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01.
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及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指示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指标测定通常耗费大量时间、试剂及人力物力且排放大量有害废液.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溶解性有机物(DOM)中可以强烈吸收光谱中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部分,数据测定耗时短、方便快捷,且样品处理过程环境友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湖泊水质.本研究基于2016年2、5和8月在太湖均匀布设的32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运用光谱吸收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探究太湖CDOM的光谱吸收和荧光组分,探讨CDOM光谱指标对湖泊BOD_5、COD及DOC浓度等湖泊环境质量指标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1)运用EEMs-PARAFAC方法解析出3种荧光组分:类腐殖酸C1、类酪氨酸C2和类色氨酸C3.(2) COD和BOD_5和DOC在空间上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不同水期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竺山湾和梅梁湾,由西北湖区至中部敞水区、东南湖湾递减.(3)在不同水期,COD、BOD_5、DOC浓度和C1组分均表现为丰水期极显著大于枯水期和平水期,a_(254)在丰、平、枯水期间无显著性差异,最大值出现在丰水期;C2与C3组分均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极显著大于丰水期.(4)在不同水文时期,COD、BOD_5和DOC浓度均与a_(254)、类腐殖酸C1呈显著正相关,丰水期太湖COD、BOD_5和DOC浓度与CDOM光谱指标的线性相关性要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5) CDOM光谱指标在不同水文时期均能很好地替代COD、BOD_5和DOC等作为反映太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及湖泊水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2.
牛青山  亓靓 《海岸工程》2006,25(3):50-59
叙述了李村河、张村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着重分析了2000—2003年李村河、张村河水质污染状况。对调查布设的18个监测断面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特别对以前未布设例行监测站位的大村河、水清沟河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这两条河流对李村河水质逐渐恶化应承担责任。通过对河流监测数据的分析,阐明了李村河流域污染状况及其主要污染物来源,为进一步研究确定李村河流域的污染源奠定了基础,并为彻底治理李村河提供了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03.
渤海湾中化学需氧量(COD)扩散、降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渤海湾中水质因子化学需氧量(COD)的随流输移扩散和生物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对有机污染物的生化降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浅水、缓坡海湾有机物(COD)迁移转化规律的水质模型,并应用实测资料结果对水质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4.
太湖梅梁湾南部水体有机污染物降解表观动力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机污染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20℃和30℃恒温振荡条件下,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定量模拟和研究了太湖梅梁湾南部附近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COD(Mn)降解的一级反应过程.应用Arrenius系列公式,分别得到20℃和30℃下的降解速率常数(k20=0.01856d(-1),k30=0.0364d(-1))、表观活化能(Eu=4.9×104J)及指前因子A.提出太湖梅梁湾南部水体COD衰减表达式为:Ct=C0·exp[-1.49×10e7(-4.9×104/RT)t].  相似文献   
205.
高亮 《今日国土》2010,(3):24-24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气候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们关注的焦点,低碳这个词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和实践低碳生活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乃  相似文献   
206.
采用 BDS、Box-Pierce 和 Ljung-Box 方法对 1995-2005 年渤海化学耗氧量(COD) 浓度历史监测数据的独立性进行了检验,采用代替数据检验 IAAFT、White 和 Terasvirta 人工神经网络弱非线性检验、Hinich 双谱检验以及无 Fourier 变换检验进行了相关性的非线性检验,判断出渤海 COD 不独立且线性相关.综合比较线性 ARMA、局部线性、规则集成、随机森林、随机梯度Boosting、支持向量、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样条 8 种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线性 ARMA 模型误差均值和方差最小,证明线性 ARMA模型更适合分析渤海 COD 数据,同时证实了前述各种非线性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7.
茅尾海海域化学需氧量(COD)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贡献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根据2017-2018年茅尾海夏、秋、冬、春四个航次调查资料,对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COD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及其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结果表明,COD浓度和超标率均存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其浓度在空...  相似文献   
208.
刘康 《地下水》2022,(6):102-103+308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是英德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英德市水功能区划成果、水质现状、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口特点,分别采用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湖(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选取COD和氨氮为主要评价指标对英德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5水平年及2035水平年,英德市管理水功能区对COD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6 382 t、13 582 t,对氨氮的纳污能力分别为652 t、417 t。研究成果可为英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