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The long term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f ion composition components (bicarbonates, chlorides, sulphates, magnesium,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trophic status components (suspension, chlorophyll-a, mineral and organic form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carbon, silica) of water from the lake proper, its tributaries and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which make up the main share of substance supply in to the lake, as well as the Angara river, being the source of substance discharge allowed the lake recent state to be evaluated in terms of both chemical pollution and possible eutrophication of its water. The similar (in terms of river runojf) periods of 50-ies and 80-ies have been compared. It was revealed that as a result of industrial activity 409 thousand tons of mineral substances (27.2 thousand tons of chlorides, 162 thousand tons of sulphates and over 200 thousand tons of organic substances) are supplied in the lake annually. The supply of substances of the anthropogenic origin is higher for the South Baikal than that for the North and Middle Baikal (the sum of mineral substances in 3.6 times; sulphates in 5 times, organic substances, including hydrocarbons in 7 times).The absence of abundant phytoplankton in the period studied when the ratio of silica to phosphorus is optimum (over 100), as well as a revers correlation between winter nitrogen content and spring of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in the Baikal water and revers dependence between the suspension and chlorophyll-a along the Selenga river valley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aikal water contains toxicants. It is verified by the presence of polychlorbiphenyls (PCB), poly-chlordibenzo-p-dioxins (PCDD) and dibenzofurans (PCDF) for the whole food web with the maximum PCDD/PCDF (TEQ to 175 P g · g-1) concentration in the seal blubber. The level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reported for ringed seal (phoca hispida), living in the Baltic sea and Bar-row Strait Inlet in the Canadian Arctic.  相似文献   
362.
周易勇  夏宜琤 《湖泊科学》1993,5(4):335-340
本文报道了武汉东湖富营养湖区(东湖Ⅰ站)水体磷酸酶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度V_(max)和米氏常数K_m)的季节变化规律,在6月、8月和11月(或邻近时间),湖水溶解正磷酸盐的浓度较低而叶绿素的浓度达到高峰值,同时,V_(max)达到最大值,K_m值明显减小。因此,浮游植物可以通过提高酶的反应速度以及增强酶与底物的亲和能力这两种方式有效地利用有机磷。实验结果表明,湖水中对紫外线敏感的磷化合物可能是磷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363.
用直接反应法制备了C/CuCl2 从 6 .3- 88.2的五种不同的CuCl2 -石墨层间化合物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一二混阶、二阶和高阶 (大于二阶 )石墨层间化合物 ,Ic(°A)分别为 9.4 6、9.4 6 /11.6 3、12 .0 99、15.74、18.394 °A。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一阶、一二混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作为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364.
2种海藻中半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孔石莼(Ui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两种海藻在挥发油测定器中用乙酸乙酯通过循环蒸馏萃取,浓缩后用电子轰击(electron impact,EI)源在全扫描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各分离组分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147及WILEY7谱库检索定性,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进行相对定量。从两种海藻中共鉴定出61种半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物质种类最多,半挥发性组分主要是醛类、脂肪酸类和醇类物质。两种海藻中含量最高的均是棕榈酸和十五醛。烘干对鉴定出的半挥发性物质种类没有影响,但对同一类物质,保留时间短的组分烘干后质量分数有增加的趋势,而保留时间长的组分质量分数有减少的趋势。该方法是一种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海洋微藻中半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5.
为了探索原位解决湖泛引起的水体感官和水质恶化问题,本研究在室内考察了改性当地土壤对湖泛黑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及土壤和沙子覆盖对絮体再悬浮的抑制作用,并在梅梁湾围隔实验中考察了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对模拟湖泛水体嗅味物质和营养盐的去除及水体溶解氧(DO)的改善效果.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土壤对湖泛水体黑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比聚合氯化铝更佳,在55 mg/L的壳聚糖改性土壤投加量时,水体浊度从对照的 >2000NTU降低到5 NTU,土壤和沙子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湖泛水体黑物质絮凝去除后的再悬浮.现场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处理30 min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7.0%,嗅味物质DMTS和MIB的去除率达到75.0%以上,水体表层DO增加了75.0%,底层DO增加了183.5%.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对湖泛水体的感官和水质起到明显的应急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66.
367.
成岩作用是影响砂岩声波速度的地质因素之一,定量表征压实和胶结作用的砂岩声波速度岩石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意义.选取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定量表征砂岩成岩作用,通过建立视压实率与颗粒配位数的关系将压实作用的影响引入修正的定量表征胶结作用的CCT模型,最终建立了一种能够定量表征压实和胶结作用对砂岩声波速度影响的岩石物理模型.理论考察发现,随胶结率的增大,岩石声波速度首先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随视压实率增大,岩石声波速度同样逐渐增大,当胶结率较大时声波速度变化更为明显.为了验证该声波速度模型,分别对人造砂岩和天然样品进行了声波速度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趋势吻合良好.该模型易于使用,能够为应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识别有利储层、定量评价孔隙度以及开展横波速度预测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8.
369.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共48个湖库水体中的土臭素(GSM)、2-甲基异茨醇(MIB)和2,3,6-三氯苯甲醚(TCA)等5种嗅味物质进行检测,并探讨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处理工艺中嗅味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同时研究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湖库水体中嗅味问题最严重的是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和深圳6个城市,各市湖库的嗅味物质平均浓度为70.93~116.61 ng/L;中山、珠海与江门3个城市的嗅味问题不明显,各市湖库的嗅味物质平均浓度为22.78~58.82 ng/L;珠江三角洲的湖库中浓度最高的嗅味物质是MIB、TCA和GSM,这3种嗅味物质占了嗅味物质总浓度的80.18%~100.00%;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中的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混凝沉淀阶段;污水处理厂对MIB、TCA和GSM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5%、57.40%和72.90%;自来水厂对MIB、TCA和GSM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14%、69.63%和36.86%;强化混凝沉淀实验中,当嗅味物质初始浓度为200 ng/L时,Al2O3投加量为13.75 mg/L可使得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最佳且保证铝盐不超标,嗅味物质浓度增大时Al2O3投加量也需增大;反应体系的pH值处于5~8时,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最佳;混凝搅拌速率越快,嗅味物质的去除率越高且越快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370.
盐湖相烃源岩单体烃硫同位素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薄弱.采用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色谱/质谱、微量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技术,对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相烃源岩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单体含硫化合物的δ34S值有较大差异,以δ34S=25.00‰为界,将烃源岩分成了两类,第一类:δ34S>25.00‰,主要为卫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