreticall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treat-ment of montmorillonite with acid can enhance its coagulating capability.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Al(OH_2)_6~(+3),exchanged from the clay lattice by hydrogen ion H~+,forms hydroxy-aluminum polymers on thesurface of the montmorillonite.The hydroxy-aluminum polymers positively charge and increase the positivecharacteristic of the clay surface,and also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adjacent surfaces of particles.Thesetwo functions enhance  相似文献   
83.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λ=76°22′E,φ=69°22′S),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用LacosteET型重力仪,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测,取得了600多天的有效资料,经调和分析和流变模型、海潮负荷改正后得到:δo1=1.2253±0.0031,Δφo1=0.73°±0.14°;δm2=1.0785±0.0045,Δφm2=-3.55°±0.29°从资料分析的精度来看,观测资料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海潮负荷改正缺少附近海域的资料,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基于简正模扰动理论和勒夫数扰动方法,采用Zschau 的地幔流变模型,在假设Chandler摆动的能量全部耗散于地幔滞弹性摩擦的条件下,导出Chandler 摆动Q(Q_w)的理论值.还考虑了滞弹地球的平衡极潮对摆动的影响,所得结果与绝大部分天文实测值非常一致.分析表明.平衡部分的影响大,地幔滞弹性很可能是Chandler 摆动最主要的能量耗散源,Q_w 的理论值约为71.还推算了吸收带模型参数α,研究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讨论了Q_w 与地幔Q(Q_m)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乌鲁木齐重力潮汐研究与震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又陵  蔚晓利 《内陆地震》1995,9(2):104-111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乌鲁木齐GS-15-216重力仪1990~1993年的潮汐记录,得到了该地区的重力潮汐参量:δo1=1.15826±0.00049,Δo1=0.15±0.02,δM2=1.16108±0.00022,ΔM2=-0.32±0.01。主波M2和O1的结果与1980年中比协作时GEO-084的观测结果一致,与Molodensky模型1值符合很好。不同时段得到的δ值和Δ值内符合精度高,表明乌鲁木齐地区重力场稳定,重力仪性能稳定,观测资料可用于检验地球模型、研究地球深部构造以及震源物理场。分析了和静东北两次5.2级地震前δM2值的短期前兆异常,确认从目前的重力潮汐观测中可以分辨出变化量大于1%的δ因子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86.
根据北京白家疃测站8台GEO潮汐重力仪对比观测的资料,采用标准线性体流变模型模拟重力仪及记录系统的力学特性,计算各台仪器的格值改正系数、主潮汐波的振幅衰减系数和相位滞后;确定北京重力地球潮的振幅因子δ和相让滞后为δ(M)=1.1784,δ(O)=1.1804,δ(M)/δ(O)=0.9983,(M)=0.07°,(O)=0.10°.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北京顺义台气氡和体应变,气压,水位,水温及气温的综合对比观测,论证了地下水逸出氡日变曲线存在潮汐现象,其值与体应变固体潮理论值密切相关。由于用气氡资料预报地震是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个新探索,因而本项工作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际观测基础。  相似文献   
88.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S AS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mTRoorcnoxThe EnvirDment AgenCy of UK (l997) defins eUtIDPhication as "the enrichInnt of waters byinorgedc plant nUtrientS that result in the simulation of an mp Of syInPtOInati changes. These includethe inCrased PrOduCtiOn Of aigae or othe aquatic PlantS, affeChng the quallty of the water and distUIbingthe balance Of orpedsms Present within it. Such changes Inay be undesirable and intetw with wateuses." Sndth et al. (l999) indicated tha eopation of waters is mainly caused by h…  相似文献   
89.
张翼  冯英  马学军 《高原地震》2005,17(3):53-58
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鸩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尺值评分检验。  相似文献   
90.
光照强度对隐藻吸收铁和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隐藻生长的光饱和值与光半饱和值分别为150 μmol/(m2·s)和47 μmol/(m2·s);在低光照强度下藻细胞的生长率较低,但是藻细胞却需要吸收更多的Fe和P,以及Zn、Mn、Co和Mo等微量元素,在光照强度为10 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率仅为光照强度150 μmol/(m2·s)时的十分之一,而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倍和1倍.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导致赤潮常在光照良好天气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